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普通孩子成为英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心态调整法(一):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 案例:这个第30名是不是你自己考的?

当孩子提不起精神学习,甚至厌学,而父母也深感失望时怎么办?首先要让孩子搞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首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难道自己还不认识自己吗?还真不好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德尔菲神殿的石碑上,刻着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人类与生俱来、常说常新的话题,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根据我和许多学生及其父母打交道的经历,学生在心态上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是经常发生的情况,也就是说这是在自我认知上出了问题。什么叫自我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如果在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个体的反应方式,限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举个例子:

有个女生读初一时,在班里考第一名。这本来是件好事,可她的家长四处去说,跟亲戚们说,跟朋友们说,回到家还不忘提醒一句:下回你还得考第一名哟!孩子由此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想赢怕输!

第二次考试,女生在班里考了第5名,顿受打击,觉得自己落后了,辜负了家长的期待。而家长也没有正确对待这件事,没给本就非常难过的女孩所需要的鼓励,反而责怪孩子,孩子的心理防线顿告失守。

从此,这个女生内心就蒙上了一层阴影,每次考试都想考第一名,可背上这么个沉重包袱,又怎能考得好呢?每次都想考好,结果每次都没考好,越是没考好,心理包袱就越重。最后,女生觉得老师、同学和家长都瞧不上自己了,她不堪重负,甚至心理失调,内分泌紊乱,一开学就起一脸青春痘,一放假青春痘就消退了。

转眼又快到期末考试,家长找到我,说女儿已经在班里排第30名了,让我一定要帮帮她。

我见到了那个女生,美丽的脸上长满青春痘,还有一层淡淡的哀愁。我问她:最近这次考了多少名?

女生低着头,细若蚊声:第30名。

我又问: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吗?

她想了想,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初一时考了第一名,可是之后我每考一次试就后退一次。看到父母越来越失望,我内心特别愧疚,觉得对不起他们。到现在,我已经掉到了第30名,都不知道该怎么学了。

我问:你觉得你在班里应该是个什么水平?

她说:老师,我觉得我在班里至少是前5名的水平吧。

我问:有没有想过你就是第30名的水平?

她说:我从来不相信自己那么差。

我又问:那这次第30名是谁考的?难道是别人替你考的?

她说:是我自己考的。

我说:既然是你自己考的,你为什么不承认这就是你的水平呢?

她坚持说:因为我觉得自己不会差到那个程度。

我说:首先,你必须面对这个事实,这个第30名是你自己考的,即使这是一个比较差的成绩,它也是你考的。你明明考了第30名,却不承认自己是排在第30名的学生,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又问:你们班第28名是谁?你分析一下那个同学哪一门功课比你好。

她就在那儿念叨:他的数学不如我,他的英语也不如我,他的语文更不如我了……最后的结论是:那个考第28名的学生哪一门都不如她。

我就笑了:你想想,一个哪一门都不如你的学生,竟然考得比你好。今天你把自己的问题找出来,学习问题就解决了。

她又想了想说:我的问题可能就是,每次考试都想考好,结果每次都因为高度紧张而考不好。

我说:就是这样。你曾经考第一名,这充分说明你的聪明和你的潜能。现在之所以考到第30名,不是因为你智力不高,也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好不好?

我接着说:还有一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我给你个目标,你超过那个第28名的同学,行不行?

她信心满满地说:老师,我超过他太容易了!

我说:好,你下一次考试的目标就是超过他,行吧?

她点点头。一个月后,她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期末考试超过了那个同学。

她又问我:王老师,你说我下一次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说:你下一次的目标就是再前进两个名次。

她问:老师,我想提升五个名次,行不行?

我说:你能提升五个名次那更好了,但不要那么急,我觉得你能提升两个名次就够了。

事后,我跟家长说:女孩内心情感细腻复杂,以后不管你们有多么希望她考第一名,都要把这个念头埋在心里,遇到成绩起伏,你们要多宽慰多鼓励,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把目标放低,让她一步一步来。积跬步而行千里,取得小胜,尝到胜利甜头,便能激发她取得更大胜利的信心。

没多久,女生高兴地告诉我,她已经考进前20名了。再后来,是前15名、前10名,最后回到前5名的位置。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如果一个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反之,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就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面对压力的反应方式就会不切实际,招致挫折。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最大的对手。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是要培养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对待自己。

2.你不会总是第一名

· 案例:“当学生十多年来的第一个不及格”

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接手人大附中高中(03)12班做班主任的情形。这个12班是数学实验班,我教数学,又是当班主任出身,就顺理成章地接了这个班。有人说:你那个12班是人大附中最好的班级,人大附中是北京最好的高中,有最好的师资、最好的生源,学生心态上和自我认知上能有多大问题?其实,成绩差的学生有心态问题,成绩好的学生也一样。

12班学生高中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记录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后来结集成册。下面是几个12班同学回忆刚上高一时自己心态产生落差的摘录:

林旭同学:开学后第一章集合函数的测验,提前做完而兴冲冲的我,却得到当学生十多年来的第一个不及格,是我至今也无法接受的。

肖盾同学:我在北京七一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优秀,担任大队长。后来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此时学习成绩沦为较好……

李博同学:自从升到高中之后,我便感到了一种压力,在班级里,我的长处难以显露,我的短处却暴露无遗……

那时,许多学生父母找我,怨声不绝于耳。有家长说:王老师,我孩子小学、初中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一上高中就退步了!还有家长说:以前我孩子在年级里都是数一数二啊,现在也就算个中等生吧。成绩下降,孩子本来就有挫折感,现在家长们又是这样不淡定,这样焦虑,在孩子跟前一脸愁容,一肚子牢骚,甚至责骂孩子,负面情绪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我跟这些父母说:你们能这样想吗?北京能进人大附中的学生已经是凤毛麟角,可谓各路身怀绝技的高手。你不能老是看小学排名、初中排名,然后衡量下来,就认为他现在落后了。这是什么尺度?这个尺度就不对。你们老是给孩子弄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用这样一个达不到的目标去要求他,他往目标奋斗的过程,就成了遭遇挫折的过程。你们用一个错误尺度,得出一个错误结论,再用这个错误结论来证明孩子不行,最后孩子连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这怎么行?

我说:不要停留在孩子最高光的时候。过去的第一名和现在的第一名没有可比性。如果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第一,只能是第一,那我们班55名同学,岂不是要产生55个并列第一?这可能吗?冠军只有一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不会总是第一,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人生不是简单的竞技场,其实也不用事事争第一。

我说:从现在起,咱们父母要把过去忘掉,孩子的起点,就从第10名、第20名,甚至是第30名、第40名开始。

我一方面跟学生父母坦诚沟通,采取现实的教育态度,另一方面在教学上也想出一套办法。高中数学第一课内容是集合函数,一般教师也是从集合函数讲起,而我不打算这样按部就班地上课。面对学生们当下信心不足的问题,我调整了上课的方式,第一课叫作“大话数学”。为避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之嫌,我还是援引同学们的回忆文章吧。张子龙同学是这样写的:

老王(学生私下叫我老王)有句名言:学数学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秋季高一开学,我们上第一节数学课。我们知道,王金战也是我们人大附中数学竞赛的辅导老师。课前我们猜想,王老师功力如此深厚,讲课一定是博大精深。

可是他一上来,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大话数学。就在这一堂课里,他不仅把高一的数学内容涉及了,甚至连高三的内容都涉及了。他讲的内容概括起来一句话:学高中数学很简单,也很快乐。他说,立体几何很简单,高考必考,所以是你的必拿分。他说,三角函数比较难,可是只要你入门就比较简单了,把公式理解记会了,多做点儿题肯定没问题。他还说,函数最难学,高考中会有一个10分题,你用我的方法,至少也能拿个6分,大不了都扔了,少10分,你高考也能拿140分(高考数学150分),一点儿不影响你去清华、北大。

说实在的,我们人大附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是选拔上来的,个个学业优秀,身经百战,但我们还从未领教过老王这种上课方式……

写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要自卖自夸一下。我们中学有许多优秀数学教师,但像这样上高中第一堂数学课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我这么讲课,校长没有要求,教研室没有要求,教学大纲更没有要求。那我为什么这么讲?我并不是刻意追求别出心裁、高深莫测,当我发现一些学生有挫折感,有畏难情绪时,我就针对这些问题,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目的是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建立信心,好从自己的位置向前进发。

讲这段经历,我也是想给学生父母们教育孩子一些启发。一是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认知,站在自己适当的位置上不断进步;二是在教育孩子时要有新思路、新语言,别张口就来,别老生常谈,让孩子听而生厌。成功的家长总是肯动脑筋、肯花心思,讲些让孩子听进去的话,跟孩子一起成长。

3.认识自己,逼到绝境而后绝地反击

· 案例: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孩子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考。中国的老子也有一句名言: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之路总会遇到各种挫折。或早或晚会遇上一段心理的黯淡时光,这段黯淡时光也许很短,也许挺长,也许反反复复,不免令人灰心丧气。我们做教师、做家长的,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帮助孩子强化自我认知能力,建立自我评价体系,然后坚定心态走自己的路,不必太在意有多少人怎么看怎么说,如古人所言: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12班里有一个男生,学习不好,一度陷入严重的心理危机。他违反校规,差点儿被学校开除,而最后从挫折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最终考进北京大学。

有一天夜里11点,我突然接到刘彭芝校长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原来,有一个男生想转到我班。接不接这个男生呢?我了解到,这个男生高二时从外地转到我校,由于没能及时调整心态,上课不认真听讲,乱说话,让老师没法正常讲课。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也做过耐心说服,但收效不大。期中考试,他居然伙同其他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此事发生后,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还有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孩子听不进去,痛不欲生,深夜12点离家出走,家长及亲朋好友找了一夜也没找到。

这件事惊动了校领导。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毛病太多,校方决定劝其退学。为慎重处理好这件事,刘校长把学生及其家长叫到办公室谈话。从下午5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家长一再恳求给孩子一次机会,但他在原班已没法再待下去,便考虑转到我的班里。校长发话,我只好硬着头皮接下来。

进班之前,我与男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谈话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学生还有些长处,他喜欢数学,参加过数学竞赛,作为数学老师,我对数学好的学生本能地有好感。另外他还有点儿艺术特长,受过唱歌训练。我这个做教师的,最注重孩子身上的长项,只要有长项,我就觉得有教育的余地。我也谈到了他的纪律问题,他表示一定严于律己。

可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个学生后来写过一篇回忆文章,叫“人生苦短重梦醒”,记述了这段经历:

我进12班以后,被同学们的成绩吓傻了。这哪儿是人啊?他们不光竞赛厉害,而且其他各科在年级也名列前茅。真是自惭形秽啊!虽然同学们从开始就对我挺友好,但由于上半学期我没好好学,有些课程根本就接不上,再加上考试测验中,我除数学外几乎全不及格,从那时起,便在学习上失去了刚刚有的一点儿自信,天天郁闷得喘不过气来。不久后,又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状态,家长领着我看过许多心理医生及教育专家,都不见效。

此时,这个学生的心态是又自卑,又痛苦,又脆弱。

根据我自己的“差生”体验和多年观察,成绩落后的学生,心理负担其实是最重的。比如每次考试都考倒数的,同学会瞧不起他,甚至有的老师也瞧不起他,回家家长再批评训斥,再唉声叹气,你说这学生所受的心理折磨,是不是远多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

所以说,学习落后的学生是同龄人中最痛苦的。别看他们不学习、不在状态,其实他们内心很煎熬。一个高中孩子,谁不想学好呢?他闲着舒服啊?在班里他老是排名落后,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和自责,所以心理负担最重。

这个同学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此时我就提出回老家济南补课。父母考虑到我的基础太差,以及几近丧失的自信心,认为换个环境可能会好一些,所以也同意了我的要求。

可没想到,回老家离开父母后就失去了监督,我变得更加颓废,天天沉溺于上网,抽烟喝酒,还常常打架斗殴。高二过去了,我除了数学以外什么都没学着。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待在家里抽着闷烟。天色阴沉沉的,屋里一片昏暗,整个世界仿佛就剩下我一个人,独自承受着失败的苦楚和无助的伤感……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这个男生又回到北京,回到我的班里。

高三第一次考试前,这个男生来到我跟前说自己生病了。你看,他都不敢参加一次普通的考试了。

我说:这次考试你觉得能考多少名?肯定是倒数第一,是吧?

他点点头。

我说:你这个情况不倒数第一,其他同学能心理平衡吗?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你还怕考倒数第二吗?

他想想,觉得是这么回事。这样,他就硬着头皮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并以绝对劣势名列班级倒数第一。

可这个男生没有放弃,经过一个月发奋努力后,在10月的月考中,他和倒数第二名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在月考的总结中,我就开始表扬他了,我说:你们看人家这个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一共要经过8次大型考试,如果你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学生被我表扬得晕头转向的,站起来说:老师,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我说: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要为你自己的郑重承诺负责。

得到鼓励后,这个男生就以拼搏的心态投入学习。我细心关注着他的每一点进步,寻找他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在课外活动中,也鼓励他发挥特长,增强他的自信心。

对于这样的“差生”,我认为当班主任的,有时候就要拿放大镜去寻找他的优点。当然,他的优点也必须是真实的,而他也并不认为你是为了表扬而表扬。实际情况是他确实有优点有进步,没被别人发现而被你发现了。在学生心里,班主任老师说话总是有分量的,你的一句表扬鼓励,就会让这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热血沸腾,于是对你更尊重。尊其师则信其道,他尊重你了,就更能听进你的话,心态就越来越好,学习效率也就上来了,奋起直追,绝地反击就有了可能性。

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他便将自己的年级排名提高了161个名次,这次提高让他看到了自身的潜能,以后的学习变得更加废寝忘食。后来,他已达到非北京大学不考的地步。这个男生对我说:王老师,有了在咱们12班一年的经历,我觉得我可以应付今后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困难。我原来没有想过能考进北大,但我打算好了,如果今年考不上北大,就哪儿也不去,明年我会再拼!

但以他的基础和所剩无几的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考虑到他的艺术特长,我便鼓励他参加艺术特长的测试。专家测试后,说有希望。他便突击进行了准备,最后在北大艺术测试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并与北大签订了协议。那时候还有特长生政策,特长生政策中有一条,可加50分。这个男生高考发挥良好,又有加分,最终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怎么教育孩子?教育的真谛在于因材施教,让孩子面对自己,面对困境,面对竞争。当我们引导和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有无限的可能性,甚至能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