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组织变革: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本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2 朝向熵减,激发组织活力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在美国的企业中,大约有62%的寿命不超过五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七年,只有约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以上。在1900年美国排名前25名的公司,到20世纪60年代只剩下两家。在1961年财富500强排名前25名的公司,如今只剩六家。而中国企业的状况更加惨不忍睹,新创业的公司只有不到两年的平均寿命,一大半的企业活不过五年,存活十年以上的民营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教授指出,这些企业大多是死于熵增。

既然企业熵增必将导致企业走向死亡,那么企业需要对熵增的具体表现有一定的了解,如表1-2所示。

表1-2 企业熵增的表现

在任正非看来,企业就是一个小宇宙,熵增定律是很难被打破的。因此他认为只要华为还存在,就必须得对抗熵增。为了对抗华为的熵增,实现熵减,关键是要让企业充满活力。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想要长期生存,就应当逆向做功。为此,华为表示要将公司发展为具有开放、不平衡、非线性特征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阐明生命系统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的新概念。他认为:“耗散结构是指在开放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与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使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熵流可能为负,系统总熵可以小于零,则系统通过熵减就能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在2011年华为市场大会上,任正非也提到了耗散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了肌肉,变成了有力的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掉,就不会有糖尿病,也不会肥胖,身体变苗条了,人变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需要耗散结构呢?

“大家说,我们非常忠诚于这家公司,其实就是公司给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和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这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吃了很多牛肉,不去跑步,就成了美国大胖子;吃了很多牛肉,去跑步,就成了刘翔。都是吃了牛肉,耗散和不耗散是有区别的。”

可见,耗散结构是企业熵增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把企业里面那些衰败为熵的东西全部排出系统,如腐败的制度、无产出的员工、旧的思想等。然后吸收新鲜血液、活性因子,如先进的理念、新的人才、先进思想等,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

企业如果想要熵减,延长寿命,就要建立耗散结构,使企业逆向做功,从无序混乱重回有序发展。正如任正非所说:“公司只有长期推行耗散结构,保持开放,才能与外部进行能量交换,吐故纳新,持续地保持组织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