![此岸的蝉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23/44592923/b_44592923.jpg)
荒岛读书
经常在报刊和网络上看到有人提起“荒岛读书”的话题,意思就是,假定你流落到一个荒岛上,像鲁滨逊·克鲁索一样,长时间不能返回文明世界,让你只带一本书,你会带什么书?类似的话题还有“荒岛唱片”“荒岛电影”,直至延伸到“愿意谁做你的异性伙伴”。虽说限制一本书、一张唱片,就像问人“妈妈和老婆落水你先救谁”一样荒唐,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可见这个假想本身自有魅力。魅力何在?就在于身处荒岛,远离尘嚣,生计无忧,杂事皆无,时间多到无限,只让你做一件事——读书。试问天下哪有这样的境遇?暂且不说穷措大只知读书不知品味人生的迂腐,就虚论虚,只把聚光灯暂时照在读书这个小小的生活角落,那么,一个朦胧的荒岛不仅胜过钱谦益的绛云楼,也胜过艾柯笔下中世纪修道院的图书馆。荒岛的迷人,就连詹姆斯·乔伊斯这样的人物也不免心折。据说在但丁和莎士比亚之间,他选择了在岛上读莎士比亚。
由于惰性,由于见异思迁的天性,由于本能的甘于追求玩乐,人要靠巨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专心做学问。很多时候,快乐是结果而非过程。像我这样的懒人,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诱惑才使我安心读完一册册砖头似的厚书。我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计算读完的页数,计算五十页在一千三百四十七页中占了几分之一。假如是二十分之一,我就对自己说,照此进度,二十天才能读完这本名著。好吧,再读五十页。你看,日子立刻减少了十天。当然,还可以再减……
可是我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从来不嫌其长。不仅不嫌,还嫌它不够长。一百万字算什么长呢?我不是一个通宵就翻完了《射雕英雄传》吗?有本事,你每一部都写成《蜀山剑侠传》。
因为这个原因,我时常设想一些怪异的处境。在那个处境里,我什么事都做不了,只能看书。最好书也有限制,没法挑,只有一本,那么,我只好把一些恨得牙痒的书——大部分是哲学书和历史书——恶狠狠地读完。这样怪异的处境,我当然不能像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的那样,是监狱。我想到的,也体验过的,是长途火车上、飞机上、旅馆的失眠夜,等等。在梦里,则曾经困在悬崖上。而荒岛的主意,最初一定是一位像我这样心态的家伙想出来的。我太理解他了。就形式而言,荒岛几乎是完美的。
选什么书,要看条件。停留的时间多长?是一天两天,还是一星期两星期?是一个月,还是一年?假如只有一天,我会选择一本厚的悬疑小说,四五百页那种,欧美日本的都行,比如罗伯特·洛德伦的特工小说。一天容易过,那么,带一本诗集、一本散文随笔,任何小说,甚至一本画册都可以。假如必须指定具体的一本书,悬疑小说看过的不能再看,不好列举。我的选择是一本唐人小说,最好是几部个人短篇集的合集。单独一种集子太薄了。哪几种呢?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裴铏的《传奇》、袁郊的《甘泽谣》、薛渔思的《河东记》。《河东记》也可以换为张读的《宣室志》。但前三本不可动摇。在西元九世纪以前,全世界没有比他们更好的短篇小说家,再过几个世纪也没有。除了不用装的古典气质,这些小说——还有那些单篇行世的传奇——即使只论技巧,也不亚于当今的任何作品。
一星期或十天的话,我选杜甫或韩愈的诗集。乔伊斯的一部长篇,博尔赫斯的一本随笔集或短篇小说集,也很合适。这几种书,一星期能读完,两个星期不够读。好书如茶,经得起细品,还经得起几遍泡。泡第二遍就寡淡无味的,那算什么茶?可是天下的书,十之八九都是如此:尘土气尚未煞去,期待中的茶甘已经成为虚幻的追忆。
时间延长到一个月,恐怕要踌躇再三了。乔伊斯选择莎士比亚显然很讨巧,莎剧三十六七种,算一本还是多本呢?肯定是好几本啊。以三十二开本五六百页的厚度来看,一本中文书可以收五六个剧本。那么,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非常合适。假如为了照顾情绪,避开悲剧,那就换一本《莎士比亚喜剧五种》。喜剧没有卞译,那就找一本朱生豪译的。
其实,莎士比亚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这都是因为说到了乔伊斯。抛开乔伊斯,我有两个选择——《文心雕龙》和《文选》。《文选》不知有没有精装成一本的。如果有,就是它。没有,只好《文心雕龙》。一个月,本来可以选《聊斋志异》或《西游记》的,可是这两本书,过去读得太熟了,还是歇一歇吧。
最后让我们假设一年的荒岛生活。我们不当鲁滨逊,开荒种地,积累财富,我们把人世的一切烦恼和快乐全部剥离。一年不做任何事,读一本书。哪本书经得起一年之中反复读,又能益智,又能消遣,又不觉得厌烦?我不用想,脱口而出就是《庄子》。可是《庄子》说过太多次了,一位网友说,“地球人都知道你爱《庄子》”。这就没新鲜感了。
我首先想到的,还是《文选》。一个月,不可能把《文选》读到像唐人所说的,“《文选》烂,秀才半”。一年差不多了。其次,字数在一本书的合理范围内的,不妨印一本《先秦经典七种》。哪七种?《论语》《孟子》《诗经》《楚辞》《易传》《列子》《韩非子》。还可以编一本《历代诗歌四千首》,自汉至清,只录诗,不加注。
我是一个以读书为乐的人,读书的无数好处中,有一项是我从前故意不提的,其实它很关键:读书是能够满足智力不同层次的要求、可以持续终生的娱乐活动中最不花钱的一种。如果愿意,你可以一分钱不花。去图书馆借,去网上免费阅读。事实上,我读过的书,九成以上是在图书馆借的。这个好处,其他事不能相比。音乐和影视也在朝这条路上走,尤其是音乐,我已经一年多没买唱片了,主要靠图书馆,也靠网站。但电影一时半刻,光盘的效果还不能和电影院媲美。
读书是这样好的娱乐,但我得承认,相当多的书,阅读它们是艰辛的劳动,艰辛到必须在临睡前补充一次食物。而正常情况下即使睡得更晚,也不需要。由于全力投入,阅读过程被模糊化,你记不清是怎样一字一句地走完了几千里长路。你感觉是在没有风景变化的林子里或沙漠中,或者是在一直向上、眼前只有苍色石壁的陡峭山道上。但你是充满期待的,你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到达的是什么地方。你读完最后一句话,把书合上,长吁一口气:读完了。你定定神,所有肉身的感觉都回来了。你发现自己坐在喷泉和绿荫的阿拉伯庭院,面前的桌子上,是水晶盘中冰镇的瓜果,是冰得恰到好处的白葡萄酒。或者是在微风中,坐在半山腰的亭子间,看到所有的峰峦沟壑。
一个懒散的人最终是有毅力的,但他确实需要不时打起精神,来走完他以为是无奈的长路。他要到后来才知道,那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光明四射。稍一犹豫,就错失了。而且,再小的事,也得拿定主意开始,何况还有那么多种选择。
这就是荒岛的诱惑力,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肩上大咧咧地一拍,说:兄弟,别想了,就是它了。
201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