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瑁:请陛下殡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骏马骄行踏落花

高力士早料到圣人会是这个反应,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位主子了,久在帝位多年,早已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霸气,容不得他人有半点违抗,应了一声,出了殿门。

边令诚在廊外听得一清二楚,此刻忍不住满面喜色:“干爹,这差事还是交给儿子去做吧,好将功补过。”

高力士瞅了他一眼,叮嘱道:“现在圣人并没有说要降罪寿王,你去了王宅,切记万不可趾高气扬,摆架子,耍威风,还是要有做臣子的本分。”

边令诚连连点头,随后匆匆出宫,早已将高力士交代的话丢到了九霄云外,扬鞭飞马又跑回了寿王宅。

当年武惠妃还在的时候,没给边令诚什么好脸色看,他是小人习性,记仇记到了李瑁身上,总想着要给他点苦头尝尝,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主。

于是,边令诚有心要挫挫李瑁的锐气,当众给他个下马威,故意高声道:“另有手诏。”

李隆基不过就是宣人进宫,严格来说不算什么正式的诏敕,李瑁是不需要跪的,但边令诚非说是手诏,李瑁就得再跪一次。

边令诚仔细观察李瑁脸上的神情,见他坦然如常,并没有意料中的惶恐、不安、担忧,心中更是不快。

李瑁确实看不上李隆基,但礼节错不得,干脆利落地跪下了。

边令诚出来得急,随便找了一个翰林学士胡乱写了一份简单的诏书,用的也不是常规的黄麻纸。

他生怕李瑁看出破绽出来,随便看了一眼,就卷起诏书,加重了语调道:“圣人宣寿王进宫,往东内紫宸殿觐见。”

李瑁似乎早有准备,起身之后就吩咐下人备马。

很快,一匹高头大马配着锦鞍就直接拉了出来。

李瑁对边令诚笑了一下:“边中官且慢行,我先走一步。”说完,一勒缰绳,马蹄声阵阵,扬长而去,激起路上漫天灰尘,扑了边令诚一脸。

旁边跟着的羽林军校尉一看不对,忙拿了毛巾要过来擦拭,边令诚咬牙切齿地抹了一把脸,阴狠地笑道:“行啊,咱家就看看,你到底怎么跟圣人交代。”

皇子尊贵,肯定要先行,内侍位卑,不能一起走,只能跟在后面,这是祖宗成例,边令诚再得宠也不敢逾矩,只好上了马准备随后。

校尉忙上前道:“中官,那我们怎么办?”

边令诚早已没了看热闹的兴致,阴阳怪气道:“还能怎么办?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说完,一夹马肚子,抛下这群小内侍和羽林军,追着李瑁的方向跑去。

李瑁那匹原本就是胡人进贡的神驹,脚程快,且拐弯灵活,等边令诚气喘吁吁地赶到宫门的时候,李瑁都已经走到紫宸殿门口了。

“臣叩见陛下。”对上李隆基,李瑁对着边令诚的那份漫不经心顿时全部收敛了起来,把礼节全部做足做标准。

对着猛虎,哪怕是打盹的猛虎,都来不得一点轻慢。

上头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可李瑁进殿的时候,明明偷偷看了一眼,李隆基正靠在垫子上喝茶呢,并没有睡着。

李瑁心里跟明镜似的,这是李隆基在故意给他脸子看呢。

他也不急,就搁那跪着,膝盖上早就套好了两个厚厚的软毡垫,哪怕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也不觉得难受。

李瑁沉得住气,李隆基更沉得住气。

他打量着底下这个儿子,几年前武惠妃没死的时候,自己常常见他。

那会儿对他还有几分喜爱,若不是顾忌宁王和武家,说不定真会立他为储。

怎么现在一看,感觉如此陌生?

他记得这个儿子胆小怕事,每次见到自己,都唯唯诺诺,然而今天,跪了许久,竟神色不变,沉稳如渊,像变了个人似的。

李瑁毕竟没犯错,李隆基不好真让他一直跪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才缓缓地道:“起来吧。”

李瑁这才起身,他弱冠之年身体强健,兼之时常习武,腿不麻,脚不酸,显得尤其英姿飒爽,看在年近花甲日渐衰老的李隆基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隆基用茶盖慢慢拨着杯里的水沫,问道:“寿王妃为什么不在宅里?”

他久居帝位,随便轻描淡写一句话,都充满了上位者的威压。

李瑁却仿若无事,顺溜地答道:“前阵子臣看上了一个舞女,宠爱了几日,王妃不忿,过来跟臣吵了一架,然后就自行离宅了。臣原想着等她气消了自然回来,没想到五六日过去了,还是不见人影,正准备打发人去找呢,陛下的诏敕就来了。”

李隆基眉头皱了好几下,本想着找个由头臭骂一顿,结果反复掂量,却发现找不到由头。

皇子眠花宿柳都是常事,自己后宫无数佳丽,难道还不允许儿子睡个舞女?

他也没给舞女任何名分,不能算有辱天家。

最重要的,杨玉环是私自离宅不归,违反了“夫为妻纲”,是她有错在先。

没能骂成功的李隆基无明火更盛了,只好按捺下性子道:“你去杨家找过没有?”

李瑁道:“王妃离宅的第二天就找过了,答说并未回去,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

李隆基总算找到了发泄的出口,他双眉一竖,语声冷厉:“一个弱质女子,不回娘家,还能有哪里好去?杨家诳骗于你,你就这么轻易地信了,自己的正妃不见了五六日,也不去好好找,你这寿王到底是怎么当的?”

李瑁默不作声,知道这是李隆基在有意刁难。

高力士在一旁冷眼看着,见李瑁神情泰然,气度从容,跟之前判若两人,不仅暗自称奇。

正思量间,却见李隆基偏头对他道:“高力士,去传朕的话,问问杨家,到底寿王妃去哪里了,敢窝藏包庇不报者,视同欺君!”

面对皇帝,杨家绝对不敢有所隐瞒。

如果杨玉环真的回了娘家,那就能以此训斥李瑁,给杨玉环出口气,这样她就会更倾慕自己。

见圣人神色不善,高力士也不敢说什么,传诏这种小事自然是用不着他去做,出得廊下,边令诚立刻迎了上来:“儿子去杨家一趟,干爹回去侍候大家罢。”

紫宸殿内,皇帝不再说话,也没赐座,李瑁明白,这是要他站着等回音了。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看到边令诚满头大汗地进来,拜伏于地:“大家,出大事了,杨家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