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饭馆通北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宫保鸡丁

“原是二位苏君!”

吴铭随李二郎来店堂,叉手朝这对蜀地兄弟行了个礼。

真是意外,他原以为再次见面要等到八月份的解试放榜之后,谁曾想这才过去三日,这对兄弟便再度光临。

你俩都不用复习的么?!

转念一想,对二苏来说,少复习这一两天可能真的没啥影响……

吴铭回去后特意查了二苏此次科举的成绩,顺带查了下宋朝的科举制度。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二苏竟是“高考移民”!

原本按照规定,这对兄弟应该在眉州参加解试,只因开封府的解额也就是举人名额相对地方上要多一些,所以老苏托了点关系把两个儿子弄到了京城参加开封府试,宋人管这叫“寄应”。

尽管有投机取巧之嫌,兄弟俩的实力仍是毋庸置疑的,哥哥苏轼在此次开封府试中得了第二,弟弟苏辙的名次他没有查到,想来也不会太差。

话说回来,爹爹去哪儿了?

三苏不是一同进京的么?怎么这两次相见,都只见大小苏,不见老苏?

苏轼忽然问:“上回那鱼香肉丝盖饭,正经该算多少?”

吴铭如实回答:“实不相瞒,当日为二位多盛了些菜饭,将三份的量盛作了两份,正经每份该卖三十文。”

兄弟俩对视一眼。

这价码竟比蜀地的饭店还要便宜!

苏轼飞快默算了下,临行前母亲给了他俩五百文钱,一份盖饭三十文,两份就是六十文,五百文够两人吃……吃好几顿!

一念及此,苏轼那刻入骨髓的豪情便压不住了,径直道:“烦请再备两份盖饭!上回承吴掌柜的情,免了我兄弟二人的饭钱,这回我俩带足了钱,还望掌柜的莫要推辞!”

说罢拍了拍腰间的褡裢,哗啦啦地响。

吴铭笑了起来,心想就算你不提这茬,我也一定会收你的钱,再怎么着也不能被同一个人白嫖两次!

苏轼又问:“除了鱼香肉丝,贵店可还有别的浇头?”

“有的!李二郎——”

吴铭唤来李二郎。

点菜属于他分内的事,刚给他做了入职培训,正好练练手,巩固一下记忆。

结果李二郎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单纯的没记住,一连报了三个菜名,都是“宫保鸡丁”。

好在苏轼是个爽快人,哈哈笑道:“既然二郎反复推荐,那就来宫保鸡丁!”

苏辙有点疑惑:“宫保是何物?”

吴铭信口道:“宫保是人名,创造这道菜的人叫丁宫保,因此得名。”

实际上,创造这道菜的人叫丁宝桢,宫保是他死后追赠的官衔,因是清朝的事,宋朝的人不可能知道,所以稍微做了下改编。

苏辙轻轻点头,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只因性格如此,严谨又较真,有不懂之处,下意识便问了。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凉茶:“上回的凉茶可还有?”

吴铭正要说这事儿:“凉茶只是寻常的消暑饮子,哪里比得上正经香浓的茶水?小店今日新到一批好茶,是不久前采摘的新茶,二位相公何不来一壶尝尝鲜?”

苏辙立刻摇头:“我想喝上回的凉茶,要冰的。”

“……”

吴铭一口老血咯在喉间。

正是因为上次招待不周,他才特意进的茶叶,结果倒好,竟被小苏一口回绝了。

你好歹犹豫一下啊,太不尊重人了!

苏轼也是一惊,他倒把这茬忘了,忙问:“凉茶须卖多少钱一杯?”

一旁的李二郎支起耳朵,同样是一脸惊讶。

冷饮需用冰镇,如今正是炎炎夏日,市面上的冰都是去年冬天储存在地窖里的,可店里没有地窖,哪儿来的冰呢?

他想不明白,吴铭也被问住了。

冰这东西在东京城里虽然不算罕见,但也绝不是什么大路货,至少路边的凉水铺里没见着有卖的。

倒是有个别小娘子拎着冰鉴沿街叫卖,可吴铭不曾问过价,因此不知道宋朝冷饮的市场价。

算了,宁便宜勿贵吧,反正没什么成本,不过是扔冰箱里冻一两个小时而已。

想到这,便说:“十文一杯。”

十文一杯……

身为蜀人,苏轼也无从得知冷饮的市场价,但直觉告诉他,这个价钱并不贵。

他掐指一算,再加二十文,也不过八十文,绰绰有余!

“来两杯凉茶,要冰的!”

话分两头。

却说苏洵到得欧阳修的府邸,见堂堂翰林学士,竟住着一套“老破小”,因京师连日的大雨,屋瓦漏水、天井积水不说,就连家中的几面土墙也岌岌可危,不禁心生感慨:此真君子之风也!

欧阳修心里苦,想他“北漂”二十余年,至今仍然买不起房,甚至连租房也租不起贵的,只能在外城租个性价比高的老宅,年久失修不说,周边的住户素质也普遍偏低。

在这家里住得越久,他便越发的羡慕刘梦得,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他只能“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今日却不同,家里终于来了两位鸿儒。

心情大好的欧阳修左手搀着梅尧臣,右手拉着苏洵进到宅内,自嘲道:“斯是陋室,让二位见笑了!”

主宾落座,相谈甚欢。

苏洵尤其慷慨激昂,他虽已年近半百,仍有一腔热血,然而科举的不顺令他空有凌云之志,却报国无门,一肚子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也无人可倾诉。

此时坐在他面前的二人,一个乃当世文坛的领袖,另一个是宋诗大家,没有比他二人更好的倾诉对象了。

苏洵滔滔不绝,将他这大半辈子的沉淀像倒豆子一样又似宣泄一般表露无遗。

“说得好!”欧阳修拍案而起,“明允此论,直追韩公风骨!惜哉!今科场文风竞尚浮华,以致二公累举不第。若使吾典试,必黜虚饰之辞,擢拔真才!”

又唤来家中小厮,嘱咐道:“着厨房备菜,要上好的羊肋条。”

房子可以住得差点,聘请家厨却不能含糊。在京为官,多有人情往来,客人来了家里,就得好吃好喝招待着,方能彰显待客之道。

宋朝士大夫之间的宴请奢侈之风盛行,即便是欧阳修,也不能免俗。

这一次却未能令他如愿。

小厮答道:“后厨被淹,木柴浸水,无法生火,做不了饭。”

欧阳修一下怔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