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23)](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60/52790460/b_52790460.jpg)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的一致性论析——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
陶为群[1]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一、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的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份额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通常简称“社会再生产”)理论,在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公式得到集中体现。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公式可以为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份额的规范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研究提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是表示社会再生产中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两个部类的产品价值构成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一组具有特定结构的线性方程式。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里,社会生产部门划分成生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两个部类,分别记为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第j部类(j=Ⅰ,Ⅱ。下同)在t年初时点的总资本分解成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两个部分,分别记为和
。
和
都是每年周转一次;可变资本
带来剩余价值
。第j部类产品当中消耗的不变资本对于可变资本的固定不变倍数hj表示该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
与可变资本
之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比率,以ej表示,是第j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以
、
分别表示第j部类新创造价值、总产值,那么在每个部类内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产品、新创造价值(增加值)、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被下面的定义方程所确定。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1.jpg?sign=1738883804-2RY9uhRTRTPdx6JWDNUxILclwOVdLtvz-0-92ba57004ff231a797a272c8ee60e07d)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假定劳动者工资没有储蓄,工资全部支出用于消费,因此每个部类的剩余价值是形成本部类的新增资本和投资者的剩余价值消费的唯一来源。以
表示第j部类投资者把本部类的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对确定了含义的字母前面加符号Δ表示在当年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增量,于是形成剩余价值使用行为方程式,即式(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4.jpg?sign=1738883804-zfBtoK3ia9N2S8VMsGmiCd5QIsfhp4VQ-0-7e4fbfc51e3fc4f84c8fa217779a5395)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指出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的原有不变资本加新增不变资本再加投资者的个人消费等于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的原有不变资本加上新增不变资本。也就是需要满足两大部类之间产品交换关系式(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5.jpg?sign=1738883804-hZVnzZoX3BF2miM57ahGIFMrb3x39Qwp-0-cfa0bedd13c7bb6dba52505bf6b594a8)
将剩余价值使用行为方程式(2)代入式(3),得到式(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16.jpg?sign=1738883804-pxfX0Mk9FtxlmcSXN1Wm3QMFoBkrSDV8-0-6a0f1a4502dde2462b4d975dbe54cf46)
式(4)中的-
是第Ⅰ部类的总产品扣除两个部类的生产资料消耗之后的多余部分,在实物形态上是生产资料,是扩大再生产可用的全部生产资料来源,是相对既定的。扩大再生产的不变资本积累就是将相对既定的
在两个部类之间进行分割。所以,式(4)表明了两个部类的不变资本积累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不变资本积累平衡方程。根据式(1)每个部类的不变资本积累、全部资本积累具有固定比例关系,所以只要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积累平衡则全部资本积累平衡,因而可以把式(4)称为社会再生产的资本积累平衡方程。
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份额是两个紧密关联的理论概念,二者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将二者一同研究,便于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按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两大部类的新创造价值就是国民收入。第j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积累
都是工资,全社会劳动收入份额是两大部类工资对于国民收入的比率,以rw(t)表示劳动收入份额,有定义式(5)。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22.jpg?sign=1738883804-1LMqmpvnUcFo1F6ehEND3iUcaA32g8ud-0-d24e77b840b3d63460a970bc88c9426a)
第j部类的劳动收入份额是工资对于增加值的比率,为
。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25.jpg?sign=1738883804-KIbcWMehIzxOv6aVf9tiVeUCy4IhdWV3-0-25b5ecd7d90cd88a2060655fb491d20e)
将式(6)代入式(5)并根据社会再生产的定义方程式(1),可以清晰表明全社会劳动收入份额rw(t)是两个部类劳动收入份额以各部类增加值占全社会增加值比重加权的平均数,有rw(t),即式(7)。
根据社会再生产的定义方程式(1)和剩余价值使用行为方程式(2),表示第j部类的资本收入份额,有式(7)。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28.jpg?sign=1738883804-tE6uFCB7DPczx20KXXJDX2IQThH5FhpT-0-f35ce7acd2b93fbf7750bc0b5415692a)
社会扩大再生产是将剩余价值用作资本积累,成为不变资本积累和可变资本积累。以表示第j部类的剩余价值积累率,则
代表第j部类的资本积累,包含不变资本积累
、可变资本积累
两部分。根据定义方程式(1)有式(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33.jpg?sign=1738883804-7mjk4uvJmdJRBy693kRecKpIr4d7V4LI-0-aea75b44bff1782c57e45b2d07a4d652)
根据定义方程式(1)和式(9),得到变量替换关系式(9)。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34.jpg?sign=1738883804-d435RrZjWq1OVP0ZzTWGwsMEdnXqaXus-0-a2b274a8945f9f5c976947f52e8b459c)
由于在社会再生产公式里每个部类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保持固定不变关系,可以用两大部类新创造价值之间的比例总体表示两大部类之间的结构。φ(t)表示在t年初时点的两大部类比例状况,并且随着时间t而变化。两大部类比例φ(t)与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参数hj和ej共同体现了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系统的完整结构。
将变量替换关系式(9)以及两大部类比例φ(t)代入资本积累平衡方程式(4)并根据定义方程式(1),得到以两个部类积累率表示的资本积累平衡方程式(10)。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36.jpg?sign=1738883804-PIIgCaZdLy2iWcdFJNend2ZxPsDoqOpT-0-a2c22d673d834870db1b55366acfc0a2)
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需要两个部类的资本积累达成平衡,也就是满足资本积累平衡方程式(10)。式(10)表明两个部类的积累率互相依赖、互为约束的关系,如果二者当中确定了任何一个,另一个也就随之被确定。于是,可以把第Ⅰ部类积累率作为自变量,从式(10)获得第Ⅱ部类积累率
与第Ⅰ部类积累率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0.jpg?sign=1738883804-e5Tq4sIhRdgSNDNj1KI06lWZyEG9CGXN-0-7d6b5ce1b66b4ebdb2725c3b606cd471)
根据社会再生产的定义方程式(1)以及变量替换式(9),将第j部类的劳动收入份额,即式(6)改变为式(1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2.jpg?sign=1738883804-8vUSuZdgYxYQ6miUOW9ueUG32UI35V86-0-98ba39246a312f0be80066d2bdb506e6)
将式(12)代入式(7)并根据定义方程式(1)以及两大部类比例φ(t),得到式(13)。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3.jpg?sign=1738883804-67qBq08q3AFNmLlMg1dv0hZvysUrEiwG-0-0c2509224e652e566dee1ff51998d449)
将第Ⅱ部类积累率函数式(11)代入劳动收入份额rw(t)式(13),得到全社会劳动收入份额rw(t)与第Ⅰ部类积累率的关系式(14)。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5.jpg?sign=1738883804-8j0YqJSYzl3KddNfDm72ylmVDbZ1JoEo-0-859bc86e21428e13cccad89dedb155cb)
根据式(14)如果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即hΙ=hⅡ,劳动收入份额rw(t)不受第Ⅰ部类积累率的取值影响,简化为式(15),是相对既定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47.jpg?sign=1738883804-NVr2X9gFJrYn1mydrml0Ol6BsslbzBEw-0-cdd8338952d77e31cc710fcff5d4797f)
其经济意义是:对于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即hΙ=hⅡ的特别情形,不管由第Ⅰ部类积累率导致的总的不变资本积累在两个部类之间如何分布,全社会总的可变资本积累是不变资本积累的
;根据资本积累平衡方程式(4)全社会总的不变资本积累
是相对既定的,所以全社会总的可变资本积累也是相对既定的。对于hΙ=hⅡ的特别情形,根据劳动收入份额定义式(5)与资本积累平衡方程式(4)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定义方程式(1)和两大部类比例φ(t),也同样得到式(15)。
所以,无论是对于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相同即hΙ≠hⅡ的一般情形,还是对于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即hΙ=hⅡ的特别情形,全社会劳动收入份额rw(t)与第Ⅰ部类积累率的关系式(14)都成立。
劳动收入与资本收入之和就是国民收入即两大部类的增加值,因此社会再生产的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之和是1。以rk(t)表示资本收入份额,rw(t)+rk(t)=1。
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效果及其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
经济增长以投资为前提,投资效果系数一般被定义为新增国民收入与当年投资额的比率。刘慧勇(1985)提出,这样定义的投资效果系数,同资金(资本)有机构成、工资利润率(或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密切。
按照宏观经济理论,对于投资的定义是资本财货当年比上年的增加量。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劳动者工资没有储蓄,第j部类的工资和新增工资
都在当年消费掉而计入了消费。所以,只有新增不变资本
可以成为投资,只能够将来源于新创造出来的国民产品当中没有被人们消费掉的生产资料投资形成下一年新增的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的投资就是两大部类的新增不变资本
+
。以I(t)表示全社会投资,根据式(4)有投资式(16)。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57.jpg?sign=1738883804-rK8EjVabnSPJoDftY3JNwZTRBwVcpleQ-0-13e7f481d73f794c4418c9c8c3427b46)
第j部类新增的新创造价值反映了投资
所获得的效果,全社会新增的新创造价值ΔY(t)=
表示全社会投资产生的结果。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意味着全社会投资为正数即I(t)>0,ΔY(t)与全社会投资I(t)之间的比率
是全社会投资效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62.jpg?sign=1738883804-HFUiPjH3vkYo52iVXflcsCBuRhBTvpR4-0-f96aef0aec01da92055403890889034c)
将变量替换关系式(10)和第Ⅱ部类积累率函数μ(t)Ⅱ以及定义方程式(1)和两大部类比例φ(t)代入式(17),可得全社会投资效果与第Ⅰ部类积累率
之间的关系式(18)。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65.jpg?sign=1738883804-qwabCpcuOZJhUuhPLfXJJByeg1i7g1LS-0-afd1c8794aa3418619a5dadfe8a09316)
在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相同即hΙ≠hⅡ的一般情形下,第j部类的不变资本积累需要匹配的可变资本积累是
,所以由第Ⅰ部类积累率
导致的总的不变资本积累在两个部类之间如何分布影响全社会的可变资本积累,从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收入份额。根据式(14),在hΙ≠hⅡ的情形下,劳动收入份额rw(t)与第Ⅰ部类积累率
之间具有明确的函数、反函数关系,从而可通过式(14)获得第Ⅰ部类积累率
作为rw(t)的反函数。将从式(14)获得的rw(t)的反函数
代入下年经济增长率与当年第Ⅰ部类积累率
之间的关系式(18),得到下年经济增长率
与当年劳动收入份额rw(t)之间的关系式(19)。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74.jpg?sign=1738883804-xQ4cMsbgdjvbhKfwLFldV9NMjuakTGHJ-0-c26913e097d50cb69764c35183da5d2c)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75.jpg?sign=1738883804-kJTJeWsydci36YcHmCgfzvVlj7Y9oVeF-0-b3113d41c18aba99cb957bd4a77901c3)
第j部类新增的新创造价值与投资
之间的比率是该部类的投资效果系数。根据定义方程式(1)第j部类的新创造价值与不变资本之间的比率保持固定不变是
,也就是该部类的投资效果。在两个部类的投资效果相同即
的特别情形下,由式(19)得到全社会投资效果简化为常数
,和按照式(18)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所以,在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相同的一般条件下,无论两个部类的投资效果相同或者不相同,全社会投资效果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式(19)都能够成立。
将式(19)中的rw(t)替换成1-rk(t),就成为全社会投资效果和资本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具有一致性的经济机理
剩余价值用作投资者个人消费时根本不产生新增可变资本,只有当剩余价值用作资本积累时才产生作为劳动报酬的新增可变资本。所以全社会的剩余价值积累率越高劳动收入份额也越高,全社会积累率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收入份额的最重要因素。
全社会劳动收入份额rw(t)是两个部类劳动收入份额的加权平均数,因此两大部类比例φ(t)也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资本收入份额的因素。
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提高全社会的剩余价值积累率,而提高全社会的剩余价值积累率需要生产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于是需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已经有研究论证了可以通过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提高投资效果。因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既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也能够提高投资效果,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投资效果的共同路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具有一致性。
在两个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相同即hΙ≠hⅡ的一般情形下,可以通过投资效果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式(19),证实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具有一致性。
两大部类比例蕴含了既定的全社会总资本在各部类的分布结构,而既定的全社会总资本分布结构制约着各部类的资本积累,所以,各部类的资本积累必然受到两大部类比例的约束。这种约束由第Ⅱ部类积累率函数的定义域得以表现。有研究证明:若是社会扩大再生产持续进行,则资本积累的第Ⅱ部类积累率函数和式(12)中的自变量、第Ⅰ部类积累率
的定义域为式(20)和
>0。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84.jpg?sign=1738883804-s6tHOZzLJSVjwbUSEllnY5jUkoAsdulc-0-53c4ed29744aeebd193455df194124a5)
式(20)中是个常数,经济含义是第Ⅱ部类利润率与第Ⅰ部类利润率之间的比值。
因为明确了社会扩大再生产持续进行的第Ⅰ部类积累率的定义域,“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就不单是一个资本积累的方针,而是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实行的确切资本积累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每年将第Ⅰ部类积累率
按照式(20)中的定义域上限取得最高值max[
],再按照第Ⅱ部类积累率函数
式(11)相应获得第Ⅱ部类积累率,从而形成当年的两大部类资本积累匹配。
各部类的资本积累必然导致之后社会总资本的分布结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两大部类比例φ(t)的变动上。鉴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实行的确切资本积累方案,有研究证明若是实行刚刚所述资本积累方案,必然使两大部类比例φ(t)分别在第Ⅰ部类资本利润率不高于、高于第Ⅱ部类即条件下,从某年起分别缩减成为最小值常数φ∗、φ∗∗并从此保持不变。这里常数φ∗和φ∗∗由式(21)表明。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4E79F6/31363028307766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xt003_91.jpg?sign=1738883804-9JCsHQhDUekaAja49sv4K3o04xgolRQi-0-d878664001149ae5d57ff10d86a71960)
四、结语
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进行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份额的规范研究,获得劳动收入份额与投资效果的关系式,可以从一个重要视角认识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对宏观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提高劳动收入与提高投资效果具有一致性,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可以作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投资效果的共同路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社会再生产公式阐明社会总资本的总体运行,通过设立一些假定对社会再生产的结构作了最大简化,以便能够最简洁地获得基本的重要结论。鉴于此,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阐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具有一致性,具有非常概略的理论意义。而由此获得概略的经济含义是,保持较高积累(和较高投资相对应)和优先发展上游产业,可以作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的政策选择。这些可以为关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提高投资效果的实证研究提供启示或者参考。
[1]作者简介:陶为群,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研究员,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