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末儒者与江户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对于我国的笔记小说研究,国内已经有过不少著述,如《宋代笔记研究》《中国笔记文史》以及《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等,较为详尽地介绍和总结了我国笔记小说的概况,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其发展脉络,在学术研究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我国学界对于日本的城市文学,尤其是日本汉文笔记小说的研究甚少,也未见相关译著。有关江户时代庶民生活方面的介绍也仅限于少数译作,包括《一日江户人》《江户日本》等。其他的学术著作及论文亦由于篇幅等原因,往往只涉及部分相关内容。《江户繁昌记》很早便已传入中国,王晓平教授《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一书中的《寺门静轩和〈江户繁昌记〉》,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对“繁昌记”和静轩及其作品进行分析的文章,较为概括地述说了静轩的背景,以及其笔下对俗儒的嘲讽和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的体现。不过由于其篇幅有限,还未及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日本方面有不少对《江户繁昌记》的作者寺门静轩以及《柳桥新志》作者成岛柳北的研究著述。日本学者永井启夫所著《寺门静轩》较为详细地考证了寺门静轩的生平,并且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一部分静轩的文学作品及其思想性。其后的前田爱与山敷和男是研究这类小说成绩最为突出者。前田氏较早的一篇相关论文为发表在《国语和国文学》杂志1973年8月号上的《寺门静轩——无用之人的轨迹》(『寺門靜軒——無用之人の軌迹』);此后,他又有《艳史、传奇的残照》(『艷史·傳奇の殘照』),对明治初期的汉文传奇体小说、章回体才子佳人小说与笔记体花柳风俗小说作了简要精辟的论述,《〈板桥杂记〉与〈柳桥新志〉》(『板橋雜記と柳橋新誌』)一文则首次论证了清代余怀的《板桥杂记》一书对成岛柳北创作《柳桥新志》的影响。

这些前期研究已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并为古代城市文学中汉文笔记小说的研究作出了探索,为后继研究者在资料和研究方法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仍存在不少有待弥补之处,而且缺乏纵深、明晰的分析和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