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媒体技术的变革,使新闻传播界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全球尺度下考量传播的实践与理念。因为在互联网世界中的各类消息和新闻可以迅速进入全球政治文化交往的复杂网络中,媒体的变革使“专业的封闭新闻伦理”转向“全球的开放新闻伦理”,这对传统的区域性新闻伦理提出了挑战。2015年法国的《沙尔利周刊》事件即是一例,因刊载穆罕默德漫画,1月7日该周刊总部遭到袭击,随着漫画的内容传播到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伊朗等国,这些国家也开始对该周刊进行批评和抗议。类似的事件还有丹麦《日德兰邮报》发布“穆罕默德的脸孔”漫画等。越来越多的此类事件表明:借助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发生在一国的事情或之前仅在某一地区传播的新闻、节目等,都可以轻易传播至其他的国家、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信息发出地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情况,这些信息很有可能使全球其他地方的接收者感觉到“被冒犯、被伤害、被侵犯”。所以,区域性的新闻伦理已无法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了。
新媒体技术使信息可以通达全球,这使世界各国不再只是作为“分散的文化”或“分散的政治共同体”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重叠的命运共同体”中,新闻伦理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重新考量如何从之前基于印刷和广播技术的区域性新闻伦理转变为基于网络新技术的全球新闻伦理。
全球新闻伦理是一个新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探讨的是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语境下各类媒体所应遵循的相对统一的伦理标准。目前已有西方研究者提出了全球新闻伦理标准,以期规范各国新闻从业者,而我国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失语境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使传媒舆论占领国际舞台的道义制高点,就必须了解全球新闻伦理的话语,了解国际社会在该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及其证明方式。因此研究建构全球新闻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