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波瓦坦冲突(上)

朱高煦踱步在木棚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营地的防御不能说不严密,亲卫队日夜巡逻,箭楼上的哨兵视野开阔,外围的陷阱暗哨也布置了不少。可他心里总觉得悬着块石头,不踏实。像是精心织就的渔网,看着结实,却总担心哪个不起眼的角落漏了线,会让土著找到机会进来报复一番。

“借”粮的动静不小,波瓦坦人吃了这么大的亏,不可能咽下这口气。冲突是早晚的事。

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地图上代表营地的小点,又扫向周围代表未知森林和部落的区域。防御,防御……被动挨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新明初立,百废待兴,最缺的是什么?

人口!

脑中豁然开朗。对啊,是人!开荒需要人,伐木需要人,修路需要人,以后建城、造船、开矿……哪一样离得开人手!光靠从大明带来的这点移民和老兵,摊子铺得越大,人手就越捉襟见肘。这波瓦坦人,与其等着他们打上门来消耗自己的兵力,不如……

“一个机会。”朱高煦低声自语,眼神骤然锐利起来。他不是没想过和原住民和平共处,甚至之前的“借种子”也是一次尝试。但眼下,对方既然可能挑起战端,那就不能怪他心狠手辣了。

“波瓦坦部落,少说也有几百号人,甚至可能更多……”他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如果打疼了他们,打怕了他们……”一个清晰的计划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防守反击,利用营地防御和火器优势,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然后,趁他们元气大伤,组织精锐反扑,直捣他们的老巢,彻底摧毁他们的反抗意志。

打垮之后呢?杀光?太浪费了。朱高煦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几百张嘴,几百双能干活的手,正是新明帝国眼下最急需的资源。让他们臣服,然后呢?让他们变成汉人移民的佃农,去开垦那些肥沃却无人耕种的河谷平原;或者组织起来,去海边煮盐、晒盐,解决营地日益增长的用盐需求。

语言不通?习俗不同?朱高煦对此不以为意。只要定下规矩,在新明的土地上,官方语言只有汉语。孩子们从小在汉人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不出两代人,自然就都说汉话,认同华夏了。至于那些老家伙,只要能干活,听得懂命令就行。文化?慢慢来,让原住民一点点认同中华文化。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转身大步走出木棚。外面的风带着夜晚的凉意,却让他头脑更加清晰。他对着门口的亲卫道:“去,立刻召集所有亲卫队百户以上骨干,到议事堂开会!”夜色中,他的声音显得格外沉稳有力。一场即将到来的冲突,在他眼中,已然变成了一场扩大新明根基的狩猎。

议事堂内,油灯火光跳动,映照着在座众人凝重的面庞。亲卫队长及各队骨干陆续进入,脚步沉稳,平日里玩笑喧闹的声音消失殆尽。他们感受到朱高煦身上散发出的气势,那是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绝非寻常议题。

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如同鹰隼般锐利,在每一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之前向波瓦坦人借种子之事,诸位都已知晓。擅动部落的种子和幼苗,波瓦坦人不会罢休,冲突,不可避免。”

亲卫队长闻言,眼中瞬间迸发出兴奋的光芒,抱拳道:“王爷,弟兄们早就等这一天了!一声令下,必叫那些土人有来无回!”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渴望战斗的兴奋,仿佛即将到来的冲突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宴。

朱高煦抬手,示意他冷静。“硬碰硬,自然可以。但我希望诸位看到的,不止是眼前的刀兵相见。”他略微停顿,加重语气,“此战,不仅要胜,更要借此机会,壮大我新明实力!”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没有领会朱高煦话中深意。亲卫队骨干李铁牛憨厚地挠了挠头,粗声问道:“王爷,属下愚钝,还请王爷明示。打退土人是自然,只是……臣服之后,又当如何处置?莫非要赶尽杀绝?”他的疑问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战争的目的通常是击败敌人,而朱高煦的话,似乎指向更深远的谋划。

朱高煦走到那张绘制粗糙但标注清晰的舆图前,上面用炭笔勾勒出营地、河流、已知林地的大致轮廓。他修长的手指在代表营地外围,那片可能属于波瓦坦部落活动区域的空白处缓缓划过,最终落在一个点上。“打赢了,抓了人,然后呢?”他转过身,看着众人,“都杀了?那是蠢材才干的事。杀一个,就少一双手,咱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手!”

他顿了顿,让这句话沉入每个人的脑海。“我的计划,”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是把他们,变成我们的劳动力!彻底打垮他们的反抗意志后,俘虏,要分类安置。打散他们原有的头领和组织,一部分人变成我们的佃农让他们去开垦种植田地,而田地归属权是移民们的,他们要上缴的地租由田主决定,上缴税收由田主缴纳。”

亲卫队长眼神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

朱高煦继续道:“还有一部分人人熟悉这片土地,知道哪里有矿石,哪里的木材好,怎么在林子里打猎。这些,都是咱们急需的知识和劳力!让他们去伐木,咱们要建城造船;让他们去开山修路,打通去内陆的通道;咱们营地不是一直缺盐吗?正好,让他们去海边,建盐场,煮盐!晒盐!管够!”

另外一位亲卫队员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王爷,可他们说的话咱们听不懂,咱们的话他们也听不懂啊,咋使唤?”

“那就教!”朱高煦斩钉截铁,“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干活’、‘吃饭’、‘停下’,这些总学得会吧?再派几个识字的弟兄,专门教他们说汉话。尤其是那些半大孩子,把他们和咱们移民的孩子混在一起,办个蒙学堂,不用学多精深,先认字,先说流利的汉话!”

他手指在空中虚点:“文化和习俗,要一点点磨掉。他们的祭司、巫师,影响力必须消除。部落的组织必须打散,以家庭为单位,或者十人一伍,分散到不同的农垦点、伐木场、盐场去。汉人做什长、队长,严加看管。如果里面有肯学、肯干、肯彻底归顺的,可以提拔起来做个小头目,让他们管着自己人,互相监督,这叫以夷制夷!”

“咱们要的不光是他们的力气,还有他们的下一代。”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等他们习惯了在新明的规矩下干活、吃饭、穿衣,习惯了说汉话,写汉字,他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华夏教化,那他们就不是什么波瓦坦人了,他们就是我大新明帝国治下的编户齐民!是能给咱们开荒种地、纳粮当差的新明人!”

他描绘的蓝图让议事棚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众人仿佛看到无数土著在鞭子和口令下,为新明帝国添砖加瓦的景象,这远比单纯的杀戮更具冲击力,也更……划算。

“当然,”朱高煦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玩笑的表情,“这都是打赢之后的事。要是打输了,咱们就得考虑怎么给他们当劳力了。所以,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怎么把他们打服帖,打疼了!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先把自家篱笆扎紧了,准备好迎接客人的‘热情拜访’!”

最后一句带着点调侃,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稍稍松弛了些,几个亲卫骨干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但眼中的战意却更加浓烈了。他们明白了,这一仗,不仅要赢,还要赢得彻底,赢得有价值。

亲卫队长最先反应过来,眼中钦佩之色更浓,抱拳道:“王爷高瞻远瞩,属下佩服!此战,不仅是防御,更是扩张之战!属下这就去安排,定让那些土人,成为我新明的基石!”他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单纯的防御战,没想到在王爷眼中,却蕴藏着如此深远的战略意义。

朱高煦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众人,继续道:“光靠亲卫队还不够,咱们根基尚浅,每一分力都要用上。那些跟着咱们漂洋过海的移民,也是我新明的子民,保卫家园,人人有责。我打算搞个民兵预备役。”

他手指在桌上敲了敲:“从移民青壮里挑人,农闲时集中操练。不用搞多复杂,先学站队列,听号令,再练长矛戳刺,弓箭齐射。弄几个简单的阵型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互相配合。这样,真有事了,能守住寨墙,配合亲卫队作战;平日里,也能自己组织起来,防备野兽,护卫田地村庄,一举两得。”

亲卫队李小旗又习惯性地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问:“王爷,这主意好是好,可庄稼人放下锄头拿起矛,能行吗?再说,咱们哪来那么多兵器给他们?”

朱高煦笑了笑:“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的。练练总比不练强。兵器不够,就先用削尖的硬木杆子代替长矛,多练队列和配合。冶铁坊那边加把劲,先打制一批简单的矛头出来。弓箭手优先挑眼神好的猎户。关键是让他们有这个意识,知道怎么听号令,怎么结阵自保。这比单打独斗强得多。”

他加重了语气:“而且,农事是根本,练兵不能耽误了春耕秋收。就在农闲,或者每天抽一个时辰出来练。训练要实在,不搞花架子,一切都为了能用得上。队列、劈刺、射箭,怎么管用怎么来。”他心里盘算着,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补充,更是将移民进一步纳入新明体系,加强控制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一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武装化的农民力量,其意义远不止于防御。

朱高煦看向亲卫队长:“这件事你亲自抓。从明天开始,抽调几个老练的弟兄,不影响日常巡逻警戒,去组织移民训练。先从队列、听令、长矛基本功开始。告诉他们,练好了,不仅能保命保家,年底考核优异的,有赏!粮食、布匹,甚至优先分地!”

亲卫队长精神一振,立刻挺直腰杆,抱拳应道:“王爷放心!属下明白!我这就去挑人,保证把这事办妥帖!一定把他们练出个样子来,让他们知道,在新明,拿起武器保卫家园,也是荣耀!”

朱高煦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沉声道:“都回去准备吧。兵器擦亮,火药防潮,箭矢备足。都给我警醒点。”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锐利:“给他们七天时间。七天之内,如果他们敢来,咱们就依托营寨,好好招待他们一顿。”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森然:“如果七天之后,他们没动静,缩在林子里不出来……”他嘴角微微一撇,“那咱们就主动去拜访拜访。夜黑风高,正好摸进他们老巢,给他们一个毕生难忘的‘惊喜’。”

最后这句话让议事棚里的空气都紧了几分,几个骨干互相看了看,眼中都闪烁着兴奋和一丝了然。他们彻底明白了,王爷这次不光是要打退敌人,更是要主动出击,彻底解决这个威胁,顺便……补充大量急需的劳动力。

“都去吧,各司其职,严加戒备!”朱高煦挥了挥手。

众人轰然应诺,纷纷起身告退,脚步匆匆,带着明确的任务和隐隐的亢奋散去。

议事棚里只剩下朱高煦一人。油灯的火苗在他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映照着他深邃的目光。窗外夜色沉沉,仿佛孕育着风暴。一场冲突迫在眉睫,但在他眼中,这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危机应对。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用铁与火,将潜在的威胁转化为帝国基石的机会。新明帝国要在这片蛮荒大陆上站稳脚跟,甚至开疆拓土,光靠带来的那点人远远不够。这些“送上门”的劳力,必须抓住。他甚至开始盘算,打下波瓦坦部落后,如何最快速度地将俘虏转化为有效的劳动力,投入到开荒、伐木、煮盐等各项急需人手的工程中去。未来的蓝图,正一点点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