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开局抓到刘备夫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79/52386679/b_52386679.jpg)
第130章 守将贾逵
派去城里招降的人回来了。
对方不肯投降这在预料之中,但也带回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王睿就要回安邑城了,新的守将人选是贾逵。
原来王睿也对东桓县那边的情况早有耳闻,因此为了防备被人偷袭便在王屋山西边安置了探马监视。
裴泽兵马一出王屋山,王睿就吓得赶紧向安邑那边求救。
身为族兄太守王邑不好见死不救,委派郡吏贾逵领兵七百前去支援。
贾逵字梁道,历史中他深得曹家父子的信任和重用。
是魏晋八君子之一。
政绩上在任豫州牧的时候修了一条两百余里的运河,史称“贾侯渠”,便利民生。
曹操逝世,贾逵负责办理丧事。
之后拥立世子曹丕袭位。
在军事上参与曹丕征吴之战,击破吴将吕范。
石亭之战中,率军救出曹休,避免魏军全军覆没。
可谓是文武全才。
因此裴泽对贾逵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记得书中记载官渡之战前后贾逵为绛县县令,以千余兵力硬是挡住了郭援上万人的围攻。没想到我先跟他碰上了,只是以我现在的兵力可不及郭援一半,只怕强攻也难打下此城!”
裴泽一时想不到办法,这时孙资来到。
“方才听闻绛县城里的守将即将换成贾逵,而我与那贾逵之前有过来往,或许可以尝试阵前招降。”
原来孙资还未当县令之前曾游学至襄陵,跟贾逵一见如故。只是后来一个回了中都,一个去了安邑,这才断了联系。
裴泽听后认为仅靠二人那点关系,不足以说降。
“只恐那贾逵不肯就范啊,之前派去招降的人回来说当时就是贾逵劝说王睿不要收取礼物,还差点斩杀了出使之人,可见贾逵守城之心是多么坚定不移,招降不易还是另想他法吧。”
“呵呵,都尉莫急,待我全盘说完。”
裴泽一听还有后话,心说莫非阵前招降只是个幌子,其实孙资是另有用意?
果然孙资之后说道:“绛县虽然不大,可这城池却修的够高,而我军只有两千多人马,又缺攻城器具,对方一千守兵完全可以凭借城防取胜,所以强攻不可取,只有设法将对手引出城外才有可能拿下绛县!”
这个方法裴泽也想到过,可是如何才能引那贾逵出城呢?
“对方坚壁清野,只怕是打定主意不与我军在城外比个输赢,军师有把握将其引出城外?”
“都尉说的没错,但凡事总有一个例外,而人也总会有弱点。”
“还请军师细说。”
孙资自信的一笑,然后屏退守卫这才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裴泽听完觉着此计虽然可行但是却有失仁义。
心想只能先部署着,等到临战时再做调整。
第二天裴泽带兵来到城下。
此时守将王睿已经离开,贾逵正式成为了绛县的代理县令。
“都尉请看那人就是贾逵。”
裴泽顺其所指看到一个身材略显圆滚的年轻人。
不是说贾逵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吗,怎么看着挺白胖的。
其实也就在两年前贾逵还是一个干瘦的小子,自从得到太守王邑的赏识当上了郡吏后便每日暴饮暴食,或许是童年饿怕了,没用半年贾逵就吃成了一个胖子。
人胖,并不代表脑子转的慢。
此人能在历史留名,肯定是不凡之辈。
裴泽提醒,“军师小心些。”
孙资点了点头,然后孤身一人来到城前。
“梁道(贾逵表字)兄可还认得孙某。”
“这不是彦龙(孙资表字)吗,你怎会跟一个山贼都尉在一块!”
裴泽每场仗前都会摸排对方底细,此刻一听贾逵之言心知这人肯定也对自己这边做了仔细查探。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贾逵早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出兵增援前他曾专门到卫家咨询东桓县被攻占的全部过程。
从中不但得知了裴泽的身份,还瞧出他是一个非常喜欢用计谋取胜之人。
于是到了绛县后他便定下了坚壁清野的方案。
不管你如何使计,我自坚守不出,等你耗尽粮草自然会退。
“梁道兄此言差矣,真正有大志者岂能以出身衡量他人,况且裴都尉乃是河东裴氏之后,曾经落草也是因为生计所迫,就好比梁道兄之前因为家境贫寒不也做过一些偷鸡摸狗之事。”
“哈哈哈,幼年时的小事你也搬出来,莫非是想以此乱我军心?这手段略显幼稚和卑鄙了吧。”
听到卑鄙二字,裴泽不由一紧。
的确孙资用计从不顾忌其他,只要能够得手,什么手段都可以当做破敌之策。
出发点虽然没有错,可是裴泽早就不是当年的贼头,每次出征都会高举仁义大旗,战后更会不余遗力的善待百姓宣扬仁慈。
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民心,获取美名。
所以一些卑劣的手段裴泽都是不屑使用的。
可是孙资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用计太过急功近利,这一点让裴泽对其略有失望。
“梁道兄听我一言,还是早降了吧,裴都尉对待百姓仁慈,而对像梁道兄这样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你若开城来投不但可使绛县免遭战火涂炭,还可与我一同建功立业。”
孙资这一番游说可谓是发自肺腑。
然而得到的却还是嘲笑。
“许久未见没想到孙彦龙竟然堕落至此,我贾某作为河东之将岂会投降河内之贼,裴泽他杀官员,抢大户,占城池,所作之事根本就是贼性不改,你却说成建功立业简直可笑至极。”
孙资被说的有些急了,也可以用难听的话与之回怼。
就这样阵前招降变成了互相嘲讽。
“唉!你我各为其主,又都不愿妥协,看来只能战场上分出胜负了。只希望粮道兄莫要因此记恨,我还是很看重你这位老友的。”
“以前之谊乃是私交,如今兵戈相对不宜再论!”
贾逵当众表明态度,他不想守城之兵因为自己跟孙资的关系而产生侥幸心理。
此战唯有死守到底。
孙资听后重重的一叹,心说你既然不肯降那就别怪我心狠了。
“跟梁道兄之间的情分的确不宜再论,但既然我又入了河东,理当去襄陵拜见一下令祖父。当年游学时没少得他老人家的教诲。今日不早了,待明日便带人去襄陵。”
说完孙资得意的朝着城墙之上拱手告别。
贾逵脸色铁青,他没想到孙资竟然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
回到阵中孙资丝毫没有因为说降失败而恼火,反而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都尉可以派兵提前在通往襄陵的路上设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