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中国茶疗法的概念
中国茶疗法是指用茶叶组成单方或复方,用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汤汁饮用,用以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茶叶治病功效的新疗法。
中国茶疗法只使用茶叶作为药物,并不加入其他配料。所谓“单方”,是指只使用一种茶品作为药物;所谓“复方”,是指可使用一种以上的茶品配伍,以配合病证的需要。市面不少“茶疗”的配方,都是以茶叶加上茶叶以外的配料成为复方,与中国茶疗法的复方概念不同。有关这点稍后会详细论述。
中国茶疗法是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所选用的对象仅限于茶叶,故对茶的认识必须十分深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在唐代茶圣陆羽所撰的《茶经》中已成雏形,随后裴汶的《茶述》、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廙的《十六汤品》、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陆廷灿的《续茶经》等,以及现代各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研究专书,都记载了丰富的茶学知识,包括茶树的生长、茶叶的采收及炮制的过程、冲泡的方法、用水的要求、饮用茶汤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饮茶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中国茶疗法之所以用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我们对所有药物及食物对身体影响的认识,对用药物及食物来治疗各种疾病的理解,都是基于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万事万物的整体思考观念,并以辨证和施治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两个过程,利用药物、针灸及各种治病方法,按照补虚泻实等原则,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茶疗与传统中医药学关系密不可分,是伴随传统中医药学发展而形成的一个自然疗法。中国的历代医家在使用茶叶治病时,都是以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为用药指导。脱离了传统中医药学,随意服用茶药,或仅仅使用茶叶的某些化学成分来指导临床用茶,不仅无法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中国茶疗法以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是一门独特的学问。传统茶学以学茶为目标,研究种茶、选茶、制茶、泡茶技术、择水、茶道文化等等方面,以冀充分发挥茶叶的色、香、味,及修心养性的目的,与以治疗为目的的茶疗不同。而与传统中医药相比,中国茶疗法只以茶叶为药,茶汤制作以冲泡为主,又着重身心并治,自成一套选茶、制茶、泡茶及饮茶的操作系统,故又与传统中医药不同。中国茶疗法包含茶学与医学,既不能只懂茶不懂医,也不能只懂医不懂茶,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