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律师助手:律师实务ChatGPT实战指南](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2/53288062/b_53288062.jpg)
1.3.1 从质疑、轻视到初步认识
普通律师很可能是在2020年才开始接触AI的。在GPT-3刚出来时,一些律师就有所耳闻,但当时大部分人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因为大家心里会有质疑,也有轻视,想着这能有多厉害,得发展多少年才能用上?还远得很。
2022年年底,ChatGPT突然在各个平台大火。在一个视频中,博主与ChatGPT进行了多轮对话,ChatGPT不仅应对自如,甚至还有类似于人类的语气,令人不禁感叹人工智能真的是飞速发展。两年前大家对它视而不见,然而此刻它已悄然掠过,光速向前。
人工智能的能力较之前有很大的突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结合行业状况判断,国内的律师行业目前不会因此受到重创,或者说司法从业者不会被人工智能代替。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适应各种社会情形,法律修改得比较频繁,一部法律还伴有多部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各个法院的司法文件多不胜数,法律文件纷繁复杂。并且,各个法律层级的文件内部亦存在冲突,遇上复杂案件时,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尽管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解释和指导法律适用的书籍在不停地出版,但是司法适用困难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律师、法官、检察官均需要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结合案件事实,做出合理的论证。比如,某法官提到她做建设工程案件的经验,关于“实际施工人突破合同相对性向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的法律适用在2011—2023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后的判决书内容大相径庭,有的案子可能就因为法律适用的变化而胜诉或者败诉。当面对案件时,法官需要调动自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及事实的认识做出有利于公正的解释,尽可能减少双方当事人的损失。显然,这种综合事实认知和法律认知的主观自由裁量行为是ChatGPT很难做到的。
当然,工作也有主观与客观之分。相对于需要创造及深入思考的主观性工作,ChatGPT可能更擅长重复性高、有固定流程的客观性工作。例如,我们曾通过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同行律师快速识别了近5年的节假日的准确日期,协助完成了其当事人对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这一强大的功能显著简化了律师繁杂的案件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人工智能工作的准确性,不少律师还是存有疑虑。因为作为律师,我们想拥有的是一个任劳任怨、准确性高、工作效率高的帮手,这样才能获得切实帮助。不然,律师自己还得进行二次返工,耗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