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湮没在丛林中的古老文明
玛雅文明发源于中部美洲文化区的中心地带,分布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塔巴斯科)、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鼎盛时期人口总数达800万~1000万。这是古代美洲唯一延续3000余年而没有中断并发明了文字书写系统的印第安文明。但是,玛雅文明在公元15世纪欧洲人到达前已走向衰落,最后又经殖民者的摧毁性打击,那些宏伟的金字塔、殿堂、石雕和碑林统统湮没在莽莽丛林之中而长期不为人知。
19世纪以来,一些西方探险家和学者不断踏上这方土地,开始重新揭开玛雅文明的神秘面纱。尤其是近一个世纪来,他们通过考古发掘和对玛雅文字的成功解读,逐步拼接了古老文明的碎片,使玛雅文明在世人面前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
依据地理分布,玛雅文明可以被划分为三大区——南部高地、中部低地和北部平原。文明中心在这三个地区由南向北的依次演进,大体反映了古代玛雅文明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300年为玛雅文明形成期,这也是中部美洲文明的前古典时期。那时,南部太平洋沿岸、危地马拉高原和中部佩滕(Petén)地区,出现了众多的聚居村落,人们建起由土台、祭坛和石柱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玛雅文明的起源实际上先于奥尔梅克文明,但它又是在接受奥尔梅克文明影响之后开始繁盛起来,并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玛雅文化。公元1世纪,位于危地马拉高地的卡米纳尔胡尤(Kaminaljuyú,在玛雅语中意为“古老的地方”),由原来一个小聚落发展为在南部居支配地位的城邦,成为前古典时期玛雅文化的重要中心。城市面积达2平方千米,人口上万。人们在这里发现了公元前700年的灌溉系统。玛雅由于控制黑曜石的生产和贸易而拥有巨大的财富,统治范围远及20千米以外的地区。另一个重要中心埃尔米拉多尔,位于佩滕地区北部,是一个贸易中心,兴盛于公元2—3世纪,发展为中部低地地区最强大的城邦。遗址规模巨大,其中丹塔建筑群(Danta Complex)占地9万平方米,有的建筑物高达70米。
公元3世纪,文明中心从南部转移到以佩滕为中心的中部低地,玛雅文明进入古典时期。292年,蒂卡尔为纪念新国王的登基,竖立了第一块石碑,从那时起,蒂卡尔取代埃尔米拉多尔成为佩滕地区最重要的城邦。国土面积达25平方千米,人口6万。为统治者建碑之风很快普及开来,神灵崇拜为对统治者的个人崇拜所取代。通过这些石碑,蒂卡尔历时800年的王朝系列、39位国王得到了认定。石碑还显示,卡米纳尔胡尤和蒂卡尔等玛雅城邦曾经处在特奥蒂瓦坎的控制或影响之下。公元6世纪,蒂卡尔曾被卡拉克穆尔和卡拉科尔联盟打败,不久,又获得复兴。到公元8世纪,蒂卡尔城邦面积增至60平方千米,它的势力范围更扩大到方圆120平方千米,人口40万,成为地跨佩滕和伯利兹的区域性大国。据近年考古发现,曾打败蒂卡尔的卡拉克穆尔也是一个极有影响的城邦,一度成为地区霸主。这座城邦在30平方千米的中心地区建起了6200多座建筑,规模甚至超过了蒂卡尔,控制范围达8000平方千米,只是后来又败落下来。其他如西部城邦帕伦克,那里曾建立了一个著名王朝。帕伦克在国王帕卡尔统治时期达到顶峰。帕卡尔在615年从母亲萨库克那里继承王位,统治了近70年,直到683年去世。许多帕伦克的建筑物浮雕上记述了他的家世和他葬礼上的详尽的仪式。在一座金字塔神庙之下,留下了国王帕卡尔的陵墓,这也是玛雅最壮观的陵墓。东部文明重镇科潘创造的人物雕塑和著名的刻有象形文字的石头阶梯及金字塔神庙建筑群,其精美和宏伟程度不在蒂卡尔之下。古典时期的玛雅,经济发达昌盛,城邦互争雄长,文化绚丽多彩,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公元9世纪,兴盛了2000余年的玛雅城邦普遍衰落,象征昔日辉煌的金字塔庙宇、宫殿、纪念碑以及田园家舍,最终全部湮没在热带林莽之中。玛雅文明突然衰败,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根据研究,学界认为,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衰落是人口过多、自然灾害、战争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为了腾出土地种植农作物,为了制作做饭用的木炭,为了挖空树干做成独木舟,为了制造陶器烧火,等等,玛雅人大量砍伐树木,由此造成土壤流失,贫瘠的土地和其他农业资源养活不了不断增加的人口。在环境恶化的同时,又遇上了严重的干旱,由此造成农作物减产,食品短缺。在许多遗址发现的骨骼都显示出平民营养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平民和贵族之间、城邦和城邦之间爆发了冲突与战争,战乱不断,由此造成许多城邦瓦解。
当玛雅古典城邦整体衰落之时,北部低地即尤卡坦半岛又兴起了一些新的城邦,玛雅文明进入后古典时期。曾经流行的纪念碑不见了,文字更多雕刻在楣梁和门柱上。玛雅人不再突出对个人的崇拜,奢华墓葬以及壁画和陶器上的宫廷场景也消失了。雕塑和绘画中个人权威为群体形象所代替。可见玛雅文明在北部的复兴再一次表现出了它的生命力,其建筑及艺术形式虽不及古典时期那样雄伟壮丽,却显得更加典雅精致。
位于尤卡坦北部的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最强大的城邦,一度也成为中部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公元9—10世纪进入繁荣期,其核心区人口达5万,势力范围遍及北部广大地区。奇琴伊察由于控制海上贸易和附近优质食盐生产而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这一点可以通过从当地一口圣井中所打捞出的丰富工艺品得到证明:有来自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的金制圆盘与珠宝,来自南部低地帕伦克等城市的碧玉雕刻,来自西部墨西哥的铜制品,还有远至今新墨西哥的绿松石。这些珍品可能是通过贸易获得,或各地送来的贡物。奇琴伊察崇奉羽蛇神、查克穆尔神,建筑设计采用廊柱,宣扬武士和战争场面,显示了一种托尔特克的文化和艺术特征,因而被称为“玛雅-托尔特克”样式。[1]除奇琴伊察外,后古典时期影响较大的城邦还有乌斯马尔、玛雅潘等。玛雅潘是一个巨大的、修有城墙的城市,尤卡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要向居住在这座城市的玛雅统治者缴纳赋税。但是,到15世纪,一系列的暴动推翻了玛雅潘的统治,1441年,这座城市也被摧毁。此后玛雅文明陷入全面的衰败,到西班牙人到来时,再也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或组织。
[1]Teresa Rojas Rabiela (Directora del Volumen), Historia general de américa latina, Vol. I,Ediciones UNESCO, 1999, p.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