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华中国声乐教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定位”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2011年4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很高兴受到陕西省文化厅邀请,我和我的团队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青年教师们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古都陕西省西安市,与全省的音乐界和声乐工作者们进行交流、座谈,并在省音乐厅举行声歌系青年教师独唱音乐会。借此机会来到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跟老师、同学们对中国声乐教学、演唱多样性及定位等课题进行交流、探讨。

当我走进美丽而宽阔的校园时,就被学校的环境所吸引,特别是音乐学院与美术学院同在一座大楼里,这是多么好的相互学习的资源啊。同学们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是很幸福的。今天在上课之前,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多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若对老师、同学们有可借鉴之处我很高兴,讲的不对仅代表我个人,只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三十年来我一直在大学教学及演唱。我在南京艺术学院教了七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教了二十年,正式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三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二十年中,我也一直在中国音乐学院兼职教授声乐。在此期间,我为中国音乐学院培养了众多学生,包括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三个金奖获得者,如王莉、薛皓垠、姚贝娜,两个美声金奖获得者,还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流行唱法金奖获得者。戴玉强、王莹、白雪、张迈是我在“军艺”教的最早一批学生,阿鲁阿卓是后来入学的学生。

多年来,我一直在地方和军队共同教学,现在已三十年了。学校的平台给了我很大的锻炼机会。在培养学生方面可以说是按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和兴趣来发展的。比如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的流行金奖获得者阿鲁阿卓考到“军艺”来的时候,唱着彝族的山歌,穿着彝族服装。我根据她的综合条件定位按流行演唱培养,最后她在“青歌赛”、金钟奖比赛中均获得金奖,并在文化部“文华奖”和首届文化部流行音乐大赛均获二等奖。姚贝娜和阿鲁阿卓均通过唱民歌考入大学,可她们的兴趣都在流行演唱上。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我在培养学生时很尊重学生的兴趣,会根据他的综合条件给予定位。在学校上课时也经常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找我听听声音并对孩子进行定位,有的确实也不行,我就会直接告诉他最好不要干这一行。当老师应该要实事求是,讲真话,尤其是学声乐,完全是个性化专业,在人才辈出的时代,没有定位是很难找到合适位置的。所以,定位很重要。有的学生将来适合当歌唱家,有的学生可能当老师比较合适,有的学生也可能当记者,还有的可以到电视台去当导演,每个人的才华都体现在不同方面。有的同学大笑一点比较漂亮,有的同学冷面好看。包括演唱什么类型的作品……定位是否准确决定成败!

早期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工作,我的导师是黄友葵先生,在大学做学生的时候,应该说还算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生。因为当副院长,我老师很忙,会议和社会活动也多,促使我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大学学的知识到现在都受益。同学们要趁着年轻,精力最旺盛的时候,珍惜宝贵时间多学习,别稀里糊涂浪费年轻。所以,除了专业学好,我们还要放眼艺术门类的多方位学习,来丰富自己。

在三十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多元教学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我认为三种唱法在教学中,是相互借鉴、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分,都是真情换真情的艺术。老百姓喜欢、观众喜欢的演唱,就是好的。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要好好规划五年的时间,好好琢磨一下今后自己的人生怎么样活得精彩。整天吃喝玩乐不能算精彩,无论将来你干什么,若是能做到这个岗位上离了你不行,这就是人生价值。并不是非得出大名,我总是和学生说成功和出名不能画等号。做人要有方向和目标,教学也一样要有方向和目标。那么声乐教学的方向该如何体现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前辈们给我们创建一个高平台,我认为除了继承之外还要发展,要完善,要创新。所以在教学当中,我很强调文化性和时尚性。在多元的大文化、大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艺术个性,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所以,艺术需要包容,需要多元。在演唱中,每个学生对科学性的理解和表现都不一样,科学性跟其他门类的科研、医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若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将来我们在演唱一些高难度作品的时候,就有驾驭能力。发声如果违背了生理的自然科学状态,那么在演唱时,会觉得很费劲,有挤压感,高音上不去,音色出不来等现象。所以说声乐演唱中,科学的发声就是遵循规律、放眼世界,要遵循人声的自然发声规律。如何在科学演唱中体现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这需要很好地定位。

美声和民族声乐共性相通,要求高位置,用头腔共鸣,喉咙打开,气息放下来。当然,美声唱法更强调规范性和共鸣腔的运用。民族声乐,除了共鸣腔的运用,高位置外,还强调声音色彩,要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的需求。如果用美声的方法简单去套唱中国民歌,从风格和听觉上就不那么悦耳动听。民族声乐教学的科学方法首先是继承,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美声方法唱民歌。比如戏曲,各剧种中都有优秀的发声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中,我经常提到的京剧演唱声音“一条线”,这一条线是我们民族声乐演唱很重要的一条线,包括在我美声教学中,也常运用这条色彩线。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而美声是外来的,它有很多的图像、资料,包括声音的形状视像,我们可以对声音的视像进行模仿。了解、学习国外的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要为我所用,真正体现洋为中用。作为中国人,中国歌唱不好,也是很可悲、很不应该的。中国的美声演唱者如何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美声应该怎么发展,值得深思。我认为美声的演唱和学习就是应该体现中国文化,体现民族精神。我希望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要对中国声乐作品多研究、多学习。在第十一届CCTV“青歌赛”上,王莉凭借一曲《蓝色爱情海》获得了金奖,从决赛第四名跑到第一名;在第十二届上薛皓垠凭借一首《足迹》,从决赛第五名跑到了第一名,获得了金奖。尽管评委席上坐着很多海归派专家,但毕竟还是黄皮肤的同胞。我们培养美声学生需要他们去国际比赛拿奖,为国争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声乐进入了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歌唱家频频获大奖。能在世界最顶级的舞台上听到中国歌唱家的声音,展示中国声乐的魅力,是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中国声乐事业也很强大,并逐渐被世界认知。我们是不是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发展中国声乐的问题。美声演唱者和教育者,不再重视中国声乐作品的教学和演唱,体现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作曲家们不再给你们写歌了,你们如何去体现价值呢?又如何去发展呢?所以说美声唱法要加强民族性、时尚性和群众性。

学习民族声乐,除了继承还要借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丰富的民族资源,有丰富的民族声乐的作品素材,有非常多样的风格表演形式。我们要把中外优秀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声乐的演唱特点。实际上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代表着中国声乐的科学性,汉族声乐占了多数。民族声乐的科学性不等于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加上民歌的发声方法,这样说是不对的。我给民族声乐学生上课时,首先要解决歌唱共鸣腔是否通畅的问题,要做到位置高,喉咙开,突出音色。在练声时,我要求同学们每个音都能达到极致,达到饱满,可是在演唱作品时,就不能这么用了,那就傻了。科学性演唱在中国已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同样一首歌,有人唱得好听,有人唱得就不悦耳?第一是缺少情感,第二是对作品的处理缺少对比度。在作品中体现演唱者的思想很重要。不怕同唱一首歌只怕唱成一个样。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歌者。民族声乐的科学性在每首不同风格作品中体现是不一样的,像蒙古族《小黄马》第一句,用直音表现,突然又给抖落下来,舒缓悠扬,仿佛把人们带进美丽的大草原;藏族风格民歌《天路》高昂明亮;新疆民歌热情奔放,节奏明快。这些不同风格作品在演唱时,运用的科学方法都不一样,也就是共性中体现不同个性。所以掌握了科学方法,演唱原汁原味风格的作品更能表现其艺术感染力。反之,掌握方法,却丢掉风格,那是发声机器。其实学好发声方法更能体现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原生态演唱是不需要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的,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张口就来的。我们将其学习借鉴过来,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就会在原有的素材风格上增添许多艺术感染力。

流行唱法忌讳高位置,不要用太多方法,挂着真声,喉咙打开,有气息支撑就行了。所以流行的演唱,给一点方法就滋润,乐感是关键,风格定位和作品的选择决定胜败。唱对了就是大流行,方法差些就是小流行。美声唱法要体现民族性、时尚性,流行唱法要体现民族性、文化性,民族唱法要体现科学性、文化性、时尚性。弘扬民族精神,让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文化性包含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音乐修养、美学、气质风度等综合元素。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听、好看。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就拿音乐与美术来讲,如果能够学习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对歌唱是有直接好处的。我也经常带同学们去看画展,让同学们放飞自己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就是给自己一个直接的文化储备。

无论是教学还是演唱都是真情换真情的艺术。师生之间也需要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碰撞,思维的摩擦。老师再有水平,学生一个个都懒洋洋地,那是不行的。对于歌唱者,思维应走在歌唱的前面。我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在开口之前,思维要已经进入这个状态。平时上课时我就发现有的同学早上进教室,蓬头垢面,头发也没梳,一张嘴—“咔咔咔”,感觉那嗓子还呼着痰呢。这怎么能唱歌呢?唱歌是件很幸福美好的事,老师已经准备好给你上课,然而上课的同学一点准备也没有,会对老师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跟同学说,来上课得化化妆,要求化妆并不是一定要怎么样,起码要早起准备,不能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过来上课,所以同学们要对自己有要求。干这一行,综合的文化艺术修养很重要。

流行演唱应该是时尚性最突出的唱法,能体现各个时代最前沿的文化。从作品上看,民族声乐也不乏时尚性,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它最经典的优秀作品。一些作曲家们写了很多优秀作品,都踏着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最强音,为人民大众提供了精神食粮。

除了这些之外,选拔学生的标准也很重要。第一,学生得有一个好的嗓子;第二就是有好的音乐感觉,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感悟;第三得会咬字,不是大舌头;第四还得会表演。我们招生的时候,如果学生具备这四点,基本上是具备了学习声乐的基本条件。咬字很有学问,尤其民族声乐的咬字,讲究字头、字腹、字尾。没有字头的演唱,声音色彩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歌唱时咬字能不能到位,主要靠舌头的前三分之一部分,这很关键。尤其唱民族声乐的人不会咬字,等于还不会唱歌,方法用得再好也不能感动观众,不能让别人的心跟着你动,你演唱就很难成功。

现在都讲创新,老师教学要创新,当然老师自身要学习、提高。我们学生也要有创新,它是相互的,再好的老师遇到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条件再好也培养不出来。所以对同学的创新要求是求问、求学、求行、求果,要善于发现,善于提出一些问题,放开眼界,还要学会思考。学生在老师扶持教导下,要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在求学的过程当中要有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才能达到较好的结果。唱歌的最高境界就四个字:好听、好看。好听是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体现个性的色彩、多样的风格;好看是综合修养,你往台上一站,若是挺着个肚子,耷拉着脑袋,或者蓬头垢面也不化妆,就不好看。我说的这些只是外表的,内外一致才好。用不着打扮得很复杂,但要跟自己的性格、形象、身材,包括与演唱的作品配套,形成演唱者自己独具的个性与特点。我希望学习声乐演唱的同学们做个有智慧、有创新精神的歌者,好好努力,将来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体现个人价值,绽放自己的美丽和精彩人生。成功人士不见得是名人,名人不都代表成功人士。

(原载于《乐府新声》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