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鸿沟广泛存在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从来都是不均衡的。实际上,在16世纪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实现均衡与稳定增长的国家及其覆盖的人口一直是少数。虽然多数经济学家都希望能够实现大跃进式的增长,但是世界经济更多的是按照增长极—辐射区域—外围区域—落后区域这样的模式来布局的,也就是说,多数地区并没有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舒适与安宁,只有那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合适的地区才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在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内部区域,发展鸿沟随处可见。北美与南美的差异,西欧与东欧的差异,中国长三角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都是这种发展鸿沟的具体体现。
毫无疑问,广泛存在的发展鸿沟是现代世界各种冲突的根源之一。有人认为,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在族群与国家冲突中扮演的角色更为根本,但恰恰是由于发展鸿沟所造成的交流障碍,阻断了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才加深了文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隔膜,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是文明冲突的最终原因。
如果我们看世界的人口经济地图(见图1),就会发现,经济成功国家是边缘地带,欠发达地区与冲突地区构成了世界的主体,并且这两者几乎高度重合。OECD国家包括北美地区、西欧地区、亚太少数国家,只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7.7%(2013年数据)。
图1 世界人口分布
图2 世界人口按OECD和非OECD划分(2013年)
尽管世界从来没有实现过均衡发展,甚至从来都是发达国家占少数,但是如果不能实现普遍发展,不能消除发展的鸿沟,世界不可能迎来真正的和平。在冷战结束之后,延续多年的代理人战争虽然减少,但是并未消失。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在冷战之后成为世界和平的新威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在很多地区仍然活跃。
要消除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就需要消除其滋生的土壤。发展鸿沟,以及由发展鸿沟带来的文化、文明之间的对立倾向,是滋生极端主义的沃土。因此,在发达国家促进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世界的普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散,推动欠发达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消除世界发展鸿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