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6东北小山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老天爷的脸色不好猜

张军爸在和村里这些老人还有村干部们说完乡里的这些事后,接着说道:“李主任帮着拟的报告,我也听李主任给我念了,听着感觉挺好的。

李主任也说了,上面收到这个报告基本上就能批下来咱们的厂子执照。

现在县里也着急这乡村经济发展的事,咱们这个食品加工厂虽然不大,但蚊子腿也是肉,县里应该也会鼓励。”

听了张军爸带回来的消息之后,这村里的老人和村干部们的心也算是落地了。

这上面都鼓励了,还给办照了,那以后即便是真的有什么反复变故,也不能怪到村子里面来。

天塌了有高个顶着呢,村里的这些小老百姓,你就是想去顶那天你也顶不着。

心里的心事落地了,大家也就能多喝上两口酒了。

两杯酒下肚之后,现在只要有事,就能上桌和老头子们一起喝酒的张军问道:“爸,刚才听你说乡长让你贷款的事是怎么回事?你说说呗。”

张军的话,让桌上的人全都一愣。

“借贷”这个词从老祖宗那时候开始就不是什么好词,老话有说“饿死不借钱”“借贷乃败家之始”。

况且旧社会的时候,借贷基本上都是高利贷,利滚利、驴打滚、九出十三归,没有厚利谁会借你钱。

一个老农民,如果因为家人急病而借了地主家或是放印子钱的银钱,那么基本上也就代表着老农民这一家已经完蛋了,因为最后哪怕是卖儿卖女,你也还不上当初借来的那几两银子了。

最后一定是田地被债主收走,儿女还得背负着债务,哪怕是到了孙子辈你也得继续还这笔钱。

所以当初乡长跟张茂才说有贷款的时候,张茂才直接装傻就给回了。

老农民心中传承下来的,对于借贷的恐惧感已经深入骨髓,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农民会去贷款的。

除非您根本就没有想着还钱。

张军爸看到自己儿子问了,他也没想那么多,说道:“乡长说银行可以给村镇企业和个人放贷款,利息不高,但是多少利息他也没说。

后来在李主任那的时候,我倒是问了一嘴,我问李主任,这乡长怎么还管上了贷款的事了呢?

李主任当时也是悄咪咪的和我说的,说是上面有任务下来,乡里也要推动金融工作的发展。

虽然没有明着说是下任务,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往下放贷款的任务呗。

至于太具体的我也没问,不过李主任说那贷款的利息还真不是太高,好像是年息不到一分利,也就是借十块还十一块。

但借出来的钱还得存回银行三成,说是保证金什么的,不过那倒也是给利息的。”

听了张军爸的话后,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张军。

现在这些老头子和村干部们都知道,这个负伤退伍回来张家小子不简单,要是问了什么事,那一定是有原由的。

张军也在那低头寻思了一会,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慢慢说道:“诸位爷爷叔伯,我刚才在想一个事。

咱们现在能够上山去采蘑菇弄山货卖,可是那些东西毕竟是有限的。

而且就像刚才我爸学乡长说的那样,这采山货虽然是没有什么成本的活,也能卖钱。

但是别人家看到咱们赚钱了,那他们也一定会自己去山上采山货。

这什么东西只要一多了就不值钱了。

再一个,山货这东西太看老天爷的脸子了,今年算是风调雨顺的,这山上的东西应该能有个好收成。

可要是赶上旱了呢?

这山上只要一旱,别说蘑菇了,就连野草都得没精神。

到那时候咱们吃什么?”

听了张军的话后,桌上的人全都是面面相觑,眼神里也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这才刚高兴了一天,张军这一句话就又给所有人都打回了原形。

有句老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没有什么赚钱希望的时候,大家都是过着苦日子,也就那么熬过去。

可是这刚有了能够过上好日子的苗头,却又让张军的一句实话给从天上打到了地底。

这一桌子老农民别的不知道,但是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就别去猜老天爷的心情。

老天爷今天高兴了给你来一场雨,明天不高兴,可能连着几个月一滴哒雨都不给你下,你能怎么办?

村子里的那些田地,还能靠着人力勉强从河里给引水,可是大山上呢?

你还能把河水给引到大山上去吗?

张军爷爷这时喝了一口酒,放下了酒碗后说道:“小军,有话你就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让大家伙也都参详参详。”

几位老人和村干部们也都点头说道:“对,小军,有什么想法你就说,说出来也让我们长长见识。”

张军也没装大尾狼在那拿腔作势,直接说道:“咱们这个山货靠天吃饭太不安稳,所以我就在想,咱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不靠天,靠我们自己也能吃饭的道道。

我在部队疗养院的时候,没事也在图书馆里看看书,图书馆里什么书都有。

那里面就有一些农业书籍,我也看了一些,里面就有介绍怎么在家种蘑菇的事。

现在适合在家里可以种的蘑菇有三种,一种是平菇也就是咱们山上烂木桩子上长的白蘑,一种是香菇,还有一种是金针菇。

不过相对来说最好种的就是平菇。

我记得去年底有一个报纸上面,报道了河北那边的一个农民,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种平菇,收了两茬就赚了八百多块钱。

在奉天那边也有个农民,也是在老土房子里,总共一百多平的地方,种出来的蘑菇卖了四千多块钱。

我想,这才是我们在眼前能够摆脱这靠天吃饭的道道。

我们先卖山货,然后咱们也建土坯房子种蘑菇。

我看书上说,种平菇的成本不高,种那玩意的培养基,用的是粉碎的苞米芯子、棉籽皮、麦麸、豆粕,也就是榨油后的豆饼子,这些东西不是烧火的就是喂牲口的东西。

可是这些东西用来种蘑菇却是能够变废为宝。

至于技术上的事,我想哪天去城里图书馆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农业书,实在不行我就去奉天农业大学去问问,看看能不能在那找个能人来帮我们把把关。

可是这一切即便再不需要钱,那也是需要一些投入的,更何况咱们这里不像是人家那一家两家,而是咱们全村三四百口子呢,这投入可就少不了。

所以我才问这贷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