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经典第8辑:理智与情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达什伍德老夫人又在诺兰庄园住了几个月,她倒也不是不愿意搬家,当初让她触景伤情的每个熟悉景象如今已无法再激起她心中的涟漪。她现在恢复了精神,不再纠缠于那些痛苦的伤心往事,也有余力考虑其他事情了,便开始盘算着离开。她颇为努力地在诺兰庄园附近寻找新的住所,因为让她远离这个心爱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不过,她还没找到哪个地方能让自己住得舒服自在。她确实看中了几间想当作新家的房子,奈何大女儿心思细密,为人谨慎,以房子太大,她们付不起租金为由拒绝了。

达什伍德老夫人之前从丈夫那里得知,他儿子已经郑重承诺要好好照顾她们母女,所以他才了无牵挂地离去。她和她丈夫一样,从来没怀疑过这份承诺。尽管她觉得自己不用七千英镑也可以维持不错的生活,但想到女儿们能得到兄长的照顾,就更觉得心满意足了。想到女儿们兄长的好心,为了他的善意,达什伍德老夫人也禁不住开心。她甚至颇为自责,觉得之前对约翰非常不公平,错以为他是个小气鬼。从他能这样关心自己和他的妹妹们这一点来看,达什伍德老夫人相信,约翰也很在意她们。有很长一段时间,达什伍德老夫人都相信约翰真的会慷慨解囊,有所安排。

达什伍德老夫人最初就对儿媳没什么好印象,住在一起这半年,她对儿媳的为人处世有了更多了解,所以对她的鄙视厌恶又加深了几分。或许,要不是顾及利益,还要有个做婆婆的样子,这两位女士怕是很难在同一个屋檐下住这么久。其实,按照达什伍德老夫人的想法,那件事发生之后,她女儿其实更有理由住在诺兰庄园。

那件事就是她的大女儿和约翰·达什伍德夫人的弟弟日生情愫。那个年轻人一副绅士模样,讨人喜欢,他姐姐刚来诺兰庄园住下不久,他就跟三姐妹认识了,自此大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有些做母亲的考虑到日后的利益,可能会鼓励女儿与他交往,因为爱德华·费拉尔斯是一位已故富翁的长子;还有些做母亲的可能会更为谨慎,阻止两人更进一步,因为除了一小笔钱,爱德华的所有财产都由他母亲做主。但达什伍德老夫人不一样,以上两个因素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对她来说,只要对方为人亲和,爱自己的女儿,且埃莉诺回应了这份心意就足够了。因为财富利益的关系而拆散一对有情之人,与她的信念背道而驰。还有,如果认识埃莉诺的人中,有谁看不到她身上的才情德行,那老夫人确实也理解不了。

爱德华·费拉尔斯能赢得她们的好感,靠的并不是他堂堂仪表和谈吐文雅。他算不上英俊,言谈举止也得是深交之后才会觉得讨喜。他这个人太过腼腆,看着不显山露水,不过,只要能克服天性中的羞怯,他举手投足间总能透出真挚诚恳的性情。他很有悟性,良好的教育更是锦上添花。然而,无论是从才学还是从性情方面看,他都很难达到他母亲和姐姐的期望。她们盼着爱德华能出人头地,至于到什么程度,她们自己也说不清,只是希望他能通过某种方式成为大人物。母亲希望他在政治上用心,之后把他送进议会,或者看到他跟权势人物攀上关系。约翰·达什伍德夫人的心思也是一样的。然而,在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望实现之前,看着他能乘着四轮马车出入各处,她也算有些安慰。只不过,爱德华自己对大人物还有马车都兴味索然,他只希望有舒适的家,安稳度日就行。幸好,爱德华还有个比他争气些的弟弟。

爱德华在庄园里住了好几周,才终于引起了达什伍德老夫人的注意。毕竟那段时间她一直沉浸在伤心之中,无暇顾及周遭景象。老夫人看到他安安静静的,不妨碍人,立刻就对他有了好感,毕竟爱德华从来没说过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打扰她的忧伤哀思。一天,埃莉诺随口说了一下他们姐弟间的差异,老夫人才对他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认可。姐弟两个大相径庭,在老夫人看来就是最有力的推荐。

“这就够了,”她说,“只要他不是和范妮一个样,就已经说明他温柔敦厚,就已经能让我爱上他了。”

“要是你了解他多一点,”埃莉诺接着说,“就会更喜欢他了。”

“喜欢他!”她妈妈笑着回答,“我对他的感觉,用爱来形容都不过分。”

“你可能会敬重他的。”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敬重和爱之间有什么分别。”

于是,达什伍德老夫人开始用心接触爱德华。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很快就让爱德华放下了拘谨,她也很快就了解到了这个人的优点。或许她坚信爱德华钟情于埃莉诺这一点让她的洞察力强了几分吧,但她确实发自内心地肯定这个人的品质:自从知道爱德华是个内心温暖真诚的人,她之前认为的年轻人在谈吐举止方面不应该木讷寡言这一点,也不算什么了。

刚从爱德华的言行中看出他对埃莉诺倾心的迹象,她就认定两个人是情投意合,并觉得他们婚期将近。

“亲爱的玛丽安,用不了几个月,”老夫人说,“埃莉诺就有终身归宿了。我们肯定会想她,但她肯定会幸福的。”

“哎呀!妈妈,要是埃莉诺不在,我们可怎么办呢?”

“亲爱的,我们这也算不上分开。我们住的地方不过就隔了几英里,将来每天也都能见到。你会得到一位兄长,一位真心的、关爱你的兄长。我对爱德华的人品绝对有信心。可是玛丽安,你怎么看上去心事重重的,你是不赞同你姐姐的选择吗?”

“或许吧,”玛丽安回答,“这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爱德华是个好人,我自己也很喜欢他。可是话说回来——他跟别的年轻人不太一样——感觉缺点儿什么——他的外表不会让人眼前一亮。跟我心目中姐姐的意中人相比,他还少了几分英气。他的眼里没有那种能立刻彰显美德和才华的神采,也没有那种炽热。除了这些,妈妈,我还担心他没有真正的品位。他好像不大喜欢音乐,尽管他很喜欢埃莉诺的画作,但他对画作的欣赏好像也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懂得。很明显,虽然他常常看着姐姐画画,但实际上他对此并不理解。他的欣赏是作为爱人的欣赏,和鉴赏家的欣赏不一样。对我来说,这些条件都是必要的。一个跟我的品位有半点差别的人,肯定没法给我幸福。他必须完全能体会我的感觉,同样的书籍,同样的音乐,必须能同时引起我们两个人的共鸣。哎呀!妈妈,你想想昨天爱德华给我们读诗时有气无力的样子,一点儿感情都没有!我都替姐姐难受。可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可我都快坐不住了。那些常常让我入迷的优美诗句,就这样被平平淡淡地朗诵出来,我听着真受罪!”

“要是他读的是简单且优雅的散文,肯定表现不错。我当时就这么想的,可你呢,偏偏给他考珀[1]读。”

“才不是呢,妈妈,若是连考珀都点燃不了他!可话说回来,我们也只能谅解,毕竟人的品位不同。埃莉诺不像我这样情感丰富,所以不在意这种事,跟他生活在一起也可以感到幸福。可要是爱他的人换作我,听到他毫无感情地念出来那些诗句,我的心可真是要碎了!妈妈,我对这个世界认识得越多,就越是觉得我必定找不到真爱。我的要求太多了!他必须拥有爱德华的全部美德,还有,他的相貌气质也必须优雅,极尽各种可能的魅力来彰显他的美德。”

“你可别忘了,亲爱的,你连十七岁都还不到呢,现在就对幸福死心还太早了。你怎么可能不如妈妈幸运呢?亲爱的,但愿你的命运只在这一件事上和我的不同!”

注释

[1]威廉·考珀(1731—1800),英国诗人,善于书写日常生活和乡村风景,是本书作者简·奥斯汀十分钟爱的一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