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糜家之耻
从出征名单上不难看出,虽然各派系人都有,但荆州系与原从系文武比例较大。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如今蜀汉上下都明白,丞相虽然是琅琊人,但因为少时便定居荆州,所以是荆州系的话事人。
而他诸葛寿乃丞相之子,又是当朝驸马,且有战功在身,于蜀汉各派系二代及军中颇有威望。
如无意外,此次平南功成归来,能继诸葛亮之后,成为蜀汉未来的领军之人,必定是他诸葛寿。
而让诸葛寿没想到的是,统领一千虎贲骑禁军的糜威,竟然也在出征之列!
麋威,表字博齐,徐州东海郡朐县人,今已而立之年。其父乃已故安汉将军麋竺,叔父乃叛将麋芳,其姑麋氏为刘备妾室,故属外戚原从。
麋威有乃父之风,相貌雍容华贵,精通箭术与马术,擅长骑射征战。自幼随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蜀汉建立后,赏赐优宠。今官至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禁军中的唯一一支千人精骑,负责中央宿卫,秩比二千石,属于绝对的近臣高官。
加之此次出征,可见糜威并未因为叔父糜芳的背叛,而失去信重。
话说当初东征结束,糜芳、傅士仁被送至汉营后,傅士仁不久便被斩杀于三军将士之前,随同吴将潘璋、马忠等首级一起,祭告关羽父子及荆州亡故的将士。
而糜芳并未被当场处死,且刘备还召见了糜芳,二人说了许久,当时他就守候在屋外,甚至还听到屋内刘备拍打糜芳的责备之音,以及痛哭之声。也不知是何人所泣,也许都有吧。
当时的他才忽然发现,世人都认为刘关张情同手足,却不知刘备对糜家兄弟的感情,亦不遑多让。
糜家徐州富商,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巨亿,几乎倾其所有投资刘备,更将妹妹嫁予刘备,可以说将身家性命都交予了刘备,跟着颠沛流离。
试问刘备又岂能薄待?
自那次会见不久后,满头白发,形容行尸的糜芳被送回成都。
其实说来糜芳投敌在后世人看来,总是透着一层迷雾。
许多人都不明白他身为外戚,深受刘备信重为何要投降东吴?
难道糜芳是天生的反骨仔吗?
显然不是。
否则当年曹操以高官厚禄拉拢糜芳,糜芳又为何要拒绝?要知那时的刘备还处于低谷期。
且在刘备亡命于长坂,糜夫人身陨之时糜芳都不离不弃,可见其忠心。
有人说是因为糜芳惧怕关羽处罚,这只能说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以糜芳的身份,关羽即便处罚,也绝不可能在未经刘备的允许前,擅自斩杀糜芳。
用关羽的威胁来说傅士仁,也许可能,但糜芳显然成不了绝对因素。
而真正导致糜芳投降东吴的原因,其实是当时傅士仁已经投降,东吴大军压境,江陵被困,糜芳手中兵力不足,又不知关羽何时能够回军......
而糜家投资刘备集团多年,为的不就是上市之后的分红回报吗?当时糜家已经从商贾之家一跃成为官宦世家,收获果实的时候已经到来,他糜芳又哪愿意舍身取义?
人都是想活的,尤其是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于是在巨大的生死压力下,糜芳选择了先投降保命,想着日后还能重回大汉。
他也相信即便关羽战败被俘,刘备也不会重责他。
这就是典型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了命才能再图回归,这其实便是糜芳当时的想法。
其实这和廖化的先投降,而后再装死回蜀汉,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糜芳所处位置干系重大,且廖化成功逃回到了刘备身边。
果然,糜芳投降后不久,竟忽然发现自己没了回头路!
因为关羽父子竟然被杀了!他身为江陵太守哪怕是外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太了解刘备,丢城失地不算什么,哪怕他投降东吴,刘备都不会怪罪于他,可关键关羽父子被杀!乃是因为他投了东吴,失了江陵,才导致关羽没了退路。
按照当时人正常逻辑,即便关羽被擒,也不至于被杀,毕竟关羽对于刘备而言几如手足,难道东吴就不知吗?
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管是东吴将官想要斩杀关羽扬名立功,还是孙权授意,关羽身死已成事实。
可以说,这是刘备、诸葛亮等许多人没想到的,更是糜芳无法想象的结果,所以没了退路的他也只能苟在东吴遭人白眼。
而这就是糜芳在危局下,所做出的后悔一生的选择,甚至连他的兄长糜竺都因此羞恨成疾,郁郁而终。
糜芳值得同情吗?显然不值得。有罪吗?可以说罪不可赦,但刘备并未治其罪,甚至还如往昔一般与之痛诉肝肠。
所以糜芳回到成都后,并未去糜府,而是身着孝服,拖着那把少时兄长赠予他的长剑,去了糜竺的坟前......从此世间再无糜芳此人。
而糜威顶着家族的耻辱,出现在南征将领之列,如今想来,又何尝没有以此洗刷家族耻辱之意呢?
......
虽说南征将星云集,但实际兵马并不多。
除却两千血衣卫与李恢所部五千人,此次讨伐南中共抽调一万五千兵马,总计两万二千众。
九月初,大军在成都城外誓师后,顺江而下,直抵犍为郡临近南中的僰道县,并开始接手边境防务。
僰道县也就是后世的四川宜宾市,位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可谓四通八达之地。
李严在交接完防务后,已率领部曲前往江州上任。而李严身为尚书令,之所以会在犍为郡南境封锁边境,是因为李严曾做过犍为郡太守,颇为熟悉当地,所以请命前去抵御。也正因为有李严及时请缨,才未叫叛军北上越境。
第二日镇东将军赵云,只带着次子赵广及数十骑亲卫,逆江抵达僰道城外。其长子赵统如今在阆中,当张飞的部将,所以并未前来。
诸葛寿亲自远迎,共入城中议事。
不久之后庲降都督李恢,亦赶赴至僰道请罪,毕竟南中叛乱愈演愈烈,他身为庲降都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于当地素有威望。初为建宁郡督邮,先帝攻占益州后,被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
如今汉吴盟好,因为孙权是大汉吴王,故东吴名义也是汉土,所以两家在一些官职上都极为默契。
比如陆逊被大汉拜为荆州牧,而黄权则是荆州刺史,形成州牧刺史并存的奇特现象。也就是说,彼此可在对方国境设立刺史,说白了就是名誉头衔。就像东吴的重臣张昭,就平白多了一个大汉司空的名誉称号,就更别说孙权的大司马了。
所以,李恢也挂着交州刺史的名誉头衔。
而对于李恢请罪的行为,诸葛寿也知李恢兵寡,又是文官出身,更非大将之才,能自保已算不易,又如何能苛责其他。
关键过去大汉对待南中的政策,是以安抚为主,所以李恢这本土大族,自然最适合庲降都督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