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8章 君臣奏对(三)

面对李亨这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李泌明显早就有所准备,此刻听到问询,也不假思索地回道:

“首先,在第一波江淮粮草运到灵武前,臣建议陛下还是先暂待灵武。”

“等到粮草已经确定将要抵至,西域还在陆续而来的勤王军队也该集结完毕,那时再行东进驻跸彭原也为时不晚。”

“陛下就好似一根擎天之柱,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引发惊天之变,所以大多数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多多稳定军心人心来得好。”

“至于驻跸彭原之后该如何,便当依据那时的敌我形势再做分析,臣现在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亨一副乖乖好学生虚心求教的模样:“请先生继续说下去。”

“陛下方才问我自己身为天子,应当有哪些事是要去做的,哪些事是不要去做的……”

李泌准备回答李亨第二个问题的时候罕见地停顿了一刹,颇具神采的眼睛也不由得眨了眨,

“自古以来,大臣们回答天子这个问题,无外乎就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生活节俭不奢靡’‘要爱惜民力’‘要遵循儒家圣人之道行事’……诸如此类。”

“对于其中多数,臣以为陛下都已经身体力行,无须臣在过多置喙;剩下的一些礼教伦常,倒也不是特别重要。”

李泌虽然也算是士大夫,但和其他儒家传统的士大夫可谓是截然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泌在隐居期间大量接触道家典籍、游览道家名山古迹,所以外表虽披一层儒家的皮,内里却裹着一颗道家的心。

当然,儒家和道家也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两者之间自有相似而可以借鉴融合的地方。

历史上李泌是三朝元老,如果平叛的功臣中李光弼军功推为第一,那文治的第一除了李泌别无他人,再加上人家极具政治智慧,按理说应当是和郭子仪并驾齐驱的程度。

但实际上,李泌在后世远远没有郭子仪出名,知道他了解他事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这是因为李泌在当时虽是宰相,但素以喜好鬼神为名,所以史官记录之时对此颇有忌讳,于是流传度就大大降低了。

而李亨更钟意的说法是李泌借用鬼神之说来对自己进行自污,以此让皇帝对自己放心,让同僚对自己少些攻奸,以便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处理国事上来——谁让人家根本不在意那些虚名而更崇尚某些更实际的东西呢?

而以李亨的角度来看,说什么纲常礼教完全不重要也是李泌的自污之举,不过他身为君王怎么能看着自己麾下的臣子身败名裂的,于是用凌厉的眼神警告此时在场的其余两人。

“所以以臣之观察,陛下此时或能做的事情也应有两件。”

“一是维持常态,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做,比如说军营的巡视、少府的制造这些都需要陛下去操心。”

“二是明发一道招揽天下贤才的旨意通过灵武日报的渠道传扬出去,这样既可以显现陛下求贤若渴的心态,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削弱他方的实力。”

这个他方,当然指得是成都和洛阳。

“对于两军交战胜算几何,眼下形势尚不十分明朗,臣也只略略通读过一些兵书,实在给不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无妨。”李亨大手一挥,“先生只要将自己的见解说与朕听,信与不信,朕自会分辨。”

没想到回旋镖这么快就打到了自己的身上,李泌端起桌上徐福在他回答皇帝第二个问题的时候递上来的茶杯沾了沾嘴唇,到底还是回答道:

“依臣之见,战场上刀剑无眼,变数颇多。”

“叛军虽名叛军,但到底先前也都都是我大唐士兵,所布军阵、所用战术或是相差无几,故两军对垒,应是胜负相半。”

“若是算上叛军因攻占城镇后烧杀抢掠而日益衰落的名声,我方胜率当能加上一成。”

“回纥若能遣兵前来助阵,我军胜率又能加上一成。”

“陛下龙旗在侧,临阵不惧、淡定自若,则再能加一成。”

“故臣以为,如果顺利的话,我军定能荡平敌寇,再复家国。”

“多谢先生。”李亨同样端起桌上的茶杯遥敬了李泌一杯,“朕大概知道接下来当如何做了。”

“为天子出谋划策,答疑解惑,是臣子之本分。”

李泌不动声色地扫了眼皇帝背后笔直立着的分别负责宫内宫外调度的两个宦官,而后微微垂下双眸,突然对着李亨说道:“臣与郭、王二位都统约好今日晚间在大都督府理清军费事项,本也想上疏陛下请派监人。”

“恰好臣得旨入宫用膳,不若就请陛下允准李侍监同臣一同出宫,也省得臣与两位都统联袂再来一趟。”

“这样也好。”

李亨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毕竟这些外朝事宜向来都是李静忠负责的。

至于是朝臣和将领勾结这件事……说实话,李亨觉得这个世界上谁和谁勾结他都不会意外——除了李泌和郭子仪这两个人,要是这两个人勾结起来想要搞什么事,那他这个皇帝也不需要做了,乖乖躺下任人宰割就行。

虽然李亨作为皇帝不心疑,但这种场合惯例是要他的“心腹”在场的,更别说如今的大都督府里还有个广平郡王李俶,听说他这个长子倒是十分勤勉,日日夜夜跟着李泌身旁学习。

而李泌也乐得这样,这能让皇帝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这个理由十分合理,并且李静忠已经参加过几次这样的场合,对此并不陌生。

于是在得到皇帝的首肯后,李静忠就跟在站起身来行礼道别的李泌后面同他一起走出了殿门。

他隐隐发觉李泌的脚步有些急促,不似平常般稳健,但也没多想,只以为是这位先生怕两位都统等得太急,所以刻意地加快了脚步。

殊不知,就在他们跨出宫殿,身形渐行渐远到模糊的下一秒,徐福就“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以这种把皇帝都吓了一跳的姿态哽咽着说道:

“陛下,奴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