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儿科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消化系统护理技术

第一节 胃肠减压术

胃肠减压术是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将胃内容物引出患儿体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胃肠道内的气体或液体吸出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少胃肠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部伤口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用于治疗严重腹胀、肠梗阻、肠道手术后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减轻胃肠道的扩张。

② 清除胃肠道内的气体、血液和分泌物。

③ 保持术后胃内减压,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的愈合。

④ 减轻胃部不适。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向患儿家属解释胃肠减压的目的及过程,取得配合。

(2)用物准备 治疗盘1个,治疗巾1个,一次性胃管,10mL、20mL注射器各1个, 10mL生理盐水若干支,纱布2块,棉签1包,胶带1卷,听诊器1个,别针1个,无菌手套1副,弯盘1个,一次性胃肠减压器1个,管道标识1个。

(3)患者准备 患儿及家属已了解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配合此项操作。

(4)环境准备 病房内采光良好,温湿度适宜,有保护隐私的窗帘或屏风。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留置胃管。

④ 打开排气孔,将胃肠减压器内的气体排净,使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呈负压状态,并关闭排气孔。

⑤ 将胃肠减压器连接胃管末端。

⑥ 打开胃肠减压器开关,呈负压吸引状态。

⑦ 用别针固定引流管。

⑧ 在胃肠减压器末端5cm处粘贴管道标识。

⑨ 整理用物,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交代胃肠减压相关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并发症。

⑩ 记录。

⑪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操作者动作轻柔。

② 胃管置入过程顺利,成功引流出胃内容物。

③ 胃肠减压器负压持续有效。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插入胃管手法正确。

② 正确评估胃管的在位情况。

③ 正确掌握胃肠减压的连接方法。

五、注意事项

① 插管动作轻柔,尤其在胃管通过狭窄处时,避免损伤食管黏膜。

② 插管过程中如患儿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应立即将胃管拔出,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

③ 胃肠减压器与胃管连接紧密,定时挤压引流管,确保管路通畅,保持减压器内的有效压力。

④ 观察引流量的色、质、量及腹胀的情况,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胃肠减压期间暂禁食,保持口腔清洁。

第二节 造口护理术

造口护理术是针对各类造口术后患儿行造口处皮肤清洁和护理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保持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清洁,保护造口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适用于各类造口手术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维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避免发红、溃烂。

② 避免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溃烂等并发症。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及造口护理目的,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

(2)用物准备 一次性造口袋、测量尺、剪刀、污物袋、一次性尿垫、造口保护膜、造口粉、防漏膏(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湿纸巾。

(3)患者准备 患儿家属了解造口护理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4)环境准备 安静、清洁。必要时遮挡屏风,请无关人员回避。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给予患儿舒适体位,将一次性尿垫置于造口下方。

④ 撕去原先覆盖的造口袋,置于污物袋中,仔细检查底盘侵蚀的位置。

⑤ 用湿纸巾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轻拭造口周围的皮肤,注意应由外往内擦,再用干棉球蘸干。

⑥ 观察造口及周围皮肤情况。

⑦ 通过测量板测出造口大小,用剪刀将造口底盘修剪出与造口大小合适的开口,并用手指磨平修剪的造口圈。

⑧ 在造口周围均匀涂抹造口粉及造口保护膜。

⑨ 取造口底盘,撕开底盘粘贴纸,将底盘上的修剪口对准造口,并将底盘紧密地贴在造口周围的皮肤上,从下至上用手轻按造口袋底盘粘胶,使之与皮肤紧密粘贴,再沿着底盘按压一圈,确保底盘牢固。

⑩ 粘贴造口封口条。

⑪ 撤去尿垫,为患儿穿衣,整理床单位,向患儿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⑫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造口测量准确,造口袋底盘裁剪合适。

② 造口袋与皮肤连接紧密,无缝隙。

四、操作难点及重点

① 动作轻柔。

② 正确测量及裁剪底盘。

③ 粘贴造口底盘紧密。

五、注意事项

① 造口底盘揭除时应动作轻柔,用湿纸巾浸润底盘后再揭,不能将底盘强行撕下。

② 用造口测量尺仔细测量造口大小,在造口的横向及纵向两个方向均要测量,取一个最大直径,用笔画出大小相同的形状,裁剪时选择造口袋专用剪刀,以造口大小形状为标准裁剪。

③ 粘贴前沿造口周围涂一圈防漏胶;粘贴时快速从下往上按紧底盘黏胶,沿着造口底边按压一圈,确保牢固。

第三节 清洁灌肠术

清洁灌肠术是将一次性肛管经肛门插入直肠,使灌肠液通过肛管注入体内,以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粪便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以清洁患儿的肠道。适用于手术肠道清洁、排便困难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② 为手术、检查做准备。

③ 稀释和消除肠内有害物质及毒素,减轻中毒症状。

④ 为高热患儿降温。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评估患儿病情,并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根据肛门口的大小选用食指或环指行肛门指诊,了解有无肛门狭窄、大便性状、直肠方向及阻力等。

(2)物品准备 治疗盘、肛管、液状石蜡、清洁手套一副、35~36℃的生理盐水1000~2000mL、卫生纸、一次性中单、大便器或痰盂、水温计、绒毯、弯盘。

(3)患者准备 患儿及其家属应了解清洁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

(4)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节室温至24~26℃。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摆正体位:垫一次性中单及一次性治疗巾于臀下,根据患儿情况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较小患儿下肢穿开裆裤或只着长棉袜,较大患儿退裤至膝部,防止灌洗液浸湿患儿衣服。取左侧卧位时,患儿双腿屈曲,臀部移至床沿。取截石位时,臀部移至床沿,两腿张开,家长协助固定。上身盖好被子,只露出臀部。

④ 戴手套。

⑤ 润滑肛管前端,并用液状石蜡棉签润滑肛门口。一手分开肛门,另一手持肛管经肛门轻轻插入,插入15~25cm。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肛管后再边注入盐水边缓慢插入,不可强行插入。

⑥ 灌肠时,左手握住肛管末端,右手用灌注器抽吸生理盐水,经肛管注入溶液后回抽,取下灌注器,灌注液经肛管自行流出。随时观察患儿面色,询问有何不适。

⑦ 流出量应大于或等于注入溶液。

⑧ 灌洗完毕,擦拭患儿肛周皮肤,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

⑨ 整理用物,记录。

⑩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患儿肠道清洁,便秘解除。

② 动作轻柔,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协助患儿取正确舒适体位。

② 插肛管动作要轻柔。

③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

五、注意事项

① 根据患儿情况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

② 插入肛管时如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肛管后再缓慢插入或边注盐水边缓慢插入,勿用力,以免损伤肠黏膜。

③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 每次肛管排出量应大于或等于注入量,以免水中毒。如流出液可见血性液体,立即报告医生确认是否继续灌洗。

⑤ 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分散患儿注意力,指导其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

第四节 回流洗肠法

回流洗肠法就是将一次性肛管插入肛门,通过肛管经直肠灌入液体,以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患儿体内积存的粪便彻底清除。适用于先天性巨结肠、肠造口还纳术前及排便困难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清除结肠内积存的大便。

② 解除梗阻,减轻腹胀。

③ 缓解肠管张力,改善循环,促进肠壁炎症恢复。

④ 为手术、检查做准备。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并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根据肛门口的大小用食指或环指行肛门指诊,了解有无肛门狭窄、大便性状、直肠方向及阻力等。

(2)物品准备 治疗盘、肛管、液状石蜡、清洁手套一副、35~36℃的生理盐水l000~2000mL、卫生纸、一次性中单、便盆或痰盂、水温计、绒毯、弯盘。

(3)患者准备 患儿及其家属应了解清洁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

(4)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调节室温至24~26℃。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摆正体位:垫一次性中单及一次性治疗巾于臀下,根据患儿情况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较小患儿下肢穿开裆裤或只着长棉袜,较大患儿退裤至膝部,防止灌洗液浸湿患儿衣服。取左侧卧位时,患儿双腿屈曲,臀部移至床沿。取截石位时,臀部移至床沿,两腿张开,家长协助固定。上身盖好被子,只露出臀部,床边臀下放便盆。

③ 戴手套。

④ 润滑肛管前端,并用液状石蜡棉签润滑肛门口。一手分开臀裂显露肛门,另一手持肛管经肛门轻轻插入,一般插入15~25cm。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肛管后再边注入盐水边缓慢插入,不可强行插入。

⑤ 肛管到达指定深度后,左手握住肛管末端,右手用灌注器抽吸生理盐水,经肛管注入溶液后回抽,取下灌注器,灌注液经肛管自行流出。

⑥ 再吸取溶液注入,如此反复灌洗直至回流液澄清。

⑦ 如出现灌洗液流出不畅,可更换体位或顺时针按摩腹部。

⑧ 回流液量应大于或等于注入液量。

⑨ 灌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面色,询问有何不适。

⑩ 整理用物,记录。

⑪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患儿肠道清洁,便秘解除。

② 动作轻柔,患儿无损伤,达到回流洗肠的目的。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协助患儿取正确、舒适体位。

② 插肛管动作要轻柔。

③ 重点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

五、注意事项

① 根据患儿情况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截石位。

② 插入肛管时如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肛管后再缓慢插入或边注盐水边缓慢插入,勿用力,以免损伤肠黏膜。

③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④ 每次肛管排出量应大于或等于注入量,以免水中毒。如流出液可见血性液体,立即报告医生并确认是否继续灌洗。

⑤ 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分散患儿注意力,放松腹部肌肉。

第五节 注射器洗胃法

注射器洗胃法是将一定成分液体通过胃管注入胃内,混合胃内容物后再抽出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一定成分的液体注入患儿胃内。适用于需要洗胃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消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

② 减轻胃黏膜水肿。

③ 清洁胃腔,为手术做准备。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及注射器洗胃的目的。

(2)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两个(分别置纱布数块及液状石蜡纱布一块)、一次性胃管、一次性手套、棉签、弯盘、别针、听诊器、20mL或50mL注射器1支、一次性中单、胶布、手电筒、水杯、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污水桶、标本采集瓶、37~38℃洗胃液(遵医嘱准备)。

(3)患儿准备 患儿家属应了解注射器洗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铺一次性治疗巾于患儿颌下,置弯盘于患儿口角旁,检查并清洁鼻腔。

④ 插胃管。

⑤ 洗胃:先用注射器抽吸胃液并弃去,需要时留取胃内容物送检,再抽吸洗胃液注入胃管内。每次注入洗胃液量:新生儿5mL,幼儿50~100mL,儿童200mL。如此反复冲洗直至洗净为止。每次灌入洗胃液量最多不能超过胃容量的1/2。

⑥ 冲洗完毕,反折胃管拔出,如根据患儿病情及医嘱需留置胃管,应妥善固定胃管,接胃肠减压器,保持引流通畅。

⑦ 清洁患儿口腔、鼻腔,撤去一次性中单及弯盘,脱手套。

⑧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询问患儿及其家属需求。

⑨ 处理用物,记录。

⑩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患儿胃内容物清洗干净,无不良反应。

② 动作轻柔,未损伤患儿,达到洗胃目的。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② 正确评估胃管在位的情况。

③ 选择正确的洗胃液及正确注入洗胃液量。

五、注意事项

① 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呼吸等情况,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洗胃,给予对症处理。

②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如有胃液抽出,即证明管已在胃内。如未抽出胃液可以将听诊器放在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如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将胃管外端浸入水中,若有持续多量气泡溢出,则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

③ 毒物不明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毒物明确者用毒物拮抗剂洗胃;强酸、强碱中毒者,严禁洗胃,可用一般解毒剂,如牛奶、豆浆、蛋清、米汤等。

④ 注意保暖。洗胃过程中,洗胃液本身温度过低会吸收并带走大量热量,洗胃液沾湿被服或环境温度过低,易导致患儿寒战。因此,要注意保暖,提高环境温度,及时更换已湿被服,洗胃液温度宜控制在32~38℃。

第六节 鼻饲法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从胃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分和药物,达到营养和治疗需要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各种营养液及药物注入患儿的胃内,用于需要肠内营养、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维持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② 治疗有口腔或食管疾病而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的患儿。

③ 手术后必须保持口腔内清洁。

④ 供给水分和药物。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及鼻饲目的、种类,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

(2)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胃管、生理盐水、注射器、棉签、纱布、液状石蜡、一次性手套、听诊器、温开水、医嘱单。

(3)患者准备 患儿家属了解鼻饲技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患儿鼻腔清洁。

(4)环境准备 安全、安静、清洁。必要时遮挡屏风,请无关人员回避等。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并将患儿床头抬高30°。

④ 用棉签清洁患儿口腔或鼻腔,垫治疗巾于患儿颌下。

⑤ 经鼻腔插入长度为患儿发际到剑突的长度,或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长度,并做记号。由口腔插入的长度,应为口角至耳垂再到剑突的长度,并做记号。持生理盐水纱布润滑胃管前端。

⑥ 从鼻腔或口腔插胃管进入胃部,插入动作轻柔,特别是在食管狭窄处(环状软骨、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以免损伤食管黏膜。如患儿有恶心,稍停片刻再插。如管子盘在口腔内或误入气管,拔出重插。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查看胃内有无潴留,如有潴留应记录。

⑦ 将胃管固定到鼻翼部、面颊部,并在胃管末端5cm处做标记。

⑧ 用注射器抽取适宜温度的鼻饲饮食进行鼻饲;鼻饲完毕,再注入少量的温开水冲洗胃管。

⑨ 夹闭胃管。

⑩ 整理用物,记录鼻饲量、胃管留置长度。

⑪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① 胃管妥善固定、粘贴紧密。

② 胃管通畅在位、标识清楚。

③ 鼻饲后无呕吐、呛咳、窒息反应。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插入胃管手法正确。

② 正确评估胃管在位情况。

③ 把握鼻饲时的推注速度。

五、注意事项

① 插入胃管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食管黏膜,特别是通过食管三个狭窄处(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

②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如有胃液抽出,即证明管已在胃内;如未抽出胃液,可以将听诊器放于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如能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子在胃内;将胃管外端浸入水中,若有持续多量气泡溢出,则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

③ 鼻饲速度宜缓,鼻饲后密切观察有无呕吐,鼻饲后取侧卧位,以防呕吐或引起呛咳、憋气、窒息等。鼻饲饮食及水的温度要适宜,不得过冷或过热。

④ 如必须经胃管给药时则药物必须研细并用温开水调匀后方可注入。喂完鼻饲饮食及药物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以免胃管堵塞。

⑤ 鼻饲期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第七节 肛管排气法

肛管排气法就是将肛管由肛门插入直肠,经肛门排出肠腔内积气达到减轻腹胀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将肠腔内积气排出。适用于巨结肠根治术后、腹胀严重的患儿。

一、目的及意义

① 促使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尽快排气、排便。

② 排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

③ 预防切口感染,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④ 防止肛门脱垂。

二、操作步骤

1. 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 评估患儿病情及肛管排气目的,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

(2)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肛管、玻璃瓶(内盛3/4水)、液状石蜡、弯盘、手套、一次性治疗巾、方纱,准备屏风。

(3)患者准备 患儿及家属应了解肛管排气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积极配合。患儿肛门应清洁。

(4)环境准备 清洁、安静,有屏风遮挡,保护患儿隐私。

2. 操作方法

① 洗手,戴口罩。

②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信息。

③ 协助患儿取仰卧或左侧卧位,暴露肛门,注意遮盖患儿,臀下放一次性治疗巾。

④ 将玻璃瓶或圆碗置于床边,戴手套,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轻插肛管(约10cm),固定肛管,将肛管末端放入玻璃瓶或圆碗内,转动肛管使气体容易排出,保留肛管20分钟。

⑤ 观察排气情况,如排气不畅,可帮助患儿转换体位、按摩腹部,以助气体排出。

⑥ 保留肛管一般不超过20分钟,拔管后,清洁肛门,记录排气情况及患儿腹胀情况。

⑦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交代注意事项。

⑧ 整理用物。

⑨ 洗手,摘口罩。

三、操作评价

(1)患儿 腹胀程度减轻,无不良反应。

(2)操作效果 动作轻柔,患儿无损伤,达到排气目的。

四、操作重点及难点

① 指导患儿取正确体位。

② 插入肛管的手法正确。

五、注意事项

① 插入肛管的动作要轻柔,不得暴力插管。固定肛管,以防止脱出。

② 指导患儿取仰卧或左侧卧位,不要随意变动体位。

③ 密切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及患儿精神反应,防止肠穿孔、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如有不适、剧烈哭闹,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④ 尽量减少暴露患儿的肢体,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