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最伟大的力量(4)

大部分生意人都有一个思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咱们两不相干。但大商人则不然,著名实业家陈嘉庚先生就说:“同行不妒,商而成帮。个人要发展,没有同行帮衬是不容易成功的。商帮不但有利于解决矛盾,更能扩大自身影响力。这一点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或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浙商,他们就靠人缘、地缘、血缘等建立各种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些平台里,所有的信息都是共享的,大家时常沟通,互通有无,你给我介绍一个项目,我给你推荐一个投资者。只要你找到一个平台里的人,就能通过他找到平台里的任何一个人。浙商的这种“群聚生活”使得他们具有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后,只有十几岁的温州小伙子余云便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准备干出一番事业。到了深圳后,余云在一家日化加工厂找了一个推销员的工作,每天挨家挨户推销洗衣粉。经过几年的积累,手头有了一些积蓄,他又做起了服装生意。与其他经营者只注重生意本身不同,余云始终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他老早就认识到,只有人才是成功的关键。由于余云对这一点极度重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到2000年前后,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10亿。

后来,余云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第一,他是浙江人;第二,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两点对余云的帮助,在于他没花一分钱就融入了一个有着丰富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他通过朋友们的介绍,拿到了几笔非常关键的大订单,其中有一笔直接把他公司的年利润提高了近1/3。另外,在公司经营最困难、资金链最紧张的时候,他通过平台里的朋友一举融资5000万,成功渡过了难关。可以说,如果没有浙商这个大平台,那么他成功的道路就会曲折很多。

余云做服装生意前期,总是从自己的亲戚朋友那里进货,把货进来后,再以低于进价的价格卖给他的客户。余云此举可谓绝妙,很多客户宁肯多跑一些路也要来进他的货。结果,余云源源不断地把货物卖出去,源源不断地赔一部分钱,但也源源不断地积累着自己的事业基础,很多客户慢慢成为他的朋友。到后来,余云开始投资建立自己的服装加工厂时,以前的那些客户有很多都成了他的经销商。

余云这些做法深受他的老乡以及同行们赞赏。庄吉服饰公司董事长陈敏说:“这些生意经是温州商人独有的,这不是说其他地方的人做不来,而是说他们之间的信任感可能不像浙商这么强。比如‘如何不花一分钱开店’,别的地方的商人做不来,但温州商人就可以。”

陈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温州商人这个天然平台是庄吉服饰公司快速发展的推动器。

庄吉集团在全国共有几百家专卖店,每家专卖店的投资都在50万以上,这些专卖店如果全由公司投资建设的话,至少需要一两个亿。为了降低成本,庄吉集团想到了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人,于是就利用他们的资本发展专卖店,这样做既为各地温州商人提供了一些机会,又为自己赢得了流动资金。最终,庄吉集团没花一分钱就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并且从中取得了几百万的加盟费用。

经商经的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不是生意,而是“社会资本”。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就这一点而言,大家都有不同的社会资本;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社会资本雄厚,而有的人则比较薄弱。但无论是哪一种,只要用心积累、发掘,我们的事业基础就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事业当然会飞速发展。

吃亏带来好结果

职场与生活中往往会有得有失,只有将自己的得失看淡,才能更快地走到别人的身边,获得别人的好感,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诗句:“如果你为了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错过群星。”生活中得失之事很常见,而一个不惧吃亏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美国零售业巨子理查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成年之后,父亲怕他学坏,就送他去了一个洗车行,做了一名洗车学徒。这份辛苦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每天都和一些洗涤剂以及汽车零件打交道,又如何会有美好的未来呢?

理查德是一个认真的人,虽然知道洗车的工作很苦,但还是投入了百分百的热情,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件事。在他工作的洗车行,有一个老头儿总是开着一辆破旧的车来清洗,其他的洗车工一看到他来就会远远躲开,因为这个老头儿不仅非常难缠,而且很喜欢占便宜,每次都会提出很多额外的要求,让洗车工很不耐烦。

刚刚从事这项工作的理查德并不知道原委,所以总是被派去给这个老头儿洗车。大家都嘲笑他说:“只有像理查德这样傻乎乎的洗车工,才能给这种爱占便宜的老头儿服务。”

这个老人并没有因为理查德认真地工作而放过他,每次洗车的时候,都会要求理查德将车子的每个角落擦洗干净。可以这么说,为他洗一辆车的时间,足够为别人洗三辆车了。洗车工的薪水都是按照洗车量来计算的,所以理查德总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却并未拿到许多的报酬。

洗车的次数多了,老人发现理查德对于自己的每次纠缠都非常有耐心,从未因此而发过脾气,便好奇地问:“小伙子,难道你没有因为我耽误你的时间而心有怨恨吗?”

理查德笑着说:“为您洗车是我的职责,怎么会怨恨呢!”

老人说:“你因为给我洗车,少赚了很多钱。别人都比你赚得多,你就不着急吗?”

理查德认真地说:“这算什么?他们虽然洗的车比我多,但没有我洗得好,我不觉得吃亏。”这个回答让老人陷入了沉思,等理查德按照他的要求将车全部清洗好之后,老人突然说:“年轻人,你愿不愿意到我的公司来做事?”

原来,这个老人是当地最大的零售商场的老板,在人人都算计自己得失的时代,他苦于找不到一个可靠的员工。当老人听到理查德的回答后,他突然发现这种人正是他所需要的——一个不计较得失而只求做好本职工作的人。

在老人的零售商场,理查德表现得勤勤恳恳的,还是像在洗车行时那样。多年之后,当那些曾经嘲笑他的洗车工们还在那里蝇营狗苟地算计着自己每天洗了多少辆车时,他却因这种不怕吃亏的精神获得了老板的信任,成为这家商场的管理者。

后来,当别人问他的成功秘诀的时候,理查德坦然地说:“不怕吃亏,这就是我可以取得今日成就的最大法宝。”

当一个人以认真、勤恳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时,必然要比那些投机取巧的人花费更多的精力,但这样的“亏”却未必是真正的损失,因为它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机遇。不甘于自己的地位,不愿意做好自己的本分,让很多原本具备潜力的人失去了成功的机遇,正是因为他们有不肯吃亏的心态,他们的发展道路才变得越来越狭窄。所以说,吃点小亏没什么,关键在于要赢得人心。

比尔是美国休斯可公司创建人,以区区几百美元起家,用了10年时间做到了美国最大的皮鞋制造商,名下拥有好几家资产达千万美元的大公司。他的成功靠什么?答案是:吃小亏,赢人心。

比尔创业初期就认识到,做生意只靠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联合各方人马,做到人为我用。而要做到人为我用,没有一些吃亏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有一次,某公司在比尔的企业定制了一批鞋,到提货的时候,那家公司的业务员突然发现鞋多了好几百双。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那家公司的采购员粗心大意,误将订购清单上的数字600写成了900。比尔知道此事后,马上通知自己的属下,将多余的300双鞋留在仓库内,损失全部由自己承担。属下很不理解,说:“错误是对方造成的,为什么要我们承担呢?而且这批鞋是定制的,不可能再卖给别人,留下来只能成为废品。”

比尔说:“就是成为废品也要留下来,做生意讲究的是人和,吃点小亏没什么。”

还有一次,比尔公司生产的一种皮鞋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在辛辛那提遭遇了危机——鞋子大部分积压在零售商的仓库里,零售商们纷纷打电话给古佳伦要求退货。古佳伦是辛辛那提的批发商,心想:“我要是把货全收回来,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刚刚有点儿起色的批发生意可能就此失败。”于是他找到比尔,向他求助。比尔说:“你把货物都收上来,然后全部运回公司,我给你调换成新款的。”

古佳伦感动地说:“这样的话,您就太吃亏了。”

比尔说:“咱们的利益是一体的,谁受损失都不好。但你的生意刚刚起步,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而我即使赔上一大笔钱,也不影响企业的继续经营。”在比尔的帮助下,古佳伦的批发生意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

后来,经销商们听说了这件事情,对比尔赞赏有加,都认为像比尔这样的人是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甚至就连很多其他品牌皮鞋的经销商也纷纷改弦易辙,开始大力推销比尔公司的皮鞋。

有一年,比尔的工厂遭遇到洪水的破坏,厂里值钱的东西被毁坏殆尽,设备、原料、皮鞋都没了,留给他的就只剩下那一块地皮。比尔痛不欲生,决定放弃皮鞋生意。

这时,比尔以前的批发商们自发找上门来,鼓励他说:“比尔,鼓起勇气,只要有我们在,你会东山再起的。”

“可我现在一块钱都没有,别说建厂了,就连以前进原料的钱也还不上啊!”比尔苦恼地说。

“没有关系,只要你愿意重新建厂,我们会帮你解决钱的问题。”批发商们坚定地说。

听完这话,比尔感动得几乎掉下泪来。

批发商们说:“以前都是你帮助我们,现在你遇到困难了,我们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没过几天,这些批发商们便为比尔筹集好了资金,帮助他把工厂重新建了起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怎么待人,别人就会怎么待你。在你看似吃亏的时候,其实已经为下次的“占便宜”埋下了伏笔。比尔以吃亏的精神待人,赢得了朋友,结果在自己处境危难的时候,得到了朋友的帮助,最终化解了危机。所以,生活中不能固执于一时的成败得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能吃亏的时候大胆吃亏,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主动出击,发掘机会

当翻阅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了解他们成功的历程时,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成功总是充满了偶然性。机会总是那么幸运地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似乎非常“巧合”,但往往都是他们主动出击的结果。

在电视里播出的名人访谈节目中,很多人对自己的成功都归结为“偶然的因素”。有时候他们在无意之中帮助了别人,从而获得了他人的帮助;有时候他们幸运地获得了贵人提携;有时候他们意外地碰到了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客户。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人,你就会发现这种“巧合”之外又存在着很巧妙的规律——因为所有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他们事业基础中的一员。

在美国杂志界,有一个被称为“奇才”的人——埃德沃·波克。他出生在贫民窟中,一路奋斗,居然进入到美国社会顶级的社交平台里,成为很多名人的朋友。他的传奇经历让人赞叹不已,但当人们仔细研究了埃德沃的每一步后,就会发现这一切绝非从天而降,而是他努力经营的结果。

埃德沃·波克小时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苦孩子,因为他本身是波兰人,在6岁的时候才跟着父母一起移民到了美国。虽然美国社会非常繁荣,但对于一个波兰移民来说,生活并非那么美好——埃德沃一家人是以难民的身份来到这里的,自然只能居住在贫民窟里,过着最底层的生活。

童年的苦难并没有磨灭埃德沃·波克的梦想,反而激励他变得非常努力。他看到自己身边的人都是一些波兰难民,很难认识到成功人士,也绝对不会接触到社会精英,所以便开始苦思冥想——因为他知道只有和成功人士同行,自己才可以取得成功。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埃德沃·波克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工钱和午餐钱,购买了一套《全美名流传记大全》——这套书里包含了很多美国社会名人的传记,记录了他们成功的历程。

埃德沃·波克认真阅读了这套传记,并希望可以和这些人结识。但谁会注意到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小孩子呢?而这并没有难倒埃德沃,他主动写信给这些传记大全中的大人物们,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他曾经写信给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哥菲德将军,询问他的传记中记载的拖船工作经历,并请教他如何渡过难关。在哥菲德将军回信之后,他又写信询问南北战争的一些事情。

当时的埃德沃·波克年仅14岁,每个星期的薪酬只有6美元。但这么不起眼的一个波兰小孩儿,却通过写信的方式认识了当时美国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作家,还有那些足以改变美国社会的商人和军政要员。当这些高高在上的名人接到埃德沃·波克的来信时,都表现出十足的兴趣——他们被这个大胆的小男孩儿打动了,热情地回信给他,并接待了这个小难民。

得到了很多名人接见的埃德沃·波克,走出了贫民窟,正利用自己所认识的这些名人改变着自己的命运。通过写作,埃德沃·波克的能力不断提升,后来决定向上流社会的人士毛遂自荐,希望可以为他们撰写传记。结果他还真接到了很多订单。当埃德沃·波克20岁的时候,他已经为很多人撰写了传记,忙碌的工作也让他不得不雇用6个助手来帮助他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