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景10年夏的一个夜晚,大雨漂泊,电闪雷鸣,公孙式的夫人赵氏诞下一名男婴,起名白砚谨,又名公孙起。公孙策望着自己外孙的样子,笑面盈盈,但是自己却深感生命的烛火微弱,公孙策看着外孙的面容,认为他未来一定是将帅之才。家中众人纷纷恭喜公孙宰相喜得麟儿。公孙策将公孙式喊来屋外,告诉他一定要好好培养他,白砚谨作为家中独子,未来一定可以扛起公孙家族的重担。可惜,公孙式这辈子只在公孙式的帮助下混了个七品文官。屋外依旧电闪雷鸣,公孙策独自走进大雨之中,张开双臂,感受着哗哗的雨滴落在他的身上,从额头一直从袖口落下。内心却希望老天对他们好一些,不要让公孙家族落寞。毕竟,昭和帝从来不喜他,只是因为先皇对他十分尊敬,昭和帝才愿意让他在自己登基后依旧坐在宰相的位置。昭和帝想要攻打北部蛮夷国,公孙策主张以和为贵,因此,昭和帝非常想除掉公孙策。毕竟,公孙策在朝野威望很大,很多人还是支持他的,这让昭和帝的计划没办法实施。公孙策已经六十多岁,白发皑皑,只能见少许黑发,公孙策闭上了眼睛,回想这些年来,皇帝对他的漠视,内心认为也许自己真的是老了,昭和帝终究还是寒了他的心......
十五年后的冬天,公孙策上完早朝,回到府中,便一病不起,第二天便离开了人世。寒风呼啸,枯枝摇曳,冬天的荒凉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声沉重叹息,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沉寂。雪花纷飞,覆盖了所有的生机与色彩,只留下白茫茫的一片荒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封印。“今天,格外的冷!雪竟然如此之大!”昭和帝在景和殿外感慨,一大片一大片的雪花落在了他的手心。忽然,一个侍卫走到皇帝的太监德顺身旁,德顺侧耳倾听,然后挥手示意他先下去。“皇上...”德顺面露难色。“说—”昭和帝十分严肃。“公孙策...死了...就在刚刚不久”,德顺吞吞吐吐。昭和帝闭上了眼睛,内心认为也许老天爷也在帮他,也许确实该攻打蛮夷国。
贵妃宫里,白笙(公孙笙)的贴身太监小郭子急匆匆赶来,告诉了贵妃这个噩耗。贵妃听到亲人离世的消息时,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她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唇微张,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就像,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一样。渐渐地,她的眼神开始涣散,眼眶里慢慢汇聚起泪水,无声无息地滑落脸颊,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瞬间被吞噬得无影无踪。侍女连忙安慰贵妃。紧接,贵妃恢复了一些意志,赶紧让小郭子备车回家。等到了公孙府,贵妃急忙走下马车,急忙的跑进屋内。
屋内,光线昏暗而凝重,一束微弱的光线从半掩的窗棂间透入,勉强照亮了房间的一角。中央静静地摆放着一口漆黑的棺材。贵妃站在门口,一步步走进去,眼神空洞,眼角泪珠翻涌。周围,几位身着粗麻孝服的亲人跪在地上,他们的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模糊而沉重。公孙式和夫人跪在俩侧,眼角含泪,大房和二房的人也在俩侧,看见贵妃的到来,纷纷行礼。贵妃此时顾不得这些,径直走向棺材,贵妃身子微蹲在棺材前,双手抱住棺材,泪水如泉水般涌出,湿透了指尖。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变得沉重而压抑,整个世界都随着她的哭泣而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这一刻,她深深地体会到了失去至亲的痛苦,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刻骨铭心的悲伤。抽咽的说道:“女儿无能,没能生下皇子...不能为公孙家带来荣耀,让父亲多年来如此辛劳....”她深知,在这权力与利益交织的宫廷里,没有皇子的依托,就如同失去了最坚实的后盾,同时,无法直接通过血脉为家族带来荣耀与贡献......
太子宫内,赵璟瑜(太子,孙皇后之子)站在凉亭里,望着越下越大的雪,面色严肃,询问自己的贴身侍卫许青可否发生何事,许青直言道:“听宫里传,好像公孙宰相去世了。”太子叹气,宰相如此重要的位置空缺,朝堂之中,终究是存在很大的变数。“三弟,六弟肯定会纷纷推荐自己的人,许青你认为谁可以顶替此位置?”太子问道。“此等重要的位置属下不敢断言,”许青缓缓弯下腰,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掌心向内,做出一个恭敬的抱拳姿势。“算了,此事我跟母妃再议。”太子说道。说罢便向屋里方向走去,俩个侍女跟来打上伞送太子进了屋。
十天后,景和殿上,昭和帝询问大家:“宰相一职空缺,诸卿认为何人可担此职?”“儿臣以为,慕容太尉可担此职”。三皇子赵璟辰说道。“不妥,儿臣以为礼部尚书许新贤可担此职,许尚书多年来日夜辛劳,兢兢业业,更可胜任此职。”六皇子说道。昭和帝缓缓抬起手臂,掌心朝上,指尖轻轻触碰到了额前的发际,内心十分清楚他二人是想提携自己母妃家中人。慕容尚书的女儿慕容雪也就是当朝德妃,许尚书的女儿许圆是当朝的许昭仪,这三位皇子中,六皇子母妃的等级最低。“太子,你以为呢?”昭和帝问道。“儿臣推荐户部尚书齐政。”太子说道。昭和帝一时间倒忘记了这个人,连忙问道:“是那个前段时间去北曲治理水患的那位?我倒是将他忘记了,也好,就他吧,昭他回京吧!”昭和帝又说道:“此外,朕欲攻打蛮夷,诸卿以为朕该派谁前去?”礼部尚书走出来向前说道:“臣,举荐骠骑大将军孙胜”。
“其余人以为呢?”
“臣等举荐骠骑大将军孙胜”众卿一齐说道。
“可是骠骑大将军前几日在涂州剿匪中受了重伤,恐怕emmm”太子说道。
“那太子以为呢?”
“儿臣有一人举荐”太子说道。
“谁?”
“公孙起,白砚谨!近日,他屡次前往前线,屡战屡胜,臣以为他可以前往涂州剿匪。”
“公孙策的外孙?没想到公孙家还能出来一名武将。就他吧!如果他要是未能荡平蛮夷,就不用活着回来了”。昭和帝本就不喜公孙家,所以当然可以派他前去,要是他未能荡平蛮夷,就可以将公孙家知罪。
随即,圣旨便到了公孙府。
公孙一家人全走出来,跪下接旨。其中一个少年,五官精致而立体,仿佛是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坚毅与果敢,剑眉斜飞入鬓,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武之气。眼睛深邃而明亮,仿佛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当他凝视远方时,那双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直视未来的战场。德顺公公宣读完圣旨后,将圣旨给到白砚谨的手中,眼睛一撇,看到眼前这个少年,明明十几岁的年纪,除了帅气,气质还十分沉稳,镇静。白砚谨鼻梁高挺而笔直,为整张脸庞勾勒出完美的轮廓,使得他的面容更加立体而深邃。嘴唇紧抿,线条分明,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与果决。这位少年将军,无疑让公公内心生起一丝惊讶与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