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威四海小邦臣服,誉满京特封国公
大顺24年春,马元帅名满天下,威震四海,不少邻邦小国,前来朝拜,上表臣服,言愿纳贡称臣,永世修好,互通商贾。
国内一片沸腾,马元帅安排好边关各要塞,带百名亲卫,尊圣旨回京,先见圣驾。朝堂虽有奸佞之臣,亦不敢悖逆忠正之言,圣颜悦色,皇帝李威体恤其,征战15载,鲜少败绩,今年近六旬,许其面圣不跪,朝堂设座。念其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忠勇可嘉,加封庆国公,爵位世袭。食邑三千户,赐京郊良田百亩,黄金万两,蛮夷小国,贡品若干。国公府修缮未完,特许其暂住西郊行宫,待府邸修缮完毕后,再行搬迁。
御史大夫徐忠,吏部尚书曹勉,户部尚书高达,礼部尚书史为鉴,纷纷出列,言明封国公之位,恩赏已是天大,暂住行宫实为不妥,于礼制不合。
皇上闻言面露不悦。
庆国公惶恐出列跪伏,高声放言:万岁万万不可,臣身为兵马大元帅,已是位及人臣,驻边关,驱蛮夷,卫国江山,乃成平生之志,此生有幸,得圣恩知遇,才遂生平之志,尽分内之事,因之庆国公之位,万万不可。西郊行宫内宫部为陛下所修,臣万不可越雷池一步,有悖君臣之礼。请陛下收回成命。
帝曰,朕坐拥天下,一言九鼎,且有功安能不赏,为世人所诟病,赏罚不明,国之大弊,庆国公是要天下人骂我昏君吗?
庆国公急忙说臣不敢,臣不是这个意思。众臣亦是,窃窃私语不绝于耳。
皇上操起镇纸,言说众卿家入列,庆国公满门忠烈,其父马阐坤,起于大乾乱世,扶先帝,救黎民,虽十战九输,非其之过,时先帝,潜龙之势,识者良少,军队虽多忠良之士,然常以少抗多,屡败屡战,辗转多地,终将军威名乍起,从者日增,其旧伤复发,常言还想为江山社稷,再出一份力,现军需充足,是时候多打几场胜仗了。然天妒英才,郁郁而薨,年四十又三。及先帝荣登九五,追封镇国大将军。
庆国公自幼尚武,喜舞刀弄棒。先帝闻之,榜募高人不得,传言玄野子(大乾王朝四大名将,第一位平西大将军战技胜,第二位扫北大将军孙海潮,为其徒孙,这二位的武功镇东和镇南大将军只能望其项背),隐于美人山,屈尊礼贤多次,始允指点一二,后见庆国公意志坚定,为人敦厚,方收为弟子,终日山水为伴,粗茶淡饭,习得兵书战策,耳熟能详,18般武艺样样皆能,尤以一杆长戟贯绝古今。先帝崩,朕执玺,边垂四面,时常有外夷骚扰,侵袭,更有甚者,夺我城池,戮我百姓,侵我妇孺,奴我孩童,罗刹国从西侵入,一时势如破竹,连破六城,国内名胜正鉴尔湖,亦被其侵占,辱我侏儒,辱我国威。众将不敌,文臣多言和,朕所不愿,遂以丞相之策,设灭刹大元帅之位,天下武者共争之,庆国公横空出世,不负众望,15载争战,今日四海清平乐。庆国公当之无愧。
此事就依朕所言,休要再议。
下朝后,皇上拟旨印玺,命御前太监,前去将军府传旨。
命暗卫统领安排两个死士,分别监视,将军府,西郊行宫,此事需秘密进行,切不可被察觉,如有异常,立即来报。
古今难测帝王心,正所谓
年少还是太轻狂,
不懂朝堂,不懂朝堂。
错把真心付帝王,
灭刹岁月惊又险,
绝世武艺绝世功,
六城何须十五载,
若无监军掣我肘,
不妨一年收两城。
千般难测帝王心,
昨兮可信誓旦旦,
今兮能兔走狗烹,
若非宫中有旧识,
稍有差池行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