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巴比伦艺术与文学
古代巴比伦的主要艺术形式是建筑和雕刻,它们也与宗教意识密切相关。公元前4000年中叶,苏美尔人的建筑已形成独特的风格,多级寺塔是其典型建筑。寺塔用生砖(土坯)筑成,下面几级是一层层的台基,最上层是一个神庙。约建于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寺塔代表了这种建筑的最高成就。多级寺塔对埃及早期的层级金字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巴比伦著名的建筑物是通天塔。通天塔又叫“巴别塔”,据《圣经·旧约》中的《创世记》记载,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向东迁移时,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片非常肥沃的平原地带,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并修建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的高塔。他们用砖和泥作为建筑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因语言不通而不能相互沟通,高塔无法继续建下去,所以最终也没有建成。“巴别”是巴比伦文,意思是“神的大门”。据说巴比伦通天塔的修建是统治者想把它作为观察天象、思索宇宙奥秘的场所。远古的苏美尔人认为神会从天上利用星星的飞行降到寺塔里,并和敬神的人们会晤。巴比伦时代的人们也相信马尔都克神会常到寺塔里过夜。因此人们在寺塔顶为他准备好了金榻、金圈椅和金桌子,甚至还从全体妇女中挑选出最虔诚的信徒住在庙中,时刻准备伺候飞来的马尔都克神。正是这种信仰才导致后来出现了“座庙礼”这种奇异的宗教习俗。可见,在美索不达米亚,女性对神庙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祭司,女性是与神庙联系最为密切的人。在苏美尔时期,每一座神庙几乎都与女性有关联。如果是女神庙,女性就是神的管家,如果是男神庙,她们就是神的妻子。那时,苏美尔的漂亮女孩,若是宣布被神选中做神的妻子,就是莫大的荣幸,一家人都以此为荣。这时,女孩的父母就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带着陪嫁送到神庙里去。
苏美尔人中早就流传着的洪水故事就是记载在泥板文书上的,以后流传到巴比伦,又出现在其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第11块泥板上,而作为巴比伦之囚的犹太人受其影响,将洪水故事稍加改换后保存在《圣经》中,演绎成为诺亚方舟的故事。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两河流域的洪水故事渐渐湮灭,其原创作者苏美尔人也被人遗忘了,但在1872年,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在钻研楔形文字泥板文书时偶然译读出的大洪水故事,引发了他的思考,也引起了学界轰动。为了寻求更多的证据,史密斯两次亲自到亚述古城尼尼微遗址进行实地考察,从废墟中又搜集到几千块泥板文书的残片,经过细心的整理复原,他不仅恢复了洪水故事的本来面目,同时也将一部被人们遗忘了3000多年的作品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就是代表古代巴比伦文学最高成就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所建立的乌鲁克王国历史上的一位国王,关于他的故事早在苏美尔时代就已流传,并有5部以他为主人公的作品,其中有4部在巴比伦时期被改编成书。《吉尔伽美什》共有3000多行,用楔形文字记述在12块泥板上。
史诗主要描写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与蒙昧英雄恩启都结交,为民除害共同征讨衫妖芬巴巴,并在太阳神帮助下将其杀死。吉尔伽美什的英姿引起了女神伊什妲尔的爱慕,求爱遭拒的女神要挟天神造神牛残害人民以图报复。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杀死天牛,因得罪天神遭到诅咒,恩启都染病而亡,痛失好友的吉尔伽美什在哀悼中预感到自己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为逃避死亡求得长生,他决心寻找人类始祖了解生命的奥秘。始祖向他讲述了大洪水的故事并指点他得到长生仙草,但在返回途中仙草被蛇叼走,他失望而归,史诗最后以他与恩启都亡灵的对话结束。史诗的前6块泥板通过描写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为民造福的故事,反映了两河流域人们的多神观和神对人命运的控制。史诗的后6块泥板通过吉尔伽美什对生命奥秘的探寻及其失败,反映了古代巴比伦人对生命法则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