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分类
1.1.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创新型城市(或创新城市)的英文表述有两种:“the creative city”和“the in-novative city”。一般传统国家更多地运用“the creative city”,作为城市治理的一种新的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更多地用“the innovative city”,将“the innovative city”作为一种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驱动模式(见表1.1)[1]。
表1.1 creative city与innovative city的对比
1.国外相关研究
英国伦敦大学规划学教授比特·霍尔(Peter Hall,1998)认为创新型城市包含技术创新、文化智能性、技术性、技术组织性功能[2],并在1999年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城市的四个重要行为:财政与服务、能力与影响力、创新性与文化、旅游[3]。在此基础上,2006年,Peter Hall将创新型城市界定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过程中,为了解决城市发展的瓶颈,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这些新的事物通过新的组合形式融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样一种具有创新特质的城市即为创新型城市[4]。
蒂姆·霍尔(Tim Hall,1998)等从企业家的角度研究了创新型城市,提出用城市营销的方法对城市进行重新包装,在全球市场中进行竞争,并进一步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城市形态,必须采用新的城市治理方式,以水平合作的治理方式取代垂直命令的政府治理方式[5]。
英国从事创新城市研究的权威机构Comedia的创始人查尔斯·兰德瑞(Charles Landry,2000),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创新型城市(creative city)概念,认为城市要实现复兴,只有通过城市整体的创新,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和文化因素。创新城市不仅需要城市学专家的介入,还应积极要求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作出全面、全新的评判[6]。
英国牛津大学的James Simmie(2001)认为城市创新主要源于四个方面:①与典型的集聚经济和企业国际化规模相关;②与相同部门企业的空间集聚相关;③城市化经济与创新进程有很强的相关性;④与其他更为高级的世界出口市场的联系,即所谓的全球化效应,这种联系促进了更高水平的专业化以及专业知识的交流。此外,创新型城市要想成功必须依赖两种资产:一种是城市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城市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城市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创新知识和技能传播的媒介;另外一种是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保证,主要包括便利的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方便创新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能够始终保持与国际接轨。创新对于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城市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其中,能够跟上国际的脚步、与国际接轨是成功的关键[7]。
2.国内相关研究
屠启宇、王成至(2004)认为,创新城市是指创新意识成为市民思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能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施,并将创新实践和成果不断宣传、传播,维持城市不断进行新的创新过程。它是一种全方位、全社会、全过程的创新,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途径[8]。
代明(2005)认为创新型城市有四大功能标志:①创新型城市是研发资源的高密度聚集区和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②创新型城市是产业链的“高端”节点集聚地及区域性新兴产业中心;③创新型城市是品牌资源密集区和大批创新型企业的营销窗口或营销创新舞台;④创新型城市是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区域性企业运营中心[9]。
金吾伦(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就是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促进城市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结构实现根本性的调整,国际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它需要创新环境的支撑[10]。
胡树华、牟仁艳(2006)借鉴世界先进创新型城市经验,对创新型城市概念界定为:把“创新”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论和社会实践方法论,运用到城市整体建设中,将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到城市主导发展战略的高度,能有效整合城市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创新要素,与周边地区和城市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极强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通过对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四个要素进行详细阐述,认为存在一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创新关系链共同构成了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基础[11]。
杜辉(2006)认为创新型城市并不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城市创新是涵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一个创新体系,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它的主要标志是:城市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3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7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申请量的70%以上,社会研发投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4%以上等[12]。
胡钰(2007)认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体表现在:①科技创新制度设计较完善;②城市科技基础条件较好,科技投入较大;③拥有大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④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13]。
尤建新等(2012)认为,创新型城市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文化特点,依靠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环境、文化等创新要素在城市的有效聚集,对城市的观念、制度、管理以及技术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性变革,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4]。
综合来看,国内外学术界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创新型城市是指通过对城市的科技、体制等某方面的创新,实现不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其创新内涵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和人才创新等(见表1.2)。
表1.2 狭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广义的创新型城市是一种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联动的城市整体创新,是城市实现跳跃式发展的途径。城市和创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城市都可以发展成为创新型城市,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创新的举措。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可以凭借其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通过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1.2 创新型城市的分类
1.依据规模和地位
依据规模和地位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型城市划分为: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模式、区域创新中心城市模式和非中心创新城市群模式。
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通常在金融、商业、服务、娱乐等产业方面具备国际优势地位,是全球知识和学习的中心,拥有开放和多样化的环境。其主导产业为那些与创新相关的服务业,如金融、媒体与软件设计、创新服务业、创意产业等;一些高科技产业如生命科学、医药产业也是发展的重点。这类城市主要通过整合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培育创新型文化,推动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等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代表城市包括:伦敦、纽约、巴黎等。
区域创新中心城市通常是本国或地区的首都和重要城市,在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经济科技实力相对较强,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它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大学、政府、企业联合的创新网络,注重合作,形成高效的技术扩散和产业化机制。代表城市为: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墨尔本等。
非中心创新城市群是由经济区内若干中小型城市组成,通过联合产生协同创新效应。城市群整体产业发展多元化,注重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样化、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凸显群体创新特性。代表地区为英国非核心城市群(伯明翰、布里斯托尔、利兹、利物浦、曼彻斯特、纽卡斯尔、诺丁汉和谢菲尔德)和日本关西创新城市群(滋贺、京都、兵库、奈良和歌山)。
2.依据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
根据创新型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速度,可以将创新型城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领先创新型城市。能够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同步创新型城市。通过依靠国家和自身的研发力量,保持与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步的发展速度。
(3)跟随创新型城市。主要依靠国家或国外的研发力量,跟随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或依托国外创新体系的发展而发展。
3.依据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程度、城市基础和城市特色
依据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程度和赖以建立的基础或者说城市特色,又可以分为文化型创新、工业型创新、服务型创新和科技型创新[15]。
(1)文化型创新城市。城市的创新活动都偏重于文化艺术,通过文化艺术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文化创新型城市通常是一个时代的前沿城市,可能是首都或城邦。它们的经济已高度发达和繁荣,是国家的经济中心,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文化创新。
(2)工业型创新城市。此类不是中心城市,但也不是很偏僻。一般在大都市周边地区,便于在知识方面接受中心城市的影响;同时,离那些尚未开发的地方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它们的创新力会受到限制。
(3)服务型创新城市。通过不断创造新的服务,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政府致力于满足市民日常的交通、购物、娱乐、休闲、安全、教育等需求。该类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社会综合服务能力较强,尤其是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较高。
(4)科技型创新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发展到20世纪末脱颖而出的新城市形态,其在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当代先进科技生产力的基础上,推动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该类城市一般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明显的产业优势。
4.依据政府与市场驱动的组合
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来看,创新型城市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16]。
(1)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城市政府制定明确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创新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2)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市场导向型的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围绕营造城市发展的创新环境间接引导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创新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产业创新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3)混合型发展模式。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城市集聚与流动,还需要利用政府的推动力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增大对城市科技和知识竞争力的基础投入。城市作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统一体,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自发性与目标性等综合力量的推进。从历史实践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越来越重视有目的的城市规划的制订,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说明政府导向的城市发展因素在增加;同时,政府导向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则越来越重视市场导向的因素,以克服政府主导的弊端。因此,长远意义的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表1.3总结了不同的创新型城市类型,并列举了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的创新型城市。
表1.3 不同的创新型城市类型及代表城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