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9章 宛城之盟
二人观察一番后,便在三百余轻骑兵的带领下走出城门应约。
双方在林中相坐,外围则是两面精锐把守四周。徐鹏、徐健二人更是手扶弯刀,神情稍有紧张。
当中的刘琦先是奉手行了一礼,“晚辈刘琦拜见两位长辈。”
张绣丝毫不作答,奉手回了一礼,道:“公子多礼了。
此前绣收到公子亲笔书信,拳拳之心甚是感动。如今相约在宛城外,也算是圆了张某欲要一睹荆州诗魁的风采的心愿。”
张绣之言,多有抬举之意。
刘琦奉手谦虚,而后正色道:“两位前辈乃是汉之栋梁,那曹贼当道。琦虽不自量力,却也妄想借助二位前辈的力量,与之抗衡。早日拯救陛下于水深火热之中。”
张绣、贾诩二人对视一番,似乎没有预料到刘琦竟是如此直白。
贾诩道:“琦公子匡扶汉室之心,人尽皆知。只是宛城久经战火,如若曹操再次南下,只恐独力难支。不知琦公子可否动用荆州之力,救援于我?”
刘琦奉手道:“这是自然。但凡曹操南下,琦虽不才,愿领长沙军士,不消五日,必定到达。如违此誓,让我刘琦天打五雷轰。”
刘琦说出此言,张绣、贾诩一愣。
刘琦又正色道:“非是刘琦言语唐突,事关重大,时间紧迫。琦特赠粮五万石,重弩二十只,战刀八百槟,战甲七百具。已遣诸葛先生安排运送,不日便将到达。此为刘琦眼下最大努力,以为二位抵御曹操所用。”
这些此前刘琦的亲笔书信中已有提及,今日蒙面,便是正式会面。
张绣玩味道:“琦公子就不怕我张绣,带着这些物资投了曹操?”
贾诩亦是带着面带笑容,似有考究之意。
刘琦双眸熠熠,直视着张绣的眼睛,道:“汉室颓废,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张将军心怀忠义,乃是大汉栋梁。我相信将军但凡有机会,便不会降他曹贼。”
张绣似乎被刘琦的报国之心所感染,心下豪气顿起,道:“好!既然公子如此信任我,便是曹贼举巢来犯,我张绣亦是据城而守,以待公子之援兵。”
其实刘琦也本没有想到此次会盟会这么顺利。本以为,张绣会向自己索要刘表的承诺。或许,他也知道,刘表的承诺并没有刘琦的承诺有用。
盖因此前曹操第一次进攻宛城时,刘表便没有派出援军前往支援。张绣本已经投降,奈何曹操喜爱人妻的毛病让张绣大为所怒,杀了曹操爱将典韦和长子曹昂,复又反叛。这也给了刘琦重新争取回张绣的机会。
在刘琦的满满诚意下,张绣、贾诩二人同意与刘琦结盟,北部防线至少能够与曹操有一战之力。
今日的宛城之盟,实际意义上也表明了张绣对刘琦另外一重身份的认可。
返回新野之后,刘琦将自己带来的一万余兵马,尽数交由文聘掌管,并吩咐其务必要时刻关注北部曹操动态,做好防守。而自己则是马不停蹄的在徐健、徐鹏的保护下,直奔濡须口。
孙策、周瑜已在濡须口同黄忠、甘宁僵持多日,双方损伤已近万人。
眼下黄忠占据濡须口坞城,同韩当对峙,甘宁率领水军屯集于鄱阳湖外,二者策应。孙策统领五万大军支援,刘琦不敢大意,便亲自领着诸葛亮赶往濡须口。
徐鹏、徐健二人死命阻拦:“少主,前线危险,少主身份尊贵,绝不能有所闪失啊。再说汉升、兴霸两位将军都是知兵善战的良将,少主大可巨后指挥。”
刘琦决定的事情,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刘琦只是道:“我岂会看着自己的袍泽兄弟在前面厮杀,而我却躲在后面?鹏举、皓举不必多言。”
刘琦之言,更是振奋了年轻小将朱然,心下更效死命。
二人无奈,只得更加小心的随行保护。
在黑铁军的保护下,刘琦先是骑马奔波三日,而后转坐船只八个时辰,半夜时分来到甘宁大寨。
此时的甘宁水寨灯火通明,外围士兵在队率的率领下巡视着四周,哨楼之上站着兵卒,警惕的扫视着四周。水寨外围,则是多有小船,在固定节点进行驻点观察。
一名队率是为刘琦刚刚提拔的张家子弟,名唤张欣。他本是猎人出身,因颇有勇力,在校场比试之中表现突出,当即被刘琦提拔为队率。也是刘琦从攸县带过来的老人。
此人原先属于金洋麾下,久不得志。刘琦上任后斩杀金洋,将过往各兵卒功绩重新统计发赏,也算是给了平民子弟一个出头之日。今日见到刘琦,更是滔滔不绝的成了一个话痨,言里言外都是赞扬之词。
刘琦微笑着应着,甘宁出寨迎接时,刘琦拍了拍张欣的肩膀,道:“勇往直前,忠勇报国。”
此话也成了张欣毕生的座右铭,更是其后世的张家子弟的座右铭。刘琦不知道的是,他今天的一句话,会是大汉后世将门世家张家将的立世之本。
来到军寨后,甘宁请刘琦来到主位,而后郑重行礼道:“水军中尉,武陵太守甘宁,拜见主公。”
其身后数十名身披鳞甲的各将士也纷纷追随行礼,霍峻站在甘宁身边,充作军师,统筹后勤粮草一类物资。战时提供情报与决策,乃是甘宁极其有力的臂助。
刘琦笑着道:“兴霸、子若,各位将士请起。”
甘宁等人起身,盔甲坑坑作响。
在甘宁的带领下,眼前的将士们雄赳赳,气势凛然,一看便是善战之将,刘琦甚是满意。
甘宁奉手道:“蒙主公信任,兴霸不负所托。堂内众将都是能征善战的勇武之将,忠于少主,忠于荆州。容兴霸为主公介绍一番。”
随后,甘宁将场内的各将士姓名、官职尽数报了一番,每个点到名字的人皆是上前奉手行礼,刘琦则是微微颔首以示回应。
从左至右分别为王海、杨成、陈兵、李明、方群、李洋,此六人为水军校尉,陈林、张玮二人为艨艟队率,于华、陈飞二人为中军旗将,秦磊、汪山为冲阵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