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下(国家地理动物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滨鸟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17

种:367

这个组别由田凫、斑鸻、棕塍鹬、海滩鸟、籽鹬,以及其他鸟类所组成。它们在海岸边栖息,主要栖息区域为潮间带,但也有数种鸟类经常在湖泊的淡水区和沿岸牧草区栖息。它们之中的许多物种为迁徙鸟类,某些只有半蹼,且有适合在湿地和沿海地区移动的身体特征。

Nycticryphes semicollaris

半领彩鹬

体长:17~23 厘米

体重:65~86 克

社会单位:独居或与同种群居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南美洲南部

半领彩鹬同样也被称为美洲半领彩鹬,有脚蹼和长而稍弯曲的喙。雌鸟的体形可能稍大,羽毛颜色略呈对比。它们在黄昏时较活跃,通常藏身于某处。它们的飞行低、短、直且安静,栖息于沼泽和淹没的草原,以泥中或水中的种子和小动物为食。一夫一妻制,筑巢期为每年的 7 月至次年 2 月,产 2~3 枚卵。

Pluvialis dominica

金斑鸻

体长:22~24 厘米

翼展:55~59 厘米

社会单位: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美洲,偶见于非洲和欧洲

金斑鸻也被称为美洲金鸻,在繁殖期间雄鸟的羽毛颜色较特别。它们的正面和眉毛呈白色,沿着脖子两端延伸至顶部两侧。腹部区域为黑色,背部为黑色并有很多金黄色斑点。主要吃无脊椎动物。它们在北半球繁殖,在南半球过冬。迁徙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休息,在旅途中通过逐渐消化保存于消化系统中的种子维持体能。求偶飞翔的动作由雄鸟开始。雌鸟会产 4 枚卵,孵化期26~27 天。

Recurvirostra andina

安第斯反嘴鹬

体长:39~43 厘米

社会单位:群居,有时独居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南美洲西部

安第斯反嘴鹬的喙长且向上弯曲。跟其他反嘴鹬一样,羽毛的颜色为白色和黑色,腿明显呈蓝色。它们有引人注目的红色眼睛。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潟湖和咸水水体的浅水区,也经常于某些河流沿岸的泥泞地栖息。主要食物为昆虫(或其幼虫)以及从水中或泥土中捕获的甲壳类动物。为定居型鸟类,但部分群体在冬季时会迁往低纬度地区。巢穴位于地面,与水源的距离不超过 20 米。

Charadrius collaris

领鸻

体长:13~18 厘米

体重:35 克

社会单位: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美洲,从墨西哥至阿根廷

领鸻敏捷、活跃且吵闹。其名称来源于它们位于脖子、分离喉咙和白色肚子、形状像黑色领子的区块。雄鸟的额头为白色,额头两侧的颜色不同,分别为黑色和棕色,背部为褐色。栖息于沙滩、泥泞的河口、河流沙洲和内陆地区沙化的稀树草原。为定居型鸟类,吃各种无脊椎动物。雄鸟追逐雌鸟求欢时会触碰雌鸟胸前竖起的羽毛。鸟巢的结构很简单,筑于地上。雌鸟会产 2 枚有清晰褐色斑点的卵。

Arenaria interpres

翻石鹬

体长:21~26 厘米

体重:84~190 克

社会单位:独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全世界

翻石鹬是鸻形目中颜色最多彩的一种鸟类。为了觅食,它们会沿着海滩上的石块和其他物品行走寻找食物。在沿海附近的区域,可以发现它们各种不同位置的栖息地。它们在苔原地带繁殖,为一夫一妻制,雌鸟产 2~5 枚卵,由双方共同孵化 22~24 天。鸟巢筑于地面,使用叶子建造而成,重量很轻。主要食物为昆虫、蜘蛛和一些蔬菜,在非繁殖季节也吃贝类、蠕虫、小鱼和腐肉。

Phalaropus tricolor

赤斑瓣蹼鹬

体长:22.3~24.3 厘米体重:30~128 克

翼展:38.1~44.5 厘米社会单位: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美洲

赤斑瓣蹼鹬有几个特点使它们有别于其他迁徙的滨鸟,如性别二态性:雌鸟的颜色较多彩,且会去吸引雄鸟。它们在北美洲温带地区繁殖,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半咸水湖过冬。用环状方式游水以利翻动水底,捕捉昆虫和甲壳类动物作为食物。鸟群飞行时相当协调。

Calidris minuta

小滨鹬

体长:12~14 厘米

翼展:28~32 厘米

社会单位: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欧洲、亚洲和非洲。偶见于北美洲和澳大利亚

在繁殖期间,小滨鹬身体的颜色会变成深桂皮色,带有斑点和黑色条纹,背部有黄色似“V”字形斑纹。冬季时背部的羽毛呈灰色,腹部的羽毛呈白色。主要食物为水生无脊椎动物。栖息于沿岸地区和淡水湖泊。在欧洲北部和亚洲进行孵化,在非洲和亚洲南部过冬。在冻原和邻近湿地的干燥区域进行繁殖,雌鸟产 3~5 枚卵。

Tringa melanoleuca

大黄脚鹬

体长:29~40 厘米翼展:60 厘米

体重:111~250 克

社会单位:独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美洲

大黄脚鹬的腿为黄色且很长,喙呈暗色。在浅水湿地涉水,也在海岸地区用喙在水中搅拌,捕捉昆虫、甲壳类动物、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作为食物。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森林内的湿润地区筑巢,将鸟巢隐藏于地面上,然后迁徙到南美洲。雌鸟产 3~4 枚卵,孵化期约23 天。

Burhinus bistriatus

双纹石鸻

体长:43~51 厘米

体重:780~787 克

社会单位: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

双纹石鸻是一种体格结实的斑鸻,棕色的外观使它们容易藏身。眼睛为黄色,眉毛为白色,棕色的冠上有两条显著的黑色条带。

跟其他同类鸟不同的是,它们主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可以在牧场的干旱区、草原,以及其他干燥的开放空间发现它们。在白天,可以发现它们藏身于牧草中休憩。当它们感觉受威胁时,一般不会起飞躲避,而是宁愿藏身于植物当中。它们将鸟巢筑于光秃的地面上,且相当明显,产 1~2 枚橄榄色且有黑色、咖啡色以及灰色斑点的卵。孵化时间为25~27 天,一旦孵化完成便立刻放弃鸟巢。使用坚固的喙捕捉昆虫、蠕虫、蜗牛、蝎子、爬行类动物和小青蛙作为食物,也吃种子和新芽。

Attagis gayi

棕腹籽鹬

体长:27~32 厘米

体重:300~400 克

社会单位:成对或群居

保护状况:无危

分布范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和山区

棕腹籽鹬的身体结实,头小,喙短且厚。羽毛为褐色、白色和黑色组成的斑驳色。栖息于岩石坡的植被稀疏区,以及呈垫子状的区域,通常是高山的潮湿地区或植被高度较低的草本植被区域。主要食物为种子和植物。一夫一妻制,雌鸟产 2~4 枚卵。如果雄鸟和雌鸟一同暂时离开,它们会用泥土覆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