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遗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14/53102814/b_53102814.jpg)
第54章 立军令状,欲立威
“有何不敢!不过就是一群残兵败将罢了,我岂会惧怕他们?”
向条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此时的他正值青春年少,英姿飒爽,浑身散发着豪迈之气,自然不愿意示弱于他人。
“既是立下军令状,那倘若我成功阻拦了,结果又将会怎样呢?”
向条突然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问道。
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分明就是诸葛瞻使出的激将法,但他依然决定正面应对。
也可借此拉诸葛瞻下来。
若是其本本分分,不左右军事,将士立的功,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也无妨。
“你若真能阻止成功,本军师自会上奏陛下,为你邀功请赏。可要是失败了呢?”
诸葛瞻的语气同样强硬,毫不退缩地与向条针锋相对。
“不,我并不需要什么请功赏赐。身为将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乃份内之事,怎敢居功?”
向条坚定地摇了摇头,紧接着说道,
“如果我仅用五千将士便能将这支残军尽数歼灭,那就足以证明你指挥无方。从今往后,请军师莫要再对战场上的战事横加干涉、胡乱指点。当然,如果最终我未能做到,那么一切任凭处置,绝无怨言!”
诸葛瞻毕竟没有任何战绩拿出手来,年幼而身居要职,这是误国之举。
一个八岁幼童,口齿都还未清,何如指挥军事行动。
这不是罔顾家国吗?
诸葛瞻不出来瞎指挥,向条也不会多说什么?
诸葛亮的面子是要给的,但是涉及到国体,这是向条万万不允许的。
他现在针对的不是诸葛瞻,而是就事论事。
“文豹啊,莫要多言了,此事乃是我所决定,你速速调遣全军前去布防吧。”
蒋琬一脸严肃地说道。毕竟事情都发展到立下军令状这般严峻的境地了,他又怎能不出言制止呢?
说起向条与诸葛瞻二人,蒋琬可是对他们知根知底。
此二者皆继承了其父辈的才能,实乃国中的稀世之才。
这军令状一旦生效,无论是伤到其中任何一人,那都将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诸葛瞻,年纪不过八岁,却已然能够洞悉天下局势,甚至还可以做到运筹帷幄,料敌机先。如此天赋异禀之人,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向条,如今亦是初露锋芒,不仅智勇双全,更是敢于仗义执言,直抒己见。
面对蒋琬的劝阻,诸葛瞻却是轻轻摆了摆手,朗声道:
“先生不必担忧,我心意已定!”
向条少年得志,自然也有那么一丝傲气,向条对自己有所不服,倒也在情理之中。
“这……罢了!”
蒋琬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自己已无法继续劝说道服眼前之人。
他抬起头,目光紧紧地锁定在向条身上,试图以眼神传递出警告与劝阻之意,期望对方能够明白其中利害,知难而退。
然而,此时的向条却仿若未察一般,依旧坚定地站在那里,毫不退缩。
蒋琬深知诸葛瞻向来深谋远虑,此次安排必定有深意。
如今向条如此执意而为,不是往刀口上撞吗?
五千人的兵力对阵区区三千残军,从数量上来看,想要取胜自然是易如反掌。
但若是想要将敌军全歼或者尽数俘虏,那难度系数太高了。
就在这时,只听得诸葛瞻朗声道:“好了,时间紧迫,有先生和众将士在此做证,就无需立字据了。”
闻听此言,蒋琬心头不由微微一松。心想既然不立字据,那么严格意义上来说便算不上正式的军令状。
如此一来,即便最终行动失利,事情或许尚有转圜的余地。
因为一旦立下军令状,若然失败,则必然会受到严厉惩处,轻则革职查办,重则性命难保。
就算侥幸保住一命,恐怕也得脱层皮不可。
见此情形,向条向着蒋琬、诸葛瞻拱手行礼道:“好,长史,军师,那末将就下去布置了。”
说罢,他恭敬地点了点头,然后躬身缓缓后退几步,转身离去。
看着向条远去的背影,蒋琬不禁眉头微微皱起。
“思远,我知道你要立威,但是向文豹是蜀汉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到时,还希望你手下留情。”
“而且,这也不能全怪他,其也不知思远你之才能,你之思虑,其单纯的以国事为重。”
待到向条远去之后,蒋琬开口为其求情道,他怕诸葛瞻不了解向条之为人。
“先生勿忧,我有查天下大势之能,岂能无识人之慧,向文豹忠勇可嘉,我岂会怪罪于他,只是要委屈他一番了。”
蜀汉二三代之中,抛去忠义之外,单论能力者,屈指可数。
诸葛瞻也是能做到如数家珍了。
无外乎就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糜竺之子糜威糜照、霍峻之子霍弋、傅彤之子傅佥以及向朗之子向条。
另外几个有能力的,都是早逝。
蜀汉所剩下的家底,也就这点了,诸葛瞻怎么还能去霍霍。
“那是我多虑了,既然思远你敢下军令状,那也就说明,文豹不能全歼之,可要布置何后手?”
蒋琬不是没有主意,而是他现在的提议,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诸葛瞻的布局。
“有劳先生,遣派一得力战将前往,守住防线,不能让逃兵逃出,现在吕岱、潘濬的主力还未消灭掉,却后续的大军也还未至,过早的暴露我们的意图,恐生变故。”
诸葛瞻小脸尽显严肃之色。
东、南、北各派人而守,不就是为了不走漏消息吗?
“蒋斌,可否担的此任?”
蒋琬开口道,举贤不避亲,现在军中能,能信任交付军务的,也不能算太多。
“可,先生与我,也是无事,就随军在去看周围的地形吧。”诸葛瞻点头。
蒋斌乃是蒋琬之长子,在能力上,比其父差的可是不是一星半点。
比起同辈的向条来说,也是远不如之。
到最后,蒋斌也未能像诸葛瞻、关彝、黄崇这般一样,以死殉国,而是开城投降了钟会。
一向比较下来,就更显得其的无能。
毕竟,为国而死,罪减一等。
但话又说回来,刘禅都投降了,他们也不能如何了。
不过,诸葛瞻还是对蒋斌没有太多的好感。
太堕蒋琬的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