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救命,我爹是李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大唐决定什么时候停战

九月初一,朔朝。

大明宫,宣政殿。

跟往日不同的是,太子座位旁边增添一个矮了点的椅子,世子李恒昂然端坐。

大臣们纷纷看向面容精瘦、须发皆白、眼神凌厉的刘仁轨,希望这位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发话。

刘仁轨心头冷笑,他为人是狠,不是蠢!

平白无故的,他为什么要去得罪明显受宠的李恒?

他的儿子刘濬,可还当着太子中舍人呢。

殿中省尚衣奉御武承嗣忍不住出班举笏:“臣武承嗣启奏天皇、天后,世子入朝,不合朝廷法度,臣请引世子退下。”

在武承嗣看来,他仗义执言了,应该能引来许多拥护者,然后在朝堂上形成一方小势力。

以天后侄子的身份,武承嗣本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偏偏这未来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他不省心的父亲武元爽毁了。

武元爽、武元庆欺压驱逐继母杨氏与她的三个女儿,可谁想到这三个女儿里,武则天冲天而起!

武元爽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升官、贬官、发配海南岛的振州,死在那里,武则天才想起要留武氏血脉,不情不愿地召武承嗣回朝。

但是,知道过往恩怨的大臣,没人跟武承嗣玩。

武承嗣以为,他的弹劾能激怒李贤父子,却见李贤如老僧入定,李恒似笑非笑地扫了他一眼,根本不屑于反驳。

武则天轻言细语:“所以,尚衣奉御是觉得,我这个天后临朝,也不合法度,也应该退下吗?”

武承嗣吓得一哆嗦,毫不犹豫地跪下磕头:“臣有罪,臣胡说,臣不敢!”

急于强出头,武承嗣没有细想,他的指责有没有指桑骂槐之嫌!

武承嗣明白,他的富贵,甚至于性命,都系于姑姑一念之间。

姑姑说他错,那就必须是他错,不错也错!

刘仁轨眼里闪过一丝讥笑,一群棒槌,天皇、天后的意志体现,是谁都能置疑的么?

规矩,呵呵,整个大唐,破坏的规矩多了去,在乎多这一条?

对易储的事,刘仁轨也漠不关心,以他的地位根本不需要站队,失格的事他也犯不着去做。

老都老了,离退休致仕也就一线之隔,犯不着自降身份。

武承嗣狼狈入班,里衣全部湿透了,感觉在鬼门关前打了个转。

通事舍人引着吐蕃使者寒调傍进殿,见礼之后,寒调傍一脸哀痛:“我吐蕃赞普于三个月前驾崩,文成公主派外臣前来报丧,论钦陵请依礼停止两国征伐。”

坐在椅子上的李恒冷笑:“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不是三年前就死了吗?在战场上占了便宜就秘不发丧,形势不利了就报丧停战,打得一手好算盘!”

刘仁轨双眼怒睁,显然想明白了,当年他坑李敬玄时,正该是吐蕃发丧之际!

可是,占了上风的吐蕃,根本就没有发丧休战的意思!

别看李恒年纪小,敢在宣政殿内说这话,必然有凭据的。

寒调傍一脸惊讶:“不可胡说!我家赞普是今年才去世的!”

李恒呵呵一声:“芒松芒赞今年去世的话,三年前登基的赤都松赞又是谁?不是新君即位,噶尔·赞悉若多布跟噶尔·芒辗达乍布会拼到见生死的地步?”

“吐蕃的高原,虽然不太容易上去,但大唐还不至于耳聋目盲。”

“回去告诉噶尔·钦陵赞卓,吐蕃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战,大唐才能决定什么时候停战。”

“既然你们自己都不守规矩停战发丧,大唐就更不会自缚手脚了。”

刘仁轨赞了一声:“最后两句,本官深为认同。”

都死了那么多将士,还守个屁的规矩!

吐蕃想打就打、想停就停,哪来这好事?

寒调傍虽然矢口否认,脸色却不太好看,即便脸上涂抹了一层赭石粉也遮掩不住。

吐蕃精心藏了三年的秘密,被李恒一个孩子随口戳破,这份尴尬可真难受。

这也是李治让李恒登场的原因之一,童言无忌嘛。

黄门侍郎裴炎出班举笏:“世子这话,下官不敢苟同。两国休战,对双方休养生息都有好处,为什么要拒绝呢?”

裴炎吸取了一些教训,不敢在吐蕃赞普死亡时间上提意见,只以貌似公正的立场来否定李恒。

李恒以看傻子的眼神,死死盯住裴炎:“母亲说了,不让我跟傻子玩。吐蕃请求休战是急需休养生息,因为打仗钦陵厉害、国力吐蕃却要低于大唐,经不起持久的消耗。”

“不趁着这个时候熬死吐蕃,反而让吐蕃养精蓄锐,几年后再痛击大唐,你是傻啊,还是收了吐蕃的钱财?”

呃……

这话还真不好回答。

朝堂上的官员,许多人收了吐蕃一点“土特产”,也就是一些金银珠宝、天珠、熊皮之类的。

别看大家满脸正气地说“两袖清风”,其实有不少人是“两袖金风”。

说到这里,大唐还欠乍布一封感谢信。

要不是乍布把噶尔兄弟里最擅长治理与内政的赞悉若宰了,吐蕃还不至于那么快现出颓势。

御座上的天皇、天后,只是慈爱地看着李恒,有一种“这是我家千里驹”的骄傲。

今天安排李恒上宣政殿,就是特意让他打击一下寒调傍,哪晓得这个小孙孙那么霸气?

“大唐决定什么时候停战”,太解气了!

李治突然觉得神清气爽,浑身的毛孔都在欢呼。

没错,大唐就是以国力在消耗吐蕃,怎么能功亏一篑?

这些年跟吐蕃征伐,虽然胜少败多,不,是互有胜负,却消耗到吐蕃不得不请求停战了。

但是,正如宣慈孙儿所说,怎么能让吐蕃喘过这口气来呢?

陇右一线,正当对吐蕃全力出击!

“我孙儿说得对!”

李治一锤定音,敲死了国策。

“令郎将宋令文赴吐蕃吊唁。”

寒调傍六千里奔丧,只换回这一句。

宋令文,书、画、力三绝。

李恒随口揭破了吐蕃最大的弱点,虽然兵锋强盛,国力却是明显的短板,支撑不住噶尔·钦陵赞卓频繁征战。

只要大唐咬紧牙关,持续不断地对吐蕃用兵,这个高原霸主早晚会因为撑不住而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