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4章 024京兆杜氏
王修走后不久,王镇恶又来了桂阳公府。
“府主,下吏已经派人清理了河道,共得浮尸六千二百具,此战前后毙敌上万,该如何处置尸体,还请府主示下。”
说是毙敌上万,其实很多夏军的都是自相踩踏而死。
当然,怎么死的不重要,上万具人尸再加五千俘虏,等于说胡夏的这支先锋已经残了。
刘义真反问王镇恶:“司马可有教我?”
王镇恶也不忸怩,当即提议道:“不如割下左耳,运往彭城,夸耀府主战功,首级垒作京观,亦可震慑关中宵小。”
如果只送捷报,彭场方面虽然知道刘义真打了胜仗,但对于捷报中所言的战果却不敢轻信。
古往今来,谎报战功的例子屡见不鲜。
但这一万多只左耳运到了彭城,自然会无声地替刘义真向众人解释。
不过,刘义真并没有全盘采纳王镇恶的建议:“献耳一事,司马可以着手办理,至于京观,此举太过残暴,有伤天德,还是免了。”
事实上,刘义真才不在乎什么天德,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形象。
京观固然可以震慑宵小,但过于残忍,刘义真权衡之后,不想给南方士族留下一个性情暴虐,好杀伐的印象,从而影响到自己夺嫡。
孰轻孰重,他分得清楚。
王镇恶没有坚持,拱手告退。
......
黄昏时,刘义真为了赏赐将士,变卖桂阳公府家当一事,也传遍了整个长安,对于刘义真的行为,士民无不交口称赞。
当然,刘裕将要往长安调拨大批财货的流言同样传播了开来。
深夜,杜氏祠堂灯火通明,挤满了人。
杜骥站在人群中,慷慨陈词:“宋公雄才大略,桂阳公虽年少,亦有大志,如今晋祚将终,宋德当兴,神器将重归刘氏,依我之见,天下不久又会归于一统。”
去年,在王镇恶收复洛阳后,刘裕见九锡不至,曾派遣长史王弘南下建康,讽旨朝廷,而后晋廷奉上了九锡,封刘裕为宋公,赐九锡,许建宋国。
刘裕受了恩旨,灭秦之后,建康又发诏书,晋刘裕为宋王,只不过这一次,刘裕却是辞了,没有立即接受王爵。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三辞三让的戏码罢了,刘裕迟早会接受宋王的封号。
刘邦为汉王,称帝后国号为汉,曹丕袭封魏王,称帝后国号为魏,司马炎袭封晋王,称帝后国号为晋。
所以杜骥才将未来的刘家王朝称为宋德。
一名白首老者皱眉道:“度世,你今夜召集族议,究竟为了何事,不妨直言。”
此人名叫杜宏,是京兆杜氏一位威望崇高的族老。
杜骥拱手一礼,他虽然深受刘义真的信重,已经升任雍州别驾,但也不敢对族老无礼:“桂阳公镇长安,于杜氏而言,便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等晚渡之人,欲在大宋求得一席之地,非桂阳公,何人能够成全。”
有人恍然大悟:“原来度世在替桂阳公作说客。”
他算是看出来了,杜骥必是深感刘义真的恩德,所以替刘义真争取京兆杜氏的全力支持。
杜骥坦然以对:“不错!但今夜之事,非是受人驱使,乃是杜骥自己的主意。”
杜宏闻言,摇头道:“惜哉,桂阳公并非世子。”
如果刘义真是刘裕的世子,都不用那场寡妇渡大捷,关中士族早就下了重注。
杜骥侃侃而谈:“族老可听说过奇货可居的典故,异人在邯郸为质,备受冷落,唯有吕不韦独具慧眼。诚如族老所言,桂阳公并非世子,但自有太子以来,易储之事还少吗!
“宋公出身寒微,无宗族为羽翼,如今年迈,而诸子尚幼,自当选贤立贤以保基业,怎能只顾长幼有序,我等凡夫尚且明白其中道理,宋公当世英雄,岂能不知!”
杜宏不能反驳,众人也纷纷动心。
但还是有人心存顾虑:“如今赫连勃勃仍在觊觎长安,若依度世所言,我等依附桂阳公,一旦夏人占据关中,恐遭报复。”
话音刚落,杜骥便驳斥道:“桂阳公若退走,杜氏大可举族南迁,诸位!宋公坐拥南方数州,雄踞中原,赫连勃勃偏居一隅之地,安能长久。”
这句话一出,就连杜宏都动心了。
不过,又有人提出异议:“倘若桂阳公败于关中,只怕难以撼动刘义符的世子之位。”
杜骥冷笑道:“安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昭烈皇帝(刘备),大魏太祖皇帝(曹操),他们哪一个没有吃过败仗,昨日之战,足以彰显桂阳公的才智,宋公断然不会如此短视。”
“够了。”杜宏止住了争论,问杜骥:“你究竟想要什么?”
杜骥直言道:“忧桂阳公之所忧,急桂阳公之所急,桂阳公所忧急者,一为钱粮,二为兵甲,还请诸位族老献出部分钱粮、部曲。”
京兆杜氏作为关中的大地主,当然也有自己的部曲,否则在这乱世之中又如何守护他们的财富。
此话一出,不少人当即表示反对。
哪有把自家的钱粮、部曲白白送人的。
杜骥重重哼了一声:“既有所求,哪能没有付出,不过些许钱粮、部曲罢了,桂阳公年幼,尚且不吝财货,命人变卖府中珍玩,用以赏赐将士,不曾想,我京兆杜氏竟然还有人不明白其中道理。”
杜宏疑惑道:“真有此事?”
不是所有人都消息灵通,至少杜宏就不知道刘义真让人变卖自己的私产。
无需杜骥回答,另一位族老颔首道:“千真万确。”
显然,这人原本就是支持杜骥的,相较于京兆杜氏未来在刘宋一朝的地位,些许钱粮、部曲的确不足为贵。
当夜,京兆杜氏的一众族老们商议过后,决定同意杜骥所请,为刘义真捐献钱粮、部曲。
至于具体给多少,还要再作计较。
事实上,杜骥也是有私心的,如今刘义真信重他,为他铺路,但不能光是刘义真在付出,否则二人谁是主,谁是臣。
杜骥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刘义真做些什么。
所以他想到了游说宗族,为刘义真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