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不明易理不足以担任高阶主管
《易经》的功能,最先仅用于占筮,相当于江湖术士算卦的本子,并无高深哲理。
我国先民,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或者认为事情重大,必先预测吉凶时,就进行占筮。
由于“数”分奇、偶两种,而占卜要行三次,所以产生八种可能的排列、组合,就是“八卦”。
八卦两两相重,成为“六十四卦”,不过是数的组合,丝毫没有神秘的色彩。
管理者的第8课
把当前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事物,称为“负科学”,而不是以不科学的态度,而断定其为“不科学”或“伪科学”,以免作出不良的示范,导致部属也跟着不科学起来。科学是不断持续地进步和发展的,许多原本不能证明的“负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变成“正科学”。这种由负而正的情况,构成漫长的科学发展史,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下去。对于我们搞不清楚的东西,最好姑妄听之,姑妄信之,采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比较安全,也更为接近科学的态度。
戴琏璋先生认为《周易》作者在占筮活动中,不只探询人事成败得失、吉凶祸福,更进一步追究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并且探索这些在现实中不可避免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应当怎样来因应,才算合理。
人事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虽然有天命,却决定于当事人本身的行为。大易管理哲学,将管理和伦理结合在一起,成为大易管理的一大特色。
高怀民先生将易学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时代。他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属于天道思想时代,用的是一套符号,称为符号易;周文王演易,属于神道思想时代,用符号来记录占筮的结果,称为筮术易;“十翼”出现,建立哲理,属于人道思想时代,成为易学主流,称为儒门易、道家易;现在则进入融合变化时代,易训诂学、易算命学、易天文学、易物理学、易医学、易电脑学等相继产生。大易管理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大易哲学的根本意义,说明如下:
(1)八卦是将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用八种符号来标示。后来觉得自然现象愈来愈复杂,才将八卦两两相重,成为六十四卦,分别表示宇宙间各种不同的可能状态。
(2)八卦两两相重,使原本八卦所代表的静态自然现象,由于上下的互相影响,发生动而变通的关系,因而进入了人事范围;使我们从这些“动”“变”当中,由自然天道(天)找出人类行为(人)的合理途径,用以解决各种人事问题。
(3)天下万物都不脱自然律的支配,从自然现象中找出人类的合理生活准则,然后归纳成为六十四种类型,在卦辞、爻辞中融入先贤的人生体验,供我们参考。
就管理而言,个案研究是相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正好是最好的典型个案,管理者如果勤于研讨,分别将六十四卦所代表的各种情况当作个案来分析和体会,不论遭遇任何情况,都可以依据卦爻辞的启示触类旁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管理者的第9课
管理遇到问题时,可以将《易经》拿出来。顺手翻阅,翻到哪一卦,就看看哪一卦的卦象,和自己当前的问题,有没有关联?依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基督徒翻阅《圣经》,佛徒翻阅佛经,管理者翻阅《易经》,都具有异曲同工的神妙。往往一翻,刚好就翻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章节,而文中所说,又对眼前的问题有所启发,实在是十分神奇。没有必要,不一定要勉强这样做。实在想不出来,一直想下去也没有用,不妨试一试,翻阅《易经》,说不定答案就在其中。
卦爻对于吉凶祸福的判断,总是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易经》的基本原理,即在“抓住变化的道理”。高阶主管,面对快速变迁的环境,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未来的变化,请问如何合理因应?如何做成有效的决策?
怎样抓住变化的道理呢?如图2-6的三大要诀,可供参考。

图2-6 抓住变化的道理
1.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就是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多层次、多变化的途径。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分化(一分为二)、统合(二合为一)、反复(一而二、二而一)的道理,才能看清楚变化的过程。
2.一阖一辟谓之变
阖是关,辟是开。一阖一辟便是一关一开。周鼎珩先生举例说:“如同一所房子,有好几道门。我们只开一道门,其余的门户都关起来。那么,住在这所房子里面的人,除非不出入,如果要出入,那就非走这一道门不可。”
管理必须制度化,制度就是开关。借着一开一关,使大家朝向目标去努力。
春秋时代,管仲辅佐齐桓公,任齐国相,想要取缔无业游民。他运用阖辟的方法,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各有规定的服装。对于无业游民,特别制订一种非男非女的特殊服装,使其在社会人群中形成孤立,于是游民纷纷就业,自然消失。
3.往来不穷谓之通
道就是变通,愈变愈顺畅。管理者谨守大易的管理之道,自然知所变通,而且愈变愈通。
宇宙间的现象,本来就变化不定。每一种现象,除了自身有起有伏,呈现波浪形以外,和其他的现象,也互有往来,形成互动的关系。中国人喜欢说“往来”,一个现象的“往”,招致另一个现象的“来”。人与人有往来,才能产生感应;事与事有往来,才能发生关联。
寒来暑往,年年循环不尽,就是天地的感通。主管与部属沟通良好,意见互有往来,属于人际的感通。
生产与销售配合,往来畅通,乃是事物的感通。管理者以诚、敬的心情来促进往来的合理化,自能长久不穷。
管理者的第10课
往来的作用,在消灭本位主义,促成更良好的分工合作。管理者最好从易卦的彼此关联性,想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任何一件事情不论大小,都息息相关,不能够等闲视之。如果只是看大不看小,认为这等小事,有什么关系?我们就会无辜地受到它的牵累而后悔不已!小事可能变大,即使永远是小事,也可能变成具有关键作用的小事,最好趁早加以处理,更加安全有效。
高阶主管不像基层员工那样,一切遵守规定就好;也不像中层主管,依据上级旨意而适时应变。高阶主管必须能预测未来、主动求变。就“变易性”而言,高阶主管求新、求变的比例最大。对于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掌握,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钻研易道、实施大易管理,成为高阶主管必具的素养。
古人说:“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今日的高阶主管,其地位与将相十分相当;若是不明易理,不行易道,如何因应未来快速的变化?如何使个人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