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武文纷争
朱雄英吓了一大跳。
“孩儿还小,这么早就,就要成亲了?”
朱标哈哈一笑。
“还小呢!咱和你母亲十六就成了亲,第二年你大姐就出生了!早点成亲也好给咱朱家开枝散叶!”
朱雄英小心翼翼道。
“那选何人为妃?”
朱标瞥了瞥朱雄英。
“咱知道吗!这要你皇爷爷决定!选妃这一事整个大明都要为你操劳喽!”
朱标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英儿,咱可给你说,选妃这一事,父皇会决定,容不得你挑选,知道吗!”
朱雄英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愁眉苦脸道。
“孩儿不能挑选?”
朱标脸一拉。
“胡闹!这岂能儿戏!礼制在前,再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容你违抗。咱的婚事不也是父皇给咱从小就定下的!”
朱雄英心里顿时感觉空了,要不然找皇爷爷说说去?像以前一样撒撒娇?
朱标看到此开口道。
“也不早了,英儿回寝宫吧,为父在处理些事务”。
朱雄英点头答应,神不在焉的向门口走去。
“选妃也要考虑辈分的!”
朱标冷不丁的来了一句,接着低下头挥笔没有言语。
朱雄英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着父亲让我来要告诉我的话语是什么意思?还有最后说的辈分!父亲告诫我这话有何原因?
选妃还要看辈分?朱雄英脑海里突然想到了徐妙清的家族!
徐达的大女儿徐妙云嫁给了四叔封为燕王妃!
二女儿就是徐妙清!历史上嫁给了代王朱桂!
这个辈分!
啊!父亲和徐允恭都清楚我和徐妙清对对方的感觉!
朱雄英顿时感觉心乱了!没有一丝可能?
竟然是这样!从几年间和徐妙清的春游踏青接触下朱雄英对于她有着一丝好感,从去年起徐达和徐允恭的态度就感觉有着不对劲。
而今天徐允恭更是处处透露着不正常,原来如此!那今天徐妙清不告而辞定是徐允恭说了什么!
朱雄英回到宫寝后,仔细思索了一番,打算有时间要去皇爷爷打听打听苗头。
若实在不可为该怎么办!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一。
奉天殿。
阳光透过宫殿的雕花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
朱元璋高坐龙椅,神色威严,目光扫过殿下群臣,雄浑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沉寂。
太子朱标在朱元璋的左侧正襟危坐,目光柔和的看着下方。
“诸位爱卿,朕听报今春边疆局势多变,朕在此朝会召集尔等共议对策,望各抒己见,以保我大明边疆安稳。”
兵部尚书唐铎率先出列,拱手奏道。
“陛下,近日北境蒙古部落时有扰边之举,其小股骑兵来势汹汹,需加强边防守备,增派兵力,以防其进一步侵犯边境百姓。”
洪武二十一年时尽管北元政权在捕鱼儿海大战后崩溃,但蒙古草原上的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仍不时侵扰明朝边境,企图恢复往日的统治。
以后的鞑靼、瓦剌等部会兴起并相互攻伐,而且蒙古部落的机动性强,常以小规模的骑兵部队对明朝边境进行劫掠,抢夺物资、人口等,给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破坏,也使明朝边境的安全形势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朱元璋微微皱眉,沉声道。
“增兵之事,需权衡利弊,不可轻易调遣,以免影响内地防务。”
朱元璋在此事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心思了,国内这几年刚经历了好几场大战,还需要休养生息,而且还有西南麓川的策略也已制定,这几年等待合适时机就会大举兵力彻底平了麓川思伦法。
北元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提。
这时,常茂挺身而出,抱拳说道。
“陛下,臣以为可在边疆要地增设烽火台,加强瞭望,一旦有敌来犯,烽火相传,可迅速做出应对。”
朱元璋之前是打算让常茂跟随徐达出击北元磨练一番,但是神机营火绳枪马上研制成功需要他总览,便留在了应天府。
朱元璋略作思考,点头道。
“此计可行,但烽火传递之细节,还需精心规划,确保无误。”
户部尚书杨靖紧接着说道:“陛下,边疆防御工事的修缮与兵马粮草的供应至关重要,然此举耗费巨大,户部需提前筹备,以应军需。”
朱元璋目光锐利道。
“户部当尽力筹措,不可有丝毫懈怠。但也要杜绝贪腐,若有中饱私囊者,定斩不赦!”
翰林学士董伦上前一步,施礼道。
“陛下,边疆之安稳,不仅在军事防御,亦可采取怀柔之策。对一些弱小部落,可施以恩赏,分化其联盟,以减少边患。”
朱元璋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怀柔之策,需谨慎施行,莫要养虎为患。”
此时,朝堂上的气氛凝重起来。武将们一贯主张以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边疆问题,认为只有武力才能震慑外敌。
而文臣们则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和策略来缓和局势,减少战争带来的损耗。
提出增兵的兵部尚书唐铎见文臣的怀柔之策得到了皇上的部分认可,心中略有不满,他再次出列道。
“陛下,董伦之策虽看似温和,但实难确保长久之安。若不增兵强防,一旦敌人识破我朝怀柔之计,趁虚而入,边疆的百姓后果不堪设想!”
董伦也不甘示弱,反驳道。
“唐尚书此言差矣!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国库也并非充盈,若一味动武,只怕是劳民伤财,引发更多祸端。”
常茂冷哼一声。
“哼!你等文臣,只知纸上谈兵,不晓战场凶险。若不重兵防御,待敌军骚扰成性,待以后必会形成隐患,你能担得起这罪责?”
董伦拱手向朱元璋道。
“陛下明鉴,臣等绝非畏惧战争,只是权衡利弊,寻求更稳妥之法。况且,若能不费一兵一卒解决边患,岂不是上上之策?”
常茂怒道。
“那董学士有何策?纸上谈兵只会徒增笑耳!”
董伦听到后气的满脸怒红。
“郑国公!你!你!口不择言!”
朝堂上们顿时武将们群情激昂,纷纷指责文臣胆小怕事,文臣们则据理力争,毫不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