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秘的年轻人
三个小时前,宋九臣在看过这件案子的介绍后,就立刻约了雷敬出来。
在车上,雷敬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整个案件的描述确实如文件所写的那样,在现场找不出任何他杀的证据。
可他在这间屋子里发现了一个有些格格不入的东西。
两人谈完后,便决定立刻前往大庄村。
…………
雷敬手里拿着相机,走到房间东面一个柜子前,然后指着上面的摆件对宋九臣说道:“你看这个。”
宋九臣正在检查窗户的那面墙,听到雷敬的话,转头看着这个葫芦摆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他问道:“这东西一直就没动过?”
雷敬说道:“没有,我当时拍过照,你看。”说着翻出相机里之前的照片,展示给宋九臣。
按常理说,摆件摆在柜子上,通常都会放正,可这东西却是对着西南方向,从这个方向看过去,正好对着南面的那扇窗户。
宋九臣刚刚查看过那扇窗户,死者死时,虽然是趴着的姿势,但脸却是对着窗户的。
倒不是说这个姿势不合常理,只是以死者倒下的情形,想要脸冲着窗户,不是靠惯性能实现的,这样看来,头和身体就呈现出一种很不协调的状态。
其实,在场的法医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最终因为找不到任何证据,只能推断这是死者撞到桌子时产生的作用,说白了就是赶巧了。
在所有客观因素都指向意外时,这件案子也就以意外告终,全体人员都没有什么疑义。
可雷敬不一样,他经历过特殊事件,知道有一些事情是人类无法完成但又真实存在的,所以他觉得这次应该和当初一样,这才有了那封邮件。
宋九臣仔细观察着那个葫芦摆件,白玉质地,上面还挂着五枚铜钱。
宋家里是做古董生意的,宋九臣从小便被长辈带在身边,被传输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以他现在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即便不做组长,开个古玩店,也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这个葫芦,表面看上去像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工艺品,可宋九臣一眼就瞧出这是个真的,而且年份久远,看这葫芦保存的品相,能称得上古董了。
宋九臣说道:“是真东西,出现在这个家里,确实有点违和了。是祖传的?”
雷敬摇了摇头:“应该不是,我们走访过村里,死者父母是生病去世的,治病就已经掏空了家底,有这种东西,估计早就被卖了,留不到现在。不过这真是玉的?铜钱也是真的?”
“只有葫芦是真的,要是没看错的话,应该是明代的,铜钱是后加上去的,网上买,十块钱一大把。这葫芦是不是看着就跟塑料似的?”
雷敬点点头,“我第一眼看见也以为是工艺品,可是后来拿手电照了一下,感觉不像是树脂或玻璃。”
宋九臣来了兴趣:“您还懂这个?”
雷敬笑了笑:“我爸好这些,平时多少也跟着学了点儿。”
宋九臣解释:“这是和田玉的一种,光白籽,而且还是老料,这种籽料毛孔相对比较模糊,而且料子看起来整体略有修过的感觉,因此有不少人会错过好货。这种东西出现在这儿,要么是庄家的人不识货,要么就是别人最近才送给他的,不然以他的情况,这东西不可能还留着。”
雷敬虽然听不太懂,但还是能得出结论,以庄力的情况,这摆件就不能出现在这个家里。不过他也疑惑:“会不会是卖东西的人也没认出来,然后就当工艺品卖给了他?”
宋九臣反问:“你看这家里干干净净的,他像是会花钱买这些东西的人吗?”说完,又想了想,接着说道:“不过还有一种情况。”
“什么?”
宋九臣假设:“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大祸临头,需要买个东西回去辟邪,你会不会买?”
雷敬可是二十年的老刑警了,这种事情他当然不会信:“我自然是不信了,不过这个庄力可就不好说了。”
宋九臣继续:“你刚才提醒了我,这个摆件没有摆正,而是朝着西南方向,一般人,谁会这么摆东西,应该是有人告诉他该这么做。你看西南方向有什么?”
雷敬靠近葫芦,然后顺着西南方向看过去,发现这葫芦上的铜钱竟正对着窗外的一盏路灯,“对着灯,这有什么说法?”
宋九臣摇了摇头:“不是路灯,是墙上的东西。”
雷敬朝窗户底下的白墙看了去,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什么都没有啊!”
“是院儿里的围墙。”
两人走到院中,对着西南方的院墙看了起来。
在院墙的下方,有一处画了些东西,按照路灯照到葫芦的角度,光线反射回来正好能照到这里。
雷敬对着这面墙拍了几张照片,随后问道:“这图案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应该是阵法一类的东西吧,我得回去找人问问。”
两人交换了微信后,宋九臣便返回了办事处,跟着他一起的,还有那尊玉葫芦。
宋九臣看着手机里雷敬给他传过来的照片,再加上那玉葫芦,在处里接连问了几个同事,但对方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主任递给他一张纸条。
“去试试吧!”
宋九臣听到主任的话,脸上带有一丝疑惑。
主任说道:“去上面这个地方看看,说不定你能得到答案。”
宋九臣打开纸条,看到上面写了一个地址,再抬头时,主任已经走远。
他有些不解,但为了案子,还是决定试一试。
宋九臣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了过去,这离调查处不远,是个有年头的老小区了,这地址对应的是一排平房中的一间,看上去像是一家店铺。
可这店铺却奇怪的很,没有招牌,也没有提示,一下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在门是开着的,宋九臣走进去,试着问了一句:“有人在吗?”
这时,他才看清这是一家寿衣店,店面不大,大约二三十平米。宋九臣心想,这店老板估计是怕人们忌讳,这才不挂招牌的。
没听到回信,宋九臣继续往里走,来到柜台前,准备再次询问。
这时,一个年轻人从后面走了出来,脚步极轻,吓了他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