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天后离婚后,我成了文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诗歌的话我也略懂一二

张景贤接到顾明杰的电话的时候,是有点懵的。

因为对方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江然是谁?”

语气还很急切。

“江然啊,挺有意思的一个晚辈,怎么突然问起他了?”张景贤有些疑惑的问道。

顾明杰细心的注意到了张景贤对江然身份的描述,有些惊讶的问道:“一个晚辈?!”

江然居然是个年轻人?

顾明杰内心先是小小的震惊了一番之后,随后又觉得合理。

也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文字也是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年纪大点的人估计都写不出这样风格的文字出来。

“是啊,江然是挺年轻的,有什么问题吗?”张景贤随意的回答了一句之后,想到评选工作应该开始了,于是又叮嘱道:

“对了老顾,你们的评审工作是不是已经开始了,审稿的时候你可别敷衍啊,我不要求你偏心,但是最起码得先认真去多看几眼,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呵呵,老张你太多虑了。”电话另一头的顾明杰听着张景贤的话,当即摇头苦笑道:

“你这个晚辈真是厉害啊,那首现代诗也太让人惊艳了,看的我们一群人面面相觑,自愧不如。”

张景贤倒是有些意外顾明杰这么快就审到了江然的稿子。

听到对方对江然的投稿作品推崇备至,张景贤感觉自己也倍有面子。

不过很快张景贤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等等,什么现代诗,我怎么记得江然投的是小说?”

顾明杰闻言当即愣住了,皱着眉纳闷道:“难道是同名同姓?”

“你说的是什么现代诗啊,回头给我瞅瞅。”

张景贤涉猎多个领域,诗歌方面也算是爱好之一。

他这会也有些好奇顾明杰嘴里的那首诗到底长什么样了,居然能惊动他打了个电话。

“行,我回头再查查看是不是同一个人吧。”

顾明杰倒也干脆,说完后就挂了电话。

很快张景贤就收到了顾明杰发过来的微信消息,里面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整首诗的内容。

张景贤捧着手机把整首诗细细的读了一遍,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读完后,张景贤感觉自己整个人都振奋了不少。

又把这首歌的内容反复看了几遍之后,张景贤越看越喜欢这首诗。

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技巧上的登峰造极。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传达出来的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的情感。

即便是张景贤已经年过五十,人生这条路已经走完了一大半。

但他还是会对这首诗里所传达出来那种真诚所动容。

这首诗的情感是普世的,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同时诗中第三节的祝福,也是一种普世价值的传递。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不仅是对他人的祝愿,也是对全人类的关怀。

这是一首足以传世的作品。

张景贤对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同时看着这首诗歌,内心羡慕的同时又带着一丝妒忌。

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篇传世的作品,这是多少文学工作者渴望而又不可及的梦想。

文学工作者或许无法掌控时间,但可以通过文字,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无限的回响。

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不朽的文字,这是每一个文学工作者的终极人生目标。

因为这对于文学工作者来说,是一种生命上的延续。

传世的作品往往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在几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后依然被读者阅读和讨论。

想想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传世的作品却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在几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后依然被读者阅读和讨论,让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延续,即使生命结束,作品依然能够与后人对话。

但是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也都只是想想而已。

“如果我能够写得出这样的作品,哪怕是让我现在死去我也心甘情愿啊。”

哪怕是张景贤,也只能留下了这么一句感慨。

他深知自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想到这首诗的作者也叫江然,张景贤心里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如果说这首诗的作者和江然同名同姓,那未免巧合了一些。

但是如果说这首诗就是江然的手笔,那未免又离谱了一些。

江然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啊。

小说写的不错就算了居然还能写得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作品。

那要他们这群老家伙干什么,自己这大半辈子岂不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不过出于好奇心,张景贤还是找到沈修文打算求证一番。

之所以没有直接找江然,主要是跟江然就见过一次没有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万一这首诗真是江然写的,那自己到时候这张老脸可就没法放了。

理性上张景贤认为这世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这首诗十有八九就是江然的作品。

只是想到上次在沈修文家里吃饭的那会,自己趁着醉意对着江然一番说教的场面。

现在想起来张景贤就觉得尴尬得脚趾抠地。

不过沈修文看到这首诗的反应同样也是一脸懵逼。

听到张景贤说这首诗的作者也叫江然的时候,他下意识就觉得不可能。

不过想到江然之前也是不声不响的直接掏出了一本《三重门》。

沈修文心里未免又生出了几分希冀。

同一个奖项不同的领域出现同名同姓的人同时投稿确实有些巧合过头了。

为此沈修文特意找了一番江然。

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需要太多的弯弯绕绕,沈修文直接问道:“江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你写的?”

江然愣了愣,点点头,“是啊,怎么了。”

看到江然的反应,这回轮到沈修文愣住了。

如果说江然能够写得出《三重门》在沈修文的预料之中的话。

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完全出乎沈修文的预料之外了。

“你还会写诗呢?”

江然点点头,脸不红心不跳的找了个理由说道:

“算是略懂一二吧,以前瞎琢磨过一段时间,私下写了不少但是都没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最近写的比较满意的作品,所以投稿的时候就索性一块投了。”

听到江然的回答,沈修文笑了,笑的很开心。

沈修文有一股很强烈的预感。

以江然的能力,要不了多久他就能成为文学圈子里炙手可热的存在。

出版社看来再也不用操心破产倒闭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