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皇恩浩荡,各有期盼
随着船只缓缓靠岸,船上的众人纷纷迫不及待地下了船。有的船员一下船,便直接趴在地上,用那满是老茧的双手紧紧地抓着岸边的泥土,激动地亲吻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仿佛要将这七年来对家乡的思念都倾注在这一吻之中。
有的船员则冲过去抱着卫所的士兵,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大声哭泣起来,那哭声中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对过往艰难岁月的宣泄。
卫所的士兵们看着这一幕,虽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不明白这伙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何事,才会有如此激动的表现,但也都被这浓浓的情绪所感染,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蒋瓛来到卫所后,什么也顾不上,赶忙找了纸笔,匆匆写了一道奏折送往应天府,他深知此次归来所肩负的使命重大,必须要尽快将情况如实汇报给朝廷。
写完奏折后,他又静下心来,写了一封书信,那书信的收件人,想必是他牵挂已久的家人吧,他要将这一路的经历、此刻的平安,都通过这书信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们。
第二天,知晓了情况的指挥佥事吴诚,亲自带人守护着这一批船只。他深知这些船只的归来必定意义非凡,容不得有丝毫闪失,所以安排了众多卫兵在周围巡逻站岗,那戒备森严的模样,让过往的行人都不禁好奇地侧目观望。
而蒋瓛等一众人,在经历了那漫长而压抑的海上旅途后,此刻仿佛是要将心中积攒的所有情绪都释放出来一般,在酒楼和青楼之间日夜颠倒,尽情放肆地抒发着这一路的艰辛与感慨。
他们在酒楼中大碗喝酒,大声诉说着那些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的惊险故事,说到激动处,便拍着桌子,引得周围的人纷纷围过来倾听。
在青楼里,他们听着那婉转的歌声,看着那翩翩起舞的佳人,暂时忘却了那些痛苦的回忆,沉浸在这难得的放松时刻之中。
十月初十,应天府的奉天殿内,今儿个朝堂上的官员几乎是能到的都来了,鲜少有告假的。
因为今日圣上要宣布太孙朱雄英择妃一事,这可是关乎皇家子嗣、大明江山未来的大事,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清晨的阳光透过那雕龙画凤的门窗,洒在奉天殿那庄严肃穆的地面上,映照出一片金黄的光影。殿内的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金龙盘旋、彩凤飞舞,仿佛在守护着这座象征着大明最高权力的殿堂。
那高高在上的龙椅,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气息,让人望而生畏。朱元璋高坐于奉天殿的龙椅之上,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皇冠,那皇冠上的珠帘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他目光威严地扫过殿下那一排排整齐站立的群臣,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朕有要事宣告,想必诸位爱卿也已知晓!”那声音低沉而洪亮,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群臣赶忙齐声回应:“恭听陛下圣谕。”那整齐划一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仿佛是一阵低沉的雷鸣,彰显着朝堂之上的肃穆与庄重。
朱元璋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朕之嫡孙朱雄英,已至适婚之龄。朕经深思熟虑,为其择定佳配。”说完,他轻轻挥了挥手。
只见鸿胪寺左司丞樊敬,手捧着圣旨,迈着沉稳的步伐,神情庄重地从一侧走了出来。
他走到大殿中央,先是恭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之佑,统御四海,为保国祚绵长,今为皇孙朱雄英择妃。义惠侯刘英之女刘玉珍,温婉端庄,贤良淑德,特册封为正妃。
另有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嘉定府李文慧,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华府吴清敏,品行俱佳,册为侧妃。望尔等入皇家之后,恪守妇道,敬上爱下,佐助皇孙,绵延子嗣,以保我大明江山永固,世代昌盛。钦此”
那宣读圣旨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敲打着群臣的心。
群臣赶忙纷纷上前恭贺道:“陛下英明,此等安排必能使皇孙家庭和睦,为我大明开枝散叶。”那话语中虽大多是附和之词,但也不乏真心的祝福,毕竟皇家的子嗣繁衍对于整个大明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之事。
朱元璋神色庄重,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安静,然后说道:“朕望大孙以后能修身齐家,将来治国平天下,为大明江山社稷添砖加瓦。”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那是对朱雄英满满的期望,也是对大明未来的殷切盼望。群臣再次齐声高呼:“陛下洪福齐天,皇孙必不辜负陛下厚望,我大明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那高呼之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这奉天殿的屋顶,传向整个应天府,乃至更远的地方。
朱雄英在一侧也赶忙站起来,恭敬地施礼道:“谨遵皇祖父旨意!”
他表面上神色平静,心中却是惊讶异常,脑海中在思索着竟然是刘玉珍!刘义兴这下可成咱大舅哥了!皇祖父这一安排倒是好!那以后刘义兴之路必定一路坦途!他深知这皇家的联姻背后,往往牵扯着诸多的利益与势力,这一番安排,无疑对今后的局势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然而,群臣之中,却有些人不禁失望透顶。有的官员为了能让自家女儿入选太孙妃,此前可是付出了大量的钱财,四处托人打点,许下了诸多的许诺,本以为胜券在握,可如今结果却和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那心中的失落与愤懑自是难以言表,但在这朝堂之上,却也不敢有丝毫的表露,只能将那满腹的委屈和不满深埋在心底。
就在这时,御史袁泰却突然走出了队列。
他身着御史的官服,头戴乌纱帽,那神情严肃而庄重,仿佛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然之气。袁泰,蒲州万泉人,洪武四年举进士,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一路晋升,在十八年正月,升都察院试右佥都御史,十九年十一月,又转左佥都御史。
向来以刚正不阿、敢于弹劾不法之事而闻名于朝堂。
朱元璋见状,故作惊讶地问道:“哦?袁爱卿所弹何事,朕必严格处理!”他心中也微微有些好奇,这袁泰向来不会无故出列,今日此举,想必是有什么重要之事要奏报。
袁泰深吸一口气,然后高声道:“臣弹劾……”那声音在大殿内响起,瞬间让原本热闹的朝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人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袁泰,心中揣测着他究竟要弹劾何人何事,一场朝堂上的风云,似乎又要就此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