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财神砸在娱乐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稿酬

下午,直接开会讨论。

大家都认为这部作品题材确实别出心裁,新颖又有卖点,而且逻辑通顺,行文流畅,人物生动,可读性强。

最后一致同意过稿。

下期刚好有本长篇收尾,直接安排这一本顶上。

就有心细的编辑出口提醒:“老陈,他这稿子字数明显不够啊,我们怎么也得要三万字才够排版呢。”

这还不简单。

陈主编看向老胡:“那就去信催稿,老胡,这部书是你发现的,就由你负全责。另外,他这笔名也得改改,太儿戏了,给读者印象也不好。”

“好的,我这就回信。”

正在勤书不拙的郑午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笔名被嫌弃了。

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叫。

搁笔,下楼觅食。

楼下静悄悄的,张红梅早进厂了,另仨拾掇完食材,出去逛街了。饭菜一如既往的给他温在小锅里,揭开就能吃,有人照顾的日子就是舒服。

偷活几十年,儿子都大学毕业了,他又体会到了当儿子的感觉。

真的是造化弄人。

又弥足珍贵。

他美滋滋的端着碗,听到后院小鸡崽在叽叽喳喳,就拐过去,发现小鸡们已经变色,还长小翅膀了,没以前黄绒绒的好看,果然动物还是小时候才可可爱爱。

拔了些饭粒,小鸡们一坨坨的跑过来抢食。

数了数,发现真少了几只。

昨儿个王芳说院子里可能有蛇,看来是真的,大蛇吞小鸡苗,那是一口一个,都不带噎的。

生命就是如此无常。

大肠包小肠。

足不出户写了这几天,有些心累,他就锁门出街想换换脑子,在夜市街刚好碰到骑着三轮车的两口子,没看到他弟,说是去给他老婆送菜去了。

张红梅嫌工厂里的饭菜难吃,需要酱菜佐食。

三人一起再逛了逛,杂七杂八的必需品买了些,堆三轮车上,调头往回走。

过路口时,李得宝随口说了句,“好几天没看到大黄了。”

王芳四处打望后嘴一努,“垃圾桶后边不是?躺着在晒太阳。”

“狗东西,日子比我们人还过得舒坦,我都好久没正经晒过太阳了。”

王芳嗤了声,“急啥,3月一过,晒不死你。”

郑午心里一动,没听他俩口子斗嘴,转头去了垃圾桶。

果然大黄藏在俩垃圾桶后边,要死不活的躺着,看见他靠近了,还努力的昂起狗头呲牙,想装凶吓走他,可惜低低的呜咽出卖了它。

才几天不见,油光水滑的狗毛就脏兮兮的,瘦得肋骨都鼓出来了,后腿烂了一大块,路过的人都脸露嫌弃。

它很虚弱,没人管会死。

郑午犹豫几秒,去跟李得宝两口子说,大黄受了重伤,他想救它。

“这这这!”

李得宝很不理解,“这不就一条狗吗,又不是人,死了也就死了,有什么好救……”

王芳一巴掌成功让他改了口,“当然应该救,怎么说也是一条命。救活了,不但能积阴德,看个家逮个蛇捉个鼠啥的也很不错。”

“对头,家里的鸡苗都少五只了,肯定有蛇,它正好派上用场。”

郑午用编织袋把狗一套,扔三轮车上,大黄已经失力,叫了两声就认命了。

连菜带狗一起带回小院,两个男人帮着检查伤腿,发现它并没有断骨,否则还真得大街小巷去找兽医。

外伤就简单了。

简单粗暴的清理完伤口,碾碎消炎药撒上去,再用纱布那么一绑。

齐活。

大黄早已经吓破胆,还看到王芳在处理葱姜蒜,以为今天就是自己进铁锅被炖的好日子,头一歪,晕了。

下午,他们吃完饭出摊了,郑午又被动留下来看家,都下午四点了,狗还没醒,这下他有点着慌。

他查看大黄的频率明显高起来。

搞得他写作都心不在焉,错别字一个接一个,改了几次改烦了,笔一甩,哦豁,甩出一大滴墨水,把快写满的一页稿子连污了几行,必须重抄!

真是见鬼!

他深呼吸几口,命令自己沉下心来,才把稿子重抄完整。

放下笔,天已经黑了,再去瞧狗,居然不在了!打着电筒到处找,最后居然鸡笼边找到了它,这饿死狗正在大口大口的偷吃喂鸡的剩菜剩饭。

看来是饿得狠了,吃得太急,差点被呛死。

郑午终于笑了。

俗话说,狗来富。

大黄给他带来了好运。

第二天,邮递员终于光顾了陈圆,把他心心念念的编辑回信送来了。

谢过邮递员后,郑午兴奋的拿着信件上楼,撕开信封,先找汇款单,这可是他穿越过来自己的第一次收入,还挺期待的呢。

咦,居然没有!

小心肝就悬起来了。

有没有搞错?!

我这么优秀的作品也没能过稿?

编辑什么欣赏水平?

真是的。

不敢置信的展开纸一看,见上面白纸黑字明确写着稿子已过,顿时就不慌了,先美滋滋的抿了口可乐,毫无形象的把腿翘到桌子上,这才老神在在的继续往下看。

胡编辑在信里先把他夸一夸,“作品立意新颖,语言流畅,可读性强……”

然后话峰一转,“就是字数太少,不够双月刊连载排版,希望他能在15号以前至少再寄一次稿子,不少于一万五千字,稿酬下次一起算。”

稿子他都存几万了,寄信时间也完全来得及。

这些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稿酬。

编辑给的千字20。

中等。

整个90年代,公办文学刊物的稿酬行情,基本都是千字10——30,分作品优劣和作者名气。

剧本要高一些,能拿到几千至一万,特别好的能拿几万。

99年王朔的甲方乙方,冯裤子拎了5万稿酬给他,被他从窗户扔出去了。

嗯,当时俩合伙人已经闹掰了。

民办文学刊物的稿酬要灵活很多,比如1994年,贾平凸甚至能拿到千字千元,这还成了当时的大新闻。

毕竟当时内地一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月工资也才两三百。

今古传奇是民办刊物。

千字20,做为一个菜鸟写手,其实很不错。

但他真的是菜鸟吗?!

虽然他现在不能奢求达到贾先生的水平,但信末有一句话引起了他的重视:续稿请务必在本月15号前寄到。

字字都透露出一股时不待我的急迫感。

就好像猴急的新郎急着想入洞房。

急点好啊!

郑午邪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