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从就业结构看产业升级
美国的就业结构与其增加值结构是相似的,2005年,美国按三次产业计算的就业构成是1.6%、20.6%和77.8%[1],现在已经进入稳定时期,每年只有很小的变化,增加值结构的情况也是如此。和表3.2中的增加值结构相比较,我们会发现美国的这两个结构是非常接近的,即每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非常接近,这是在发达市场经济下平均收益规律的表现,如果一个产业或行业的平均收益(人均增加值)高于另外一个产业或行业,那么资本和劳动力就会向这个产业或行业流动,从而达到产业和行业间的均衡。而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首先是中国的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处于变化过程中,从表3.2中可以看到,这两个结构目前正处于升级过程中,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变小,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其次是两个结构之间的差别较大,虽然都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经济的产业结构,即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的结构,但具体占比之间存在着差距。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要比增加值占比高20%以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要低10%左右,相比较而言,第二产业具有较高的平均收益,这也说明了中国为什么近些年来第二产业会获得更多的发展。不同产业之间人均收益上的差别,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不同产业效率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收入分配矛盾。最后要注意的是,这种现代经济的产业结构是近几年来刚刚形成的,从增加值结构看,2012—201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才完全超过第二产业,而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到2014年才降到第二产业以下。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刚刚才完成产业结构现代化的第一步目标,这意味着我们还可以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表3.2 2011—2015年中国增加值结构与就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党的十八大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不仅经济总量在世界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也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党和国家调整了经济增长预期和宏观调控目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使中国经济平稳地进入了新常态。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科技和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证,包括创新和反腐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环境,通过鼓励技术创新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 参见《中国统计年鉴2016》有关国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