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华娱:开局和女儿国王拍电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朱晽,你不对劲儿!

华国的座位有讲究,面朝门居中是主位。

靠近主位,位次越高,同等距离,右高左低。

会议室六个人,主位上的老者,高卫华认识。

赵桓章!

沪影制片厂的导演,不如谢进出名,80年代依旧有一席之地。

赵桓章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成绩,就是拍过《农村三部曲》。

三部曲第一部是《喜盈门》,和高卫华寄到《燕京文学》的小说不但同名,内容也大致相同。

它讲述的是乡村家庭大儿媳总是计较得失,后来在其他人帮助下改正错误,一家人重归于好的故事。

……

沪城的赵桓章来到泉城,又坐在会议室,说明高卫华的计划快要见到曙光。

会议室左侧最前列是个中年男子,而后是个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同志,高卫华都不认识。

但紧挨老同志坐的女同志,他甚至比她本人都熟悉她。

朱晽!

85年饰演《西游记》女儿国国王的她,颇受华国观众喜爱。

79年燕京结婚的她,和丈夫正是新婚燕尔的时候,来泉城做什么?

疑惑归疑惑,高卫华挪开眼神,扫向背对自己那排。

不出所料,表姐夫袁震林坐在最前面,旁边是表姐魏蕙丽。

袁震林父亲是鲁省京剧名家袁金楷,泉城人脉颇广,理当受重视,坐席就能看出来。

“卫华!”

魏蕙丽此时转过身,指着旁边的位置:“过来这里!”

“这是沪影制片厂的赵桓章导演,咱们鲁省DY市出去的。”

“琴岛市的作家辛先令,我们戏剧团排过他的剧本。”

“燕京来的朱云青教授,和他的女儿朱晽,祖籍是咱们泉城。”

……

她向高卫华介绍众人。

辛先令!

高卫华知道他。

《喜盈门》电影最早的编剧,这个人也跟过来,赵桓章对自己这篇小说,看来是志在必得。

还有朱云青,原来是朱晽的父亲。

他是燕京理工的教授,平素教书育人,自然能蕴养儒雅气质。

“赵导、辛老师、朱教授、朱晽同志,你们好!”

他向众人点头示意,无法给出具体职位的,年龄大的喊老师,年龄相仿就是同志。

打过招呼,高卫华坐下来,暗地里比较朱晽和表姐魏蕙丽。

容貌上看,她们俩春兰秋菊、不分轩轾,着实养眼。

魏蕙丽胜在灵秀,朱晽则是端庄。

高小姐和女儿国国王,两人估计想不到,未来会在《西游记》剧组扮演不同角色吧?

可惜!

魏蕙丽虽是远亲表姐,却早早跟袁震林组成家庭。

朱晽去年结婚的,也不是单身。

都跟他无关!

所以去年穿越回来,高卫华瞄上的是另一位和她们不分上下的女明星,为此特地写剧本,寄到沪影制片厂。

剧本没消息,小说反而先有着落,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卫华!”

赵桓章很直接:“你写的那个小说《喜盈门》,沪影制片厂打算改编成电影。”

“辛老弟是编剧,我们是来跟你商量如何修改的。”

他指着旁边的辛先令,进一步解释。

辛先令冲高卫华点头示意,眼中满是期盼。

他心里有点儿沮丧。

77年辛先令给以前有过合作的赵桓章写信,准备写部农村处理家庭关系的电影剧本。

赵桓章觉得这个题材牵动千家万户,鼓励辛先令从伦理道德角度深挖,以《家和万事兴》为标题写个草稿。

……

78年12月,《家和万事兴》剧本改到第4稿,赵桓章觉得满意,向沪影制片厂申请拍摄。

当时农村戏没人看,沪影领导担心赔钱,没有批准。

……

这件事就此搁置。

转机来自去年年末,《华民日报》有发表一篇文章,提到农村影片为什么这么少的问题,引起各大电影制片厂的注意。

注意归注意,制片厂每年拍摄额度有限,农村电影很难出新,票房不佳,他们不敢轻易上马。

促使沪影制片厂下定决心的,是去年11月《燕京文学》刊登的小说《喜盈门》。

《喜盈门》的内容抛开人名、地名,故事脉络和《家和万事兴》大同小异,但细节上的处理更加生动。

里面只有兄妹三人,不再有弟弟这个冗余角色。

有小姑子和大嫂的争吵,更凸显矛盾。

最关键是老爷爷吃饺子的细节,辛先令和赵桓章看得大为感动。

……

小说11月份发表,三个多月过去,读者反响强烈。

《华民日报》甚至刊登专业人士的评论,认为这样风格的小说应该大力提倡,可见其影响力。

有群众基础,能保证票房。

上面认可,审批不会存在问题。

赵桓章再次向厂里申请,终于获得批准。

他喊上辛先令,风风火火赶来鲁省泉城,就是想征得高卫华同意,制作剧本。

之所以找高卫华,不是用辛先令原先的剧本,就是前者人物鲜明,而且小说传播度更广。

“剧本?”

出乎他们预料,高卫华腼腆一笑:“我也有写过的,赵导要看吗?”

“啊?!”

赵桓章满脸惊喜:“剧本在哪里?”

反观辛先令眼神黯淡,显得非常失望。

高卫华也写有剧本,自己先前不是白忙活吗?

“放在丁子寨知青点。”

高卫华哪里能会让辛先令白来:“到时请辛老师帮忙修改指正。”

“大家一起讨论。”

辛先令眼中有了神采,暗地里非常感激。

善于团结所有人,高卫华是不吃独食的好同志。

“咱们去吃饭吧。”

赵桓章很满意高卫华的态度,转头询问袁震林:“附近有个老东关酒楼吧?”

“好久没吃过地道的家乡菜,咱们去那里边吃边聊?”

……

“老东关还在!”

袁震林点点头:“我请赵导你们吧。”

妻子表弟高卫华发表的小说要改编成电影,他这个姐夫爱屋及乌,自然不会吝啬,要尽地主之谊。

“厂里有经费。”

赵桓章意味深长道:“咱们都是为公事。”

他也就是说说,其实是打算自己掏腰包。

公事?

朱云青和他女儿也算?

高卫华下意识朝朱晽看去,迎上的是对方注视自己、饶有兴致的目光。

你不对劲儿!

有夫之妇这样盯着大小伙子,很容易引来外人误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