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构红楼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馒头庵:贾府的“副业”与“灰色收入”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了聊贾府的“家大业大”和管理成本,发现这贾府啊,规模是挺大,但管理起来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接着《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的情节,来扒一扒贾府的“副业”和“灰色收入”,看看这贾府除了明面上的产业之外,还有哪些隐秘的生财之道。

话说这《红楼梦》第十五回,通过王熙凤在铁槛寺的所作所为,以及秦钟在馒头庵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贾府在寺庙庵堂这些地方,似乎也有一些“业务”。这些“业务”的性质,看起来可不太光明正大,属于那种“灰色收入”的范畴。那么,贾府为什么要搞这些“副业”?这些“灰色收入”又是怎么来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一、贾府的“副业”:寺庙庵堂里的“生意”

在《红楼梦》中,贾府与一些寺庙庵堂有着密切的联系。贾府的成员经常去寺庙庵堂烧香拜佛,一些贾府的亲戚也在寺庙庵堂中修行。通过这些联系,贾府在寺庙庵堂里开展了一些“副业”,这些“副业”的性质比较特殊,既有宗教色彩,又有经济利益。

放贷业务:贾府可能会通过寺庙庵堂,将一些闲置的资金放贷给有需要的人,收取利息。这种放贷业务,一方面可以为贾府带来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寺庙庵堂的特殊地位,提高放贷的安全性。

土地租赁:贾府可能将一些土地出租给寺庙庵堂,用于耕种或者其他用途,收取租金。这种土地租赁业务,可以为贾府带来稳定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利用寺庙庵堂的劳动力资源。

香火分成:贾府的成员经常去寺庙庵堂烧香拜佛,可能会捐赠大量的香火钱。作为回报,寺庙庵堂可能会将一部分香火钱分给贾府,作为一种“回扣”。

不当得利:王熙凤在铁槛寺的所作所为,就属于典型的“不当得利”。她利用自己的权势,帮人摆平官司,然后收取高额的报酬。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权钱交易,属于“灰色收入”的范畴。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贾府在寺庙庵堂开展的这些“副业”,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身资源和地位,获取额外收入的手段。这些“副业”的收益较高,但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特别是法律和道德风险。

二、“灰色收入”的来源:权力寻租与利益输送

贾府的“副业”收入,很多都属于“灰色收入”的范畴。所谓“灰色收入”,是指那些介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的收入,其来源和性质比较模糊,往往伴随着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贾府的“灰色收入”,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权力寻租:贾府的成员,特别是那些拥有一定权势的人,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然后收取报酬。王熙凤在铁槛寺的行为,就属于典型的“权力寻租”。

利益输送:贾府可能会利用与寺庙庵堂的特殊关系,将一些本应属于公众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中。例如,通过低价租赁土地,或者通过香火分成等方式,将寺庙庵堂的收入转移到贾府。

逃税漏税:贾府可能会利用寺庙庵堂的特殊地位,逃避一些税收。例如,通过虚报捐赠金额,或者通过将部分收入转移到寺庙庵堂的名下,来减少自己的纳税额。

不规范交易:贾府在与寺庙庵堂进行一些交易时,可能不会签订正式的合同,或者不进行公开的招标,而是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进行。这种不规范的交易,容易滋生腐败,也容易导致利益输送。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贾府的“灰色收入”,主要是通过“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等方式获得的。这些收入的获得,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这不仅会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会给贾府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副业”的“收益”与“风险”:一场“豪赌”

贾府开展“副业”,获取“灰色收入”,可以说是一场“豪赌”。这场“豪赌”既有高收益的诱惑,也伴随着高风险的威胁。

高收益的诱惑:贾府通过“副业”获得的收入,往往数额巨大,而且来得比较容易。这对于已经面临经济危机的贾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高风险的威胁:贾府的“副业”收入,性质比较特殊,往往伴随着一些不正当的行为。这些行为一旦被曝光,将会给贾府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的覆灭。

法律风险:贾府的“副业”收入,很多都涉及到违法犯罪的行为,例如贪污受贿、偷税漏税等等。这些行为一旦被查处,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道德风险:贾府的“副业”收入,来源不正,性质恶劣,会损害贾府的声誉,使其在社会上失去人心。

政治风险:贾府的“副业”收入,往往与政治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贾府失去政治靠山,这些“副业”收入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贾府开展“副业”,获取“灰色收入”,是一种典型的“风险偏好”行为。贾府为了追求高收益,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四、“灰色收入”的经济学分析:一种“竭泽而渔”的模式

贾府的“灰色收入”,在经济学上有着深刻的分析。这种收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模式,它在短期内可以为贾府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却会给贾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寻租理论”:贾府的“灰色收入”,主要是通过“权力寻租”获得的。所谓“寻租”,是指利用非市场手段,例如权力、关系等,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会导致资源的错配,降低经济效率。

“委托代理问题”:贾府的成员在从事“副业”时,往往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是为贾府谋取利益。这种行为,属于“委托代理问题”的范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原因,代理人(贾府的成员)的行为,可能偏离委托人(贾府)的利益,导致委托人的损失。

“可持续发展”:贾府的“灰色收入”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为贾府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它建立在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和损害贾府自身形象的基础之上。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贾府的形象彻底崩塌,这种收入模式就会难以为继,甚至会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贾府的“灰色收入”模式,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行为。这种模式,不仅会给贾府带来巨大的风险,也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总而言之,贾府的“副业”和“灰色收入”,是其为了弥补经济亏空,而采取的一种饮鸩止渴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为贾府带来一些额外的收入,但它建立在不正当行为和巨大风险的基础之上,从长远来看,只会加速贾府的衰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合法经营,遵守道德规范,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