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宋朝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外交——如何通过“忽悠”来化解外敌威胁?

赵匡胤对外交的态度,和他的治国内政如出一辙:“能不动手,就尽量别动手。”外交上的“刀光剑影”,在他眼里完全是浪费资源。相比于派兵打仗、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他更倾向于用“忽悠战术”,让外敌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下屠刀,甚至还帮着他说几句好话。

这种“忽悠”,不是普通的满嘴跑火车,而是一种高明的“忽悠艺术”。它的核心逻辑是:让敌人觉得,和大宋交好,比打大宋划算得多。

忽悠战术第一步:先放下“我比你强”的姿态

赵匡胤深知,“强硬”是最愚蠢的外交态度。边疆的敌人,尤其是那些游牧民族,从来不吃硬碰硬那一套——你越强,他们越觉得你是块肥肉,非要咬上一口。而赵匡胤的策略是,让对方觉得,你不值得打,更值得合作。

“来,老兄,咱先坐下聊聊。”赵匡胤对这些外敌首领,总是摆出一副和善的模样,甚至有点“自降身份”的意思。他从不炫耀大宋的实力,而是尽量让对方感到舒适,甚至觉得自己占了上风。

比如,他曾经接见一位边疆的部族首领时,连正式礼服都没穿,反而摆上了一桌酒菜,对对方说:“兄弟,打仗费钱,咱们坐下来喝点酒,聊聊能省多少钱。”对方一听,果然觉得:“嗯,这皇帝还挺实在。”

赵匡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敌人觉得自己不值得当敌人,却很值得当朋友。

忽悠战术第二步:谈利益,不谈威胁

赵匡胤的忽悠,最妙的一点是:他从不直接威胁对方,而是围绕“利益”展开。他会拿出一堆看似合理,实际上对大宋极为有利的条款,向对方兜售。

比如,某次与北方游牧部落的谈判,赵匡胤直接抛出了一个“合作方案”:“老兄,你们不是需要马匹饲料吗?咱们大宋的粮草多得很,要不这样,咱们每年送你们几车,条件是咱们互不侵犯,顺便你们帮我们把别的部落挡一挡,行不?”

乍一听,这个方案似乎对对方特别划算:白得粮草,还能减少战争损耗。可实际上,这等于把游牧民族牢牢地拴在了大宋的粮草供应链上,吃人嘴短的道理谁都懂。到了第二年,这些人果然没心思来打仗了,还主动帮赵匡胤“清理门户”。

“忽悠的核心,是让敌人以为占了便宜,实际是让他进了圈套。”

忽悠战术第三步:把“威胁”变成“自豪感”

赵匡胤深谙人性的弱点——谁都喜欢听好话。他的忽悠艺术,还体现在如何巧妙地把敌人转化成自己的“吹鼓手”。

某次,一位外敌首领想趁着边境防守松懈,打大宋一个措手不及,结果赵匡胤直接派人送去一封信:“兄弟,我听说你们部族最近强大得很,连北边那几个老对手都被你们收拾了,真是厉害啊!我正好在京城宴请天下英雄,要不你过来喝杯酒,让大家看看咱们边疆的真正强者?”

这首领一听,顿时心花怒放:“嘿,大宋皇帝都知道我的威名了!”这场战役就这么化干戈为玉帛,对方甚至主动跟赵匡胤签了个“不打扰”协议,还顺便带来一些“珍稀礼物”,作为“友好交流”的象征。

赵匡胤把“夸人”用到了极致,他的逻辑很简单:“敌人越觉得自己被重视,越不敢冒险。”于是,威胁就这样变成了对方的一种“心理负担”——你越觉得自己强,就越怕失败被打脸。

忽悠战术第四步:适当“示弱”,再借势反弹

赵匡胤的忽悠战术中,还有一个绝招,就是适当示弱。但这“弱”不是普通的软弱,而是一种战略性的退让。

有一次,赵匡胤故意在谈判中表示:“咱们大宋最近财政有点紧张啊,真是不好意思,不然的话,我还想给你们多送些粮草呢。”对方一听,果然觉得大宋的实力似乎有些捉襟见肘,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提出了一堆无理要求。

赵匡胤表面上答应得很好:“没问题,老兄,我们再支持支持。”但回头,他就加大了对边境地区的防御,还派出了更多的间谍去了解对方内部的虚实。结果等对方准备动手时,发现赵匡胤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一场战斗还没开始,就被压制得毫无反抗余地。

这时候,赵匡胤再去谈判,话锋一转:“兄弟,你们是不是有点累了?不如再来杯酒,咱们好好合作。”对方立刻心服口服,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示弱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更好的反弹。”

忽悠的精髓:话术之下,是智慧

赵匡胤的忽悠,并不是简单的说辞,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他不需要动用武力,也能让敌人感到无形的压力;他不需要大张旗鼓,也能让对方主动向大宋靠拢。这种忽悠艺术的背后,是他对权力运作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明白,外交不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对抗,而是整合。通过一场场“忽悠战术”,赵匡胤不仅稳住了边疆,还让大宋的外交呈现出一种“软实力”的优势。

总结:忽悠战术,帝王的外交艺术

赵匡胤的忽悠战术,体现了他作为“懒帝”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他通过高超的话术,让敌人在心理上自我瓦解;通过巧妙的利益分配,让敌人主动成为盟友;通过示弱与引导,让大宋在外交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门艺术——“忽悠不是欺骗,而是让敌人看到一个他们想要的真相。”

最终,赵匡胤用他的忽悠艺术,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外敌的威胁,成就了大宋边疆的安定。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战争,不是武器的碰撞,而是心理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