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在大秦当官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政绩

群臣离开丞相府,来到章台宫。

王绾对着门前的谒者问:

“君上在里面吗?”

谒者点点头。

章台宫里,始皇帝在看简牍,这些简牍并不是疏奏,而是商君书,遍阅群书也算是他的爱好之一。

蒙毅肃着脸:“君上,丞相府举行了集议。”

“议什么。”

“编修日书的事。”

“进来吧。”

王绾、尉缭、李斯、胡毋敬和陈远青神情严肃进入章台宫殿。

几人在大殿中微微躬身。

“诸公坐吧!”

谒者纷纷搬来矮案。

王绾微微躬身:“君上,日书编修,丞相府举行群臣集议。”

群臣集议,就是有结论了。

“陛下,简!”

谒者把竹简呈递上来。

始皇帝手握着竹简,挺拔魁梧的身躯坐在塌上,目光主要停留在竹简。

看完手中的竹简,始皇帝缓缓抬起头:

“何以多了九个时令?”

胡毋敬躬身说道:“这是臣与仆射商议的结果,周朝到先秦的时候,有八个时令,周朝用土圭的办法来测量影长。”

“如果按周朝的办法,现在是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土圭所见的景长,也只有一丈三尺一寸而已。”

光是这样的话,是不足以让人相信的。

始皇帝缓缓开口:“蒙毅!”

蒙毅躬身,缓缓退出章台宫,很快又回来说道,

“君上,一丈三尺两寸。”

过了时间,景开始变化。

始皇帝缓缓开口:“为何是九个?”

胡毋敬躬身:“臣和仆射观察,时令十五日会变化一次,从仲春开始,就是如此。”

“左传喜公五年,周朝历法的正月初一,鲁喜公在太庙听政以后,就登上观台望云物,于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有了记载的云物。”

“这是像统一度量衡一样的事。”

始皇帝嗯了一声,缓缓开口:“编修日书吧。”

“唯!”

胡毋敬躬身。

主爵中尉王序提起笔,把陈远青和胡毋敬的政绩,记录在竹简上。

王绾缓缓开口:“我听说,地方的司农官常常因为时令很长,而无法确定具体的耕种日期。”

“臣认为,应该命令博士宫诸生抄录,三十六郡司农官吏,按日书执行农令。”

始皇帝微微点头。

“丞相府集议何事?”

“禀陛下,臣和公卿在商议一岁再种的事。”王绾说道。

谒者把竹简拿到始皇帝面前。

缓缓打开,上面记载着丞相府群臣的谏议,在大暑之后命令黔首抓紧时令耕种。

始皇帝望向胡毋敬:

“一岁再种,何以得出这样的农令?”

胡毋敬不知道怎么回答。

下了值,

胡毋敬带着两个属官,沿着廊道来到陈家宅院的正堂,在廊下对坐。

“我本来是栎阳的吏,因为对律法熟悉,字体工整,承蒙廷尉的举荐在朝中当了官,掌管太史这样的司职。”

陈远青问道:“太史为何要跟我说这个呢?”

胡毋敬唉了一声,说道:“像我这样贱吏出身的人,哪怕位列上卿,也是很容易受人鄙夷的。”

这就是胡毋敬不如李斯的地方。

李斯年轻时,在郡里担任小吏,看到身处厕所和粮仓中的老鼠,由此想到自己处境,辞去吏职,前去兰陵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此后,如同换了一个人般。

先后到各地游说,

一封逐客令,令始皇帝收回遣散秦国客卿舍人的王令,自此天下闻名。

胡毋敬却还在担心自己的出身。

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了。

胡毋敬继续:“我在狱中时向先贤学习,但仍不擅长历法,哪怕是观察星象,得到的启发也微乎其微,若不是仆射告诉我,我还没发现这样的规律。”

他说着,从属官哪里拿出几个竹筒。

“这几卷竹简,是君上命我规范天下文字,所写的《博学篇》,就赠予仆射了。”

博学篇,天下小篆都按照这样的字迹修撰,份量之重!

陈远青拿过来看,“我怎么能承受太史这样的厚礼呢!”

翌日。

陈远青来到扶苏的宫殿。

说起来,自己也是公子扶苏的老师,博士宫肩负教导扶苏的职责。

走进扶苏的宫殿,和往常一样,扶苏并没有坐在榻上看书。

“公子呢?”

陈远青询问谒者。

谒者微微躬身,随后指了指铜柱后,扶苏冥神苦思什么。

这样整日在宫室中,哪怕能耐得住性子,身体也会损坏的。

陈远青说道:“公子,到廊道上走走?”

“先生来了!”

扶苏看到陈远青,有些意外,随后站起来朝陈远青微微躬身。

往廊道中走去,

咸阳宫之大,南北相距二百余里,宫殿群落不计其数。

哪怕扶苏这座宫殿,也有很多相连的宫室。

陈远青问道:“公子在想什么呢?”

扶苏说道:“扶苏听说,父皇从泰山巡狩回咸阳,命令太史令编修日书,是因为在齐地时披氅,在颖川时,却着深衣。”

陈远青说道:“日书已经编修,下放到郡县。”

因为是先生提的,所以很关切。

廊道中,扶苏停下来:“扶苏听说,有一条农令未被编修入日书中。”

“凭借现在,北地老师率领的三十万大军,百越上将军王贲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以及陇西李信二十大军,所需要耗费的粮食和刍稾就不计其数,更何况还有各地的力役。”

“先生说的是有道理的。”

“地的产出是一定的,如果没有增加的土地,只能增加土地产出的粮食,所以先生的主张是对的。”

“为何没有写进农令中呢?”

陈远青想了想,“我听说,史禄在东越的县乡担任县令,很擅长开凿水渠,引导农事。”

扶苏想了想:“扶苏明白了!”

说着朝陈远青微微躬手,来到章台宫,对着守门的谒者说道:

“扶苏求见父皇!”

谒者闻言微微点头,连忙去禀报。

扶苏走进时,始皇帝手里握着竹简,全神贯注似乎没有注意到扶苏进来一样。

“父皇。”

始皇帝缓缓抬头。

“臣听说,博士宫有一条一岁再种的农令,因为害怕耽误农时而没有推行。”

“既然是这样,为何不让史禄试一试呢?”

PS: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