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迎接挑战
夏去冬来,一年光阴不知不觉间就从身边走完,再次迎来了一个飘雪的季节。
寒冷的空气中,雪花如精灵般翩翩起舞,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银装。
田野路上,四大一小,五个少年欢声笑语地往学堂的方向走去,笑声和脚步声打破了冬日的寂静。
杨东望着前方道路上飘洒的雪花,不由得抖了抖身子,随后搓着双手,并对着掌心哈气取暖道:
“这今天雪下的有点大啊,也不知道明天还要不要上课了。”
“下雪好啊!瑞雪兆丰年,明年小麦肯定收成好啊!”杨兴轻轻挑起眉毛,笑着回道。
“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穿的那么厚,也不看看我们穿的啥样。”杨猛看着杨兴那一脸欠揍的样子,白了一眼道。
“嘿嘿嘿,要不我脱一件给你们。”杨兴将手轻轻搭在胸前,装出一副真要脱下衣服的样子,脸上洋溢着傻笑说道。
“哼!”杨东三人没好气地白了杨兴一眼,懒得搭理他。
场面瞬间陷入了沉默,四人默默地跟随着前方嬉戏玩闹的杨乐,缓缓前行。
走了一会儿,杨东望向前方蹦蹦跳跳的杨乐,不禁疑惑地问道:“小兴,你家让乐乐这么小去读书,确定能行嘛?”
“东哥,早点读书好,乐乐现在九岁也不小咯,读个五六年也能参加县试。”杨兴笑了笑回道。
“可是你看乐乐这能安静读书嘛?”
“跟你这个大哥一点都不像,活泼好动的,倒是跟我和云弟很像。”
“而且,你家能负担得起你们俩兄弟读书的费用吗?”杨东挠了挠头,继续追问道。
“能支持,家里最近赚了点钱。”杨兴微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
“那看来这几年你家赚了不少钱,我们三家这两年都从你那里买了不少鸡蛋。”
“现在我家养了五只鸡,隔三差五我就能享受到鸡蛋的美味,这可都是沾了你的光啊。”
杨猛傻呵呵地表达着感激之情,一想到吃鸡蛋,就满心欢喜,停不下来。
杨兴微微一笑,选择了沉默,这让杨东和杨猛二人顿觉无趣。
紧接着,他们的视线被前方与雪堆嬉戏得乐不可支的杨乐牢牢吸引。
随即,两人拉上杨云,欢快地奔跑过去,加入了那充满欢声笑语的追逐游戏之中。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家经济状况显著改善,生活变得富足。
半年前,杨兴和家里商量了下,决定让杨乐也进入学堂,与四人一同学习读书。
八九岁孩子的加入,使得原本已经读书三五年,十五六岁的三位少年变得异常兴奋,一同疯玩起来,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看着前方杨东三人与杨乐玩得不亦乐乎的情景。
杨兴心中不禁泛起涟漪,开始质疑起让老弟这么早进入学堂的决定究竟是利是弊。
沉思片刻后,杨兴轻轻摇了摇头,随即默然不语,快步跟上前去。
这看来以后自己还是要多花点时间管管他们,有自己从中帮助,说不定将来也能考中呢!
...............
四大一小,五个少年的身影渐渐映入学堂门口,他们轻轻拍打掉身上的雪花,随后悄无声息地步入课堂之中。
走进课堂,此时坐着三十几个学生,都是八到十五六岁的孩子。
如今学堂能拥有如此多的学生,皆因杨家在周边村落广泛收购鸡蛋,让村民们赚得了可观的收入,再加上连年的丰收积累了丰厚的积蓄。
这些变化使得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因此都有能力将孩子送入学堂接受教育。
随着上课时间的临近,王秀才面带肃穆之色,步入课堂之中。
学生们见到王秀才步入课堂,连忙端坐得整整齐齐,生怕自己的行为稍有差池,便会招致先生的责罚,尤其是那令人畏惧的打手板。
王秀才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随后以郑重其事的语气对下方的学生们说道:“今日有件重要的事跟尔等说,关乎尔等未来。”
“尔等有部分人已经跟老夫学了三五年,多则有六七年,也是时候去参加县试,不管成功与否,都是对尔等的一次锻炼。”
听到王秀才的话语,课堂内的众人瞬间陷入了沉默之中,彼此间目光交汇,面面相觑,显得不知所措。
你看我,我看你,气氛在这一刻变得复杂而微妙,笑脸与忧郁的表情在众人脸上交织,积极与困扰的情绪在心中缠绕,难以名状。
有的学生开心可以参与人生中第一次大考,也有的担心害怕自己还没准备好!
看着周围的同窗,杨兴默默闭着眼睛问着内心的自己,有准备好嘛?
有着超乎于常人的记忆力,这两三年以来自己对四书五经已经学习的滚瓜烂熟,要去闯一闯吗?
此时永乐十一年,自己十四岁,是时候开始进入大明吗?
杨兴轻揉着太阳穴,眉头紧锁,反复地在心中自问。
片刻之后,他转而轻轻抚摸着自己的左胸,似乎寻找到内心的答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就在众人沉浸于深思之际,王秀才那严肃而有力的声音突然响起:“尔等都安静下,今日老夫就给尔等开始复习,等年后开春就参加考试,现在先打开《中庸》。”
待杨兴等人翻开桌上的书本,王秀才再次做出了那熟悉的动作,他一边轻轻地摇着头,一边缓缓地念诵起来:“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温故而知新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下午即将放学的时候。
正当杨兴收拾书本,准备带着老弟等人离开教室回家时,却被王秀才叫住,带到旁边的小屋内。
凝视着面前的杨兴,王秀才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思绪。
杨兴这孩子天资聪颖,仅用两三年时间便将四书五经研习得颇为透彻,着实令人赞叹。
王秀才隐约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不少自己未曾深究的知识点,杨兴却能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这不禁让他对杨兴刮目相看。
这么好的学生,是时候出去闯一闯,迎接挑战。
摒弃脑中的纷杂思绪,王秀才神色凝重地发问道:“明年二月县试,你可有信心参加?”
听到王秀才那郑重的询问声,杨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情绪,点着头,认真回道:“先生,学生已经准备好了,想去试一试提升自己。”
“好,既然你已经准备妥当,那接下来的三个多月,就好好温习功课,要是有不懂多跟老夫沟通。
“还有王良、杨猛等人,你也帮老夫监督下,一同努力复习。”
看到眼前的学生,对考试展现出如此坚定的信心,王秀才那张原本严肃的脸庞上,不禁露出了笑容,轻抚着胡须,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好,学生明白。”杨兴郑重点了点头道。
“可以先回去了。”王秀才轻轻摆了摆手,说道。
得到王秀才的嘱咐安排,杨兴回家路上都是心事重重,亦步亦趋跟着杨东四人。
晚餐时分,杨兴向家人提及了自己打算在年后参加县试的决定。
得知杨兴决定年后参加县试的消息后,杨父和二叔便开始不遗余力地指导他如何备考、做足准备。
而老爷子则细心地规划起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家里的伙食要有所提升,以保障杨兴的营养与体力。
看着一家人对这件事如此看重,杨兴咬了咬牙狠下心来,比之前两三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要认真。
甚至都使用上,头悬梁,锥刺股,结果显而易见,也是有很大提升。
四书五经内容里任何关键词,闭上眼半刻钟就能想到出自哪篇文章,自行出题推导反复练习,行书也有所小成。
..............
不知是否因为考试即将来临,十二月十日这一天显得格外寒冷。
尽管寒风凛冽,杨兴依然抵御住寒冷,早早起床,领着老弟和杨东等四人,一同前往学堂。
今日,王秀才并未安排授课,因为他将带领众人完成县试前的一项重要事情——联保。
因此,一路上众人皆心事重重,面色凝重。
见此情景,杨兴便努力搜寻着些笑话,试图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逗笑大家,缓解这沉重的气氛。
抵达学堂后,众人稍作等待,随后王秀才抱着一叠试卷步入教室。
待学生们安静下来,王秀才先是拿出名册,仔细核对试卷成绩,确认无误后,便高声宣布起来:“杨兴、杨东、杨云、杨猛、王良......”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逐一念出,杨兴等五人依次上前,在保单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并随后按下了手印以作确认。
随后,王秀才又念出了几组学生的名字,他们均是这些年里来自周边村子,一同入学的少年,将共同参加县试。
廪生具保不需要请外人,王秀才就有此资格,不然周边几个村,也不会把孩子送到他的私塾学习。
这科举,自隋唐一千多年以来,每个朝代都在修改变化,到如今大明朝,已经趋近完成。
县试是科举六试中第一场,筛选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学识,通过后,才有机会获得之后的考试资格。
不管何时,考试都是一件严肃地的事情。
明朝县试,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准备,对考生个人和家庭信息需要核对,确保三代以内没有从事低贱职业的人,方才有资格考试。
同时还需要五个考生签署保单,互相监督,防止作弊。
如果一人作弊,则全部都取消考试资格。
如果不是熟悉之人,基本上不会一同互结保单。
县试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请本县廪生具保,又称之「认保」。
保证考生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正确,没有隐瞒,方准考。
以上都能满足,考生名册会存放县衙,方便日后查询。
有很多读书人参加科举,就是在资格这一步被卡住。
其中,有的是因为家庭出身背景不符合要求,有的则是因为未能获得廪生具保等必要的资格证明。
..............
在日复一日、夜以继日的刻苦复习中,时光悄然流逝。
转眼间已至永乐十三年正月末,距离即将到来的县试仅余不足十日之期。
四团村距离县城较远,无论是选择水路还是陆路前往,都需耗费一两个时辰的时间。
因此,为了方便考试,杨兴各家商议后决定提前一天前往县城。
正月三十,清晨,杨父早早地就牵出了驴车,接上杨东等几户人家,还有王秀才,一同前往县城。
由于县试需要连续进行五场,时间较长,几户人家都准备了充足的衣物和食物,人数众多且行李不少,加之驴车的承载能力有限。
杨兴见状,便主动带着几位同窗下车步行。
沿途中,他不仅讲起了趣味的笑话来调节气氛,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随着交谈的深入,时间仿佛加快了流逝的步伐,不知不觉中,县城的轮廓已渐渐展现在眼前。
今日的县城异常热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着长衫的少年与老年书生。
考场周边的客栈人潮涌动,杨东几家看着上前也抢不到租住,不知所措之时。
杨父适时地驾着驴车,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院前。
年前知道杨兴要考试,杨父在进县城卖货时,就提前找好的院子租下来使用。
一行人走进院子,收拾放好行李后,杨兴就带着几位同窗,去县城里逛了起来。
找家酒楼坐下听着其他考生娓娓而谈,吃完东西后,几人就回去院子复习休息。
二月初二,龙抬头!
天朦朦亮,吹着寒风,杨兴就和几位同窗早起,坐上家里的驴车前往考场。
来到考场时,前方道路人山人海,根本过不去,只好停下驴车,步行。
“兴儿,爹就不送你了,你和几位同窗进去考试。”
“好好考,爹等你。”杨父把包递给儿子,关心道。
“爹,你放心,案首不能保证,过县试我还是可以的。”杨兴对着杨父眨了眨眼睛,同时拍着胸脯,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杨父笑了笑,摸着儿子肩膀的道:“爹不指望你考中案首,能考过就行,去吧!”
为人父母,哪个不是望子成龙?
望着那群渐行渐远的少年们,这些平日里看似坚毅的几十岁大老爷们,眼眶却不由自主地渐渐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