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前沿热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结果分析

(一)2019年评价结果

1.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检验性,本报告的数据均源自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和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和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受数据发布时限的影响,每年的评价的结果都存在两年的滞后期,即使用两年前的基础数据测算得到当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这与国际上许多报告的年份数据在选择时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对个别地区的缺失数据,在评价过程中做了平滑处理。对创新潜力的评价、增长率指标仍然使用“近3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基础指标,以保证排名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总体概述

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的评价结果如图1-3所示。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排名第1位,北京市、江苏省分列第2和第3位,与2018年保持一致(见表1-3)。从排名变化情况看,2019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7个,排名下降的地区有9个;自2007年以来,天津市创新能力排名首次下降,居全国第9位,被重庆市超越。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排名均下降,转型发展压力依然较大。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东部沿海省份及北京市、上海市等特大型城市,依然是创新能力领先地区,但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等西部地区追赶势头迅猛,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东西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快于北方地区,在排名前20位地区中,南方地区占13席。总体上看,各地区创新能力的差距在拉大,区域协调发展有待提升。

图1-3 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排名

表1-3 2018—2019年各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与变化

注:排名变化正数为上升,负数为下降。

从三个一级指标来看,在综合实力指标排名中,2019年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位列前5位,天津市排名第14位(较上年下降2位),重庆市排名第16位(较上年上升1位);在综合效率指标排名中,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位居前3名,显示了直辖市在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方面的优势,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位列第4位、第5位和第6位,重庆市排名第7位;在综合潜力指标排名中,贵州省排名第1位,较上年提升1位,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市分别位列第2位和第3位。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广东省和安徽省潜力指标排名进入前10位,分别位列第5位、第8位和第10位,作为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增速表现也很抢眼。

从基础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有27个地区政府研发投入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投入增长率超过70%。2017年,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12013亿元,较上年增长9.76%,有19个地区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超过10%,其中江西省超过23.3%且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5个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共计6832.7亿元,这5个地区投入总和占全国的比重大于56.88%。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数增加的地区有23个,其中湖北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重庆市和福建省增长超过20%。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总和为191568.9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有11个地区增速超过20%。总体上看,各地区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稳步提升,一些关键性基础指标增长明显,但也有一些地区创新投入及产出有所下滑,创新驱动发展任重道远。

(二)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的演化

从2002—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排名结果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时代呈现新的特点,区域创新能力分布的不平衡对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总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区域创新能力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转向生态创新。纵观过去近20年的变化,2000年初北京市、上海市创新能力排名前位,拥有很多的大学、研究所和国有总部,有明显的优势,但随着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新技术的应用,江苏省、广东省等拥有更加综合产业体系的地方,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并很快超越北京市、上海市。2017年,广东省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位列其后,打破了2009年以来江苏省保持首位的格局。

二是东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位次下降,但西部追赶势头明显。当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三跑并存”的态势依旧,东部省份仍然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依然较弱,且区域间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华东七省市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除福建省、江西省外,其余省市居全国前10位,且排名稳定;在华南地区,除广东省外,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排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未来还需进一步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创新优势,释放溢出效应,带动粤西北和广西地区实现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一些西部地区开始重视科技与创新,在不断追赶。如陕西省是西北地区的领头羊,排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宁夏回族自治区连续3年排名上升,表现抢眼;贵州省潜力指标排名靠前,增速较高,发展态势较好,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表1-4 2002—2019年区域创新能力前10名地区

三是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拉大,呈现锁定效应。近几年来,广东省在推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也十分成熟,创新能力呈现“锁定效应”。如在2018年排名中,在前20名的地区中,仅河北一个省为新进入地区,除北京市、江苏省排名发生变化外,其余18省市的排名均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前10名省市的变化可以发现,相对于广东省,其他9个省市的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这些地区的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比广东省要慢,广东省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而且这种优势在不断地加大。图1-4为2015—2018年排名前10位省市的创新能力指数。

图1-4 2015—2018年排名前10位省市创新能力指数

四是多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个创新集聚区,如以北京市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省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及以成都市、重庆市、武汉市、西安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创新集聚区。北京市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上海市外资经济发达,知识获取水平高,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基础好,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齐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渝经济带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有最密集的人口和活跃的用户群体:上述地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但创新集聚区内不同省市间的差距较大,一体化水平普遍不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三)重点区域比较分析

考虑到直辖市的特殊性,选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4个省进行比较,重点比较、分析了上述省份在经济发展、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演变及差异性。

在过去的40年里,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的GDP分别增长了339倍、372倍、454倍和524倍,广东省明显增长更快(见图1-5)。1988年以前,山东省的GDP总量是超广东省的,其中1982—1985年曾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两省的GDP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1.72万亿元,2018年的差距则扩大到2万多亿元。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978—1988年的10年间,广东省的GDP全面超越江苏和山东两省,在此后的30年里,广东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且最近5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图1-5 1978—2018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4省GDP对比

从GDP增速来看,1978—1998年的前20年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年均增速超过20%,广东省次之,江苏省最慢;1999—2012年,江苏和山东两省经济增速最快,均超过了16%,广东省增长最慢;2012年以来,江苏省和广东省GDP增速最快,山东省最慢。一直到2002年、2003年左右,广东省GDP增速仍旧快于其他三省(见表1-5)。

表1-5 1978—2018年分阶段4省市GDP增速比较

如果将山东省的GDP增速进一步拆分(见图1-6),我们发现最近15年以来,山东省的GDP增速一直在下滑,经济衰落的趋势明显。

图1-6 1978—2018年山东省的GDP增速情况

从人均GDP看,4省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图1-7中以广东省人均GPD为标准1,其他3省与之对比)。江苏省人均GDP最高,浙江省次之,广东省第三,山东省第四。近10年来,江苏省的经济总量虽然比广东省低,但人均GDP明显高于广东省,而山东省则处于下滑态势,与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的差距在不断地加大。

图1-7 1978—2018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4省人均GDP对比

对比4个省份的劳动力人口,2018年广东省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75.42%,与浙江省的75.33%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江苏省为72.62%,低于广东省和浙江省3个百分点,而山东省仅为69.38%。从人才结构与创新主体来看,2017年院士人数山东省48人、广东省38人,“万人计划”山东省201人、广东省213人。山东省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为13.26%,广东省占比为14.04%;山东省研究和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人员为500357人,其中全时人员为341322人,占比68.2%,博士研究生22737人,占比4.5%;广东省R&D人员为879854人,其中全时人员为663473人,占比75.4%,博士研究生33995人,占比3.8%;人口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数量山东省为50/10000,广东省为78.7/100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山东省为385752人,广东省为696385人。从老龄化情况看,2017年山东省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12.94%,而广东省仅为7.75%。从人口流动情况看,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新增177万人,山东省常住人口仅新增41.4万人。齐鲁人才网调查了2万名山东省2019届毕业生,通过毕业生流向可见,山东省已成为“人才输出”大省,2019届毕业生中选择留在本省的人数仅占17.7%,已不足两成,人才外流严重。

此外,从创新的产出成果来看,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专利授权数明显领先。2018年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广东省236918件,山东省45917件,比值为19.38,山东省仅为广东省的1/5;山东省国内专利授权数100522件,其中发明专利19090件;广东省国内专利授权数332652件,其中发明专利45740件。在国内专利申请数方面,2017年山东省共申请专利204859件,其中发明专利67772件;广东省共申请专利627834件,其中发明专利18263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