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旅人之歌
重回1978年,李子成感受到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在复苏的生机,是那么的令人澎湃。
直到李香兰站在眼前,他才赫然发觉,滚滚的历史潮流原来并不远。
这个应该出现在史书中的名字,如今幻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显得那么不可思议。
“您是李香兰女士?”
张德宁的尖叫声打碎了李子成的畅想。
不怪张德宁如此激动,因为他也是如此。
毕竟李香兰这个名字,是中国电影和中国音乐绕不过去的节点。
虽然这个人的身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争议,虽然她的作为难说好坏。但往事已矣,如今重头再看,反而颇具研究价值。
和其他人不同,李子成反而知道,李香兰回到日本后的所作所为,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不说她为了中日友好所做出的努力,单单她反对参拜厕所这一点,就足以令人对她表达敬意。
“这位漂亮的姑娘也是长影的人吗?”
重游故地,李香兰心情很好。
张德宁双眼都在放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狗仔队挖到了大新闻呢。
“我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可以对您进行个采访吗?”
她浑然忘记了来长春的目的,将李子成抛之脑后。
李子成才值几个钱?
要是燕京文艺上能刊登李香兰的采访文章,才有爆炸效果呢。
“这位同志,未经允许,不可以采访。”
旁边的中山装又上来了,目光里的审视依旧强烈。看那样子,估摸着是装作外事部门的特别人员。
至于是做什么的,不可说、不可说。
想想也是,李香兰这样的外国友人必须得谨慎对待才是。
张德宁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吓的脸色一白,不敢再乱说话了。
她知道,过后不但是她,就连燕京文艺都得接受审查。
“这位同志,没关系的,我们只是巧遇。”
李香兰显然也对中国的情况很了解,主动开口,替她解了围。
那个外事部门的人见此,也就不再说什么,而是退到了一边。
李香兰反而对李子成和张德宁好奇起来。
毕竟一个是长影子弟,一个是京城的编辑,无论怎么看也是八竿子打不着才对。
“看你们的样子,是在做采访吗?”
明显看的出来,张德宁有点怯了,李子成便主动道:“我侥幸发表了一篇小说,得燕京文艺看重,想要转载。张编辑过来,一是为了得到我的授权,二来也是对我进行一个采访。”
夏珮杰在一旁补充。
“这小子如今可了不得,不但成了作家,还做了我们长影的编剧呢。要不了多久,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就要问世了。”
李香兰惊讶不已,其他两个日本人在高山英子的翻译下也是惊叹连连。毕竟就算是在日本,十八岁的作家和编剧也是令人惊艳的人物。
“还记得,我第一次在这里拍电影,也是十八岁。当时就是王老师担任的摄影,对吗?”
李子成的年纪,让李香兰想起了过往。
王启珉笑道:“是啊,四十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你努力装作中国人的样子,其实呢,大家都知道你是日本人。”
“纳尼?你们都知道我是日本人?”
李香兰很惊讶。
蒲克、夏珮杰、白玫全都一起大笑起来。
“是啊,我们都知道,只有你不知道。”
李香兰愣了片刻,随即也笑了起来。
“你们瞒的我好苦啊。”
她转向李子成和张德宁,邀请道:“既然遇见就是缘份,不如一起划船,畅游南湖如何?”
张德宁没敢说话,小心翼翼地看向旁边的两个外事部门的人。李子成却知道不会有大问题,再说了遇见李香兰这么个传奇人物也是难得。
“好啊,正好听听您说以前的故事。”
于是一行人弄了三艘船,泛舟于南湖之上。
船到湖心,李香兰指着断桥的残垣道:“我记得我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这座桥上,也是王老师拍的。只可惜,我回来了,桥却不在了。”
王启珉年纪也大了,说起回忆不免怅然。
“那时你站在桥上唱歌,好像也是这个时候,那歌声我至今还记得。”
李香兰的眼角已经湿润,情之所动,缓缓开口。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当年周璇的名曲,她也是唱过的。此时再次唱起,又是别样滋味。
恐怕她也没有想到,一去就是多年,余生还能重回。
三艘船上静悄悄的,都在听她的歌声。
谁都知道,随着她的年纪越来越大,想要听她唱歌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张德宁只恨自己的手中为何是照相机,而不是录音机?
这要是将李香兰的现场录下来,都能当文物保存了。
湖面宽广,声音及远,也被别人听到了。
有一艘船靠过来,找的人却是李子成。
“这位小同志,又看到你了。上次你唱的歌真好听,能再唱一次吗?”
原来是上次在这里听到他唱歌的人。
李子成歉意一笑。
“实在对不住,今儿个要陪客人。下次有机会吧,各位见谅。”
对方也看出来了这边的阵容不一般,尤其是那两个外事人员的眼神很锐利,足以令人退避三舍。
不但如此,他们还直接上岸,离开了这里。
偌大的湖面上,只有他们这些人,难免寂寥。
那个日本男人环顾四周,突然感慨道:“原本以为来到了这里,可以感受到令人鼓舞的革命热情。难道……这里也变了吗?”
说话的时候,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好像随时都会哭出来一样。
李香兰怕大家误会,赶忙道:“川上君曾经是C军的一员,一直受到这里的感召。只是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因此才有些激动。”
蒲克等人似懂非懂,李子成却唏嘘了一声。
想想也是,这个时候能够来访华的,肯定都是那边的Z翼人士。
他们将这里当成了圣地,当成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但时过境迁,他们失败了,再看到中国的改变,才有些接受不了吧?
无论如何,那都是一群值得敬佩的人。
“川上君,革命精神是不会熄灭的,只会以另一种形式永恒。最起码,你们曾经做过的,哪怕只是一段旅程,也会被永远记得。”
本来不想唱歌的,但是有感而发,李子成的声音突然激昂起来。
都说男人会有男人的故乡
都说女人会有女人的归宿
一无所有的只有流浪的人们
只有归途不知在何方的人们
把爱传扬吧
给那独自流浪的旅人……
在场的人全都大吃一惊,浑然没有想到,他演唱的居然是日文歌曲。最重要的是,这首歌的曲调是那么的令人热血沸腾。
李子成却目视远方,手掌拍打着船舷来提供拍子,思绪也和那些战斗不屈的人们融合到了一起。
纵然那段往日逝去
梦想依旧不会消逝
请君高歌吧
为我放声高歌吧……
那位川上君脸上的泪痕依旧,但是瞳孔里已经满是往日的热血。显然,这一段歌词唱到了他的心坎里。
真是没有想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没有忘记他们,甚至在大海的彼岸在为他们诵唱。
这个时候李子成的节拍已经如同战鼓,狂热的拍打让手掌通红刺痛也在所不惜,身下的湖水为此而溅起了浪花,每一朵都应该记忆着那些奋斗过的号角。
他的歌声更是狂暴,好像冲锋号一样充满了力量。
据说西方会有西方的正义
而东方亦有东方的真理……
除了张德宁不会日语,这里的人全都会。这两句歌词一出来,所有人都仿佛披上了铠甲,拿起了长矛,哪怕只是一个唐吉可德,也要对风车发起无畏的冲锋。
歌声,已经不再是李子成自己的了,而是变成了合唱。
无法忘记无法忘记因为这里仍有牵挂
纵然那段往日逝去
梦想仍然不会逝去
请君高歌吧
为我放声高歌吧……
这万众合一的歌声直冲云霄,勾连起了过往和未来。
就连那两个外事人员也忍不住轻声哼唱,目光里满是回忆的温柔。
毕竟……
我终将远去,但理想——不朽!
“子成君,万分感谢!万分感谢您的歌声,这样的声音不应该只有我一个人听到,应该告慰那些战斗过的灵魂。请您允许,让我将这首歌带回日本,我一定会找最好的歌手,让这样的歌声响彻东瀛。”
一上了岸,那个川上君就缠上了李子成,一边不停道谢,一边发出了恳请。
李香兰为双方做了介绍。
“川上君的叔叔是雅马哈公司的社长川上源一总裁,一定可以让这首歌发扬光大的。子成,你可以答应他的。”
雅马哈音乐?
听到熟悉的名号,李子成也不禁感慨,命运如此巧合。
如果将这首歌交给雅马哈公司,那个北海道的声音还是会唱响这首战斗之歌吧?
川上君却误会了,忙道:“我知道这样的歌曲十分难得,我可以支付百万日元的费用。”
李子成回过神来,笑道:“川上君客气了,这样的歌曲当然适合在日本发布。不过……”
不过你既然提到钱了,那我也不能不要。
“不知能否换成美元?川上君也知道,目前日元在中国的汇兑还没有展开。”
虽然日本近些年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日元对李子成、对国家都没有什么用处,远不如美元实在。
尤其是他在谋划出国留学,更加需要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