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9:我在师大当门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徐晓

十月七日上午,杨翊正琢磨着怎么能抽时间去民主墙那边买一份《今天》回来看看,就见到一个女生将自行车骑到门口,然后又把后座上的纸箱子搬下来。

这个女生个子很小,箱子抱在她怀里,显得十分庞大。

不过她非常麻利,搬纸箱的动作看起来丝毫不费力气。

这女生杨翊认识,是中文系大三的学生。

师大中文系学生会去年弄了个刊物,名字叫《初航》,已经出了好几期,而他们每出一期,就要将最新一期送到传达室来。

传达室有一个报刊架,专门放一些报纸、刊物,师大自己弄的刊物,自然也要往上面放。

杨翊到了师大之后,中文系学生会送过一次杂志,送杂志的就是这个女生。

女生搬下来的箱子侧面写了一些字,不过离得有点远,杨翊也没看清楚。

杨翊没看清楚,过往的学生却看清楚了。

好几个正要往学校里面走的男学生,见到箱子,纷纷跑了过来。

“多少钱?”其中一个男同学开口问道。

女生笑道,“六毛。”

“好,给我来一份……不,来两份吧。”说着,男生就开始从口袋里面掏钱。

男生数了一块两毛钱过去,女生从箱子里面拿出两本杂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看到是在卖杂志,杨翊连忙跑出来。

果然,他猜的没错,这女生卖的就是《今天》第五期。

女生也看到了杨翊,笑呵呵地打招呼,“杨老师,要不要来一本?”

她也知道杨翊在给历史系英语慢班代课的事情,所以喊了一声“杨老师”。

“来一本。”杨翊掏出一块钱,随即又补上一毛钱。

女生笑着接过去,找了五毛钱。

拿到杂志之后,杨翊没有急着看,反而好奇道,“怎么你在卖?”

旁边那个男同学笑道,“杨师傅,你不知道吧,徐晓师姐可是《今天》的编辑。”

杨翊这才知道女生叫徐晓,他意外道,“你是《今天》的编辑?”

徐晓摆摆手,“没有,没有,我就是在杂志社打杂的。”

“之前……”

杨翊正要问之前八月份杂志社开座谈会的时候,怎么没见到她,又有一个女生走过来,“徐晓师姐,给我也来一份。”

“好的,楠楠,六毛钱。”

“给我两份。”

“我一份。”

大概也就三四分钟时间,纸盒子里面的二十多本《今天》就销售完毕。

杨翊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今天》不是个小范围传播的地下杂志么?竟然这么好卖?

徐晓一没有吆喝,二没有拉横幅。

她就只是人往门口一站,箱子往地上一放,几分钟就把杂志给卖完了。

六毛钱可不是小数目啊,能买三盒《打仗》了。

平时连食堂的炒三丁都不舍得打的学生,花六毛钱买一本杂志眼睛都不带眨的。

等到杂志卖光了之后,徐晓一边数钱,一边问杨翊,“杨老师,你刚才想问什么来着?”

“我刚才想问,八月份《今天》在我们这里开座谈会,你怎么不在?”

照理说,徐晓是中文系学生会的成员,他们杂志社要来师大开座谈会,也不应该是北岛亲自来找教室,徐晓过来不就行了?

“哦,那次座谈会啊,我八月份在外地。他们原本座谈会定的是其他地方,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改地方,北岛就自己来了我们学校。原本老杨师傅在的时候,应该知道我们的事情,只是恰好那段时间你来接班。”

“哦,原来如此,倒是巧了。北岛也不说清楚,第一次我还给他撵走了。”

徐晓笑呵呵地说,“最后结果不是好的嘛,座谈会也成功召开了。”

其实杨翊心里还有疑问,就是他们师大的告示徐晓自己怎么不贴,倒让李远跟褚旭这些其他学校的学生过来贴。

不过他跟徐晓也不熟,不好意思什么问题都问,谁知道这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不是敏感的。

别的问题不好问,杨翊又问起杂志的销量,“《今天》现在每期发行多少?”

“一千份,至多一千五百份。”

“瞧刚才那架势,一千份可不够卖的。”

“当然是不够卖,我们现在每一期的征订就有六七百份,全国各地每个省都有。一期印一千份,除去征订的,也就剩下三百来份。我今天带来的这二十六份,算是我为咱们师大的同学谋取的福利。”

说起《今天》的销售情况,徐晓脸上满是自豪的笑意,大概是因为如此盛况,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杨翊忍不住咋舌,别看如今交通、通讯都极不发达,但是出版物的销售还真是火爆。

“既然这么畅销,怎么不多印一些?”

“印不过来,要不是……”徐晓话说一半忽然停了,只是笑盈盈地看着杨翊,“杨老师,我得走了。”

说完,徐晓麻利地将空箱子往后座一夹,骑上车就走了。

杨翊站在原地,忍不住连翻了几个白眼。

这姑娘从哪儿学的臭毛病,说话说一半就溜。

杨翊翻开手中的《今天》,相较于之前的第一期,这第五期看起来要好多了。

虽然质量依旧不如正规杂志,但是封面竟然是铅印的。

铅印不仅仅是成本高,其中还涉及到一些政策问题。

按照规定,铅印刊物必须要有行政部门开具的介绍信。

《今天》敢大庭广众之下拿出来卖,应该是不知道从哪儿拿到了介绍信。

不仅仅封面是铅印的,里面的字也都从手写换成了打印的。

在内容上,相对于第一期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第一期上面的作者,杨翊不少都听过,但是这一期里面的作者,他认识的明显少了很多。

舒婷、北岛、芒克,都没有作品发表在里面。

而且相较于第一期,第五期的诗歌要少了很多,他们刊了更多的散文、小说、外语翻译以及文学评论。

那些小说……说实话,在杨翊看来实在粗糙,而且主题多有一些反叛,话题有些似有似无的敏感性,大概这时期此类文章比较受欢迎,容易在地下传播。

这一期里面,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诗,是食指(郭路生)的《热爱生命》。

这首诗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诗中“我”自比葛藤,暗示生命不能自助。

但是全篇下来,没有自怨自艾,全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充满了对生命的坚定热爱。

后来一些人,将食指、芒克、舒婷等诗人归为一个诗派,并给他们这个诗派起了个名字,叫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有个特点,就是爱用意象。

食指的这首《热爱生命》确实也用了不少意象,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

不过杨翊却认为,后来人对朦胧诗派的归纳和定义自身就有些朦胧,甚至于有些牵强附会。

诗歌自诞生起,就有借物载情、寓理于形的特性,又不是朦胧诗派这些人开创的。

关于朦胧诗派的定义,恐怕北岛、舒婷他们自己都不太同意。

因为定义模糊,以至于到后来,“朦胧诗派”成了中国某一段时期单薄的文学符号,人们只知道朦胧诗派,压根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朦胧诗派,也致使大家对这一时期的诗人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看了第五期《今天》,杨翊觉得这杂志应该不会太长久,即便最后没有被封禁,他们自己也会干不下去。

因为随着《诗刊》、《收获》等官方杂志开始转向,《今天》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他们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这两年。

……

十月十三日,周六。

一般情况下,周六晚上的英语课,大家都有些心不在焉。

因为明天就要休息,今晚学生们活动很多。

杨翊理解大家的心情,因此每周六的课都是提前到六点开始,然后六点四十就放了。

而且周六晚上的课,一般都不讲教材上的内容,杨翊会组织大家坐在一起用英语聊天。

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个环节,如今每周六他们都会提前商量出来一个主题,大家就围着这一个主题来聊。

他们总是“不自量力”,选一些比较深入的主题来聊,因此聊天的时候总是磕磕绊绊。

不过杨翊从来不在课堂上纠正他们,因为他知道,交流课结束之后,学生们自己会主动去纠正自己错误的。

他要做的,就是尽量把话题给引导下去,即便大家磕磕绊绊地交流,也不让课堂冷场。

六点四十,杨翊直接下课,一分钟的堂都不拖。

喊了“下课”之后,杨翊脸上浮现出笑容,从英语切换成普通话,“诸位,明天下午谁有空帮我代半天班?”

说这话的时候,杨翊首先看向班里的老大哥胡鹏。

胡鹏是历史系最年长的学生,今年已经三十有三,听说他儿子都已经在老家上小学了。

杨翊之所以看向胡鹏,是因为之前他找胡鹏代过两次班,而胡鹏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给他留半包红梅香烟。

胡鹏平时没什么社交活动,没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宿舍、教室、图书馆几个地方来回跑。

给杨翊顶班,只不过是换个看书的地方,而且还能抽到半包好烟。

而对杨翊来说,这笔买卖自然划算。

他找牛门的人来顶班,一天要给一块钱,找胡鹏,只要半包红梅,折人民币一毛八分。

见杨翊看向自己,胡鹏却摆了摆手,“不好意思,杨老师,我明天下午正好有事。”

“哦,好吧。”杨翊也没问胡鹏是什么事情,又看向何书琴。

除了胡鹏,何书琴也给杨翊顶过两次班。

主要是何书琴什么都不要,杨翊有点不好意思,总是这样欠人情怎么行,所以刚才他先看向了胡鹏,再看向何书琴。

没想到,何书琴也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杨老师,我也不行啊,明天下午我跟胡鹏一起。”

杨翊看了看何书琴,又看了看胡鹏,后者笑道,“杨老师,你别瞎猜,我们是一起去玉渊潭公园看诗歌朗读。”

听到胡鹏这话,杨翊嘴角微微扯了起来。

好嘛,他们仨明天下午要去的是一个地方。

“我们班有好几个都去,我,胡鹏,舒翼还有大于。”何书琴说道。

这时陈琪笑着开口,“杨老师,明天我没事,我来帮你顶班吧。”

“你?”杨翊有些意外地看着陈琪。

陈琪之前帮英语慢班上课,但他是英语快班的学生,今天是来蹭课的。

照陈琪自己说的,他看中杨翊的纯英语课堂,想要来锻炼一下口语表达。

杨翊虽然意外,但是他也不挑不捡,既然陈琪愿意,他便笑着点头,“多谢,陈琪同学,那明天下午就拜托你了,你一点钟过来,五点半走就行。跟胡鹏一样,我给你留半包红梅。”

他没问陈琪抽不抽烟,因为男同学——特别是下乡回来的知青,绝大部分都抽烟,一百个里面都很难找到一个不抽烟的。

……

第二天中午,杨翊刚吃过饭,陈琪就来了。

杨翊看了看手表,意外道,“才十二点十分。”

陈琪笑道,“早点过来,早点抽红梅。”

“你来的早,我也不可能提前走。”杨翊掏出烟,先让了一根给陈琪,随后自己也点了一根,“以你的英语水平,现在过来蹭课,其实效果不明显,这些内容你都是会的。”

陈琪戒过烟,没记着点上,“虽然这些内容我都学过,但是听杨老师再讲一遍,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都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我的基础还是不够扎实,当时自学的路子太野了。”

杨翊笑道,“你也不用妄自菲薄,能自学到这种水平,已经很了不起了。”

陈琪眨巴着眼睛看着杨翊,“杨老师你不也是自学么?”

杨翊摆摆手,“我不一样。”

他当然不一样,没来这里之前他已经学了几十年英语了。

不过杨翊这话在不知情的人听来,多少有点自傲。

“对,杨老师天纵奇才,非我们一般人能比。”

陈琪这话说得太浮夸,以至于杨翊差点以为这家伙在阴阳自己。

而陈琪随后的动作直接让杨翊傻眼。

之间陈琪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两包红梅,放在杨翊面前的桌上。

看到两包红梅烟,杨翊愣了愣,“这什么意思,不是说你来顶班,我给你半包红梅么?”

陈琪脸上浮现出一个十分富有迷惑性的笑容,“我想请杨老师能够额外给我补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