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融资租赁的政策框架
与租赁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与租赁市场相关的法律、直接税、会计以及监管政策,这四个方面也是促进租赁业发展的四大支柱。由于有关租赁市场的制度规范通常都是以立法或政府政策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国际上许多研究文献常以租赁的法律框架或政策框架来表述这四个方面。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靠“法律法规保护、会计准则界定、税收优惠鼓励、监管制度适度”来支撑和保障。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多角度、全方位地保障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法规是融资租赁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没有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融资租赁业务难以有序正常开展。
税收优惠能够有效控制融资租赁成本,使融资租赁这一融资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会计准则旨在对租赁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便准确界定融资租赁经营活动的范围、融资成本。
适度的监管制度则是融资租赁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扰乱市场秩序的事件。
对于融资租赁政策框架的四个方面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平行的。因为,这四个方面有各自的出发点和要实现的目的,因此,从每一个角度所得出的关于租赁市场的结论,都是绝对不相同的。具体体现是:法律、税收、会计和监管等方面对租赁市场的制度规范,其内容都不可能相同,而且永远不可能统一。然而,在关于租赁市场不同的制度规范中又常常会出现相同的地方,如都包含融资租赁的定义等。这种在不同的规章制度中部分概念与内容的重叠,也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对同一事物(租赁市场)的认识。
融资租赁政策框架的四个方面,在个别情况下也会发生交叉。例如,根据会计规范而确认在承租人资产负债表上的租赁资产,当承租人破产时是否应纳入其破产清算资产的范围?在一个国家存在融资租赁市场准入限制的时候,一个与承租人进行公平融资租赁交易的出租人,在承租人违约时,他的权利是否可受融资租赁法的调整?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两个途径:一是根据法理来判断;二是在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规范时,对本法规与其他法规可能出现的交叉给予合乎法理的、明确的、协调一致的规范。
租赁市场与作为融资租赁政策框架的具体体现的制度规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租赁市场的发展程度是决定制度规范内容的基础,没有租赁市场的发展,也就不存在规范的对象,更没有规范的必要;其次,完善的制度规范,既是保障租赁市场秩序的制度体系,又可在一些时候促进产生新的租赁产品。例如,租赁市场上的经营性租赁与租赁会计制度规范中的经营性租赁就是这样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