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卷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年磨炼

1965年9月11日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日子,我结束学校生活,接受分配,到浙北贫困山区安吉县第一人民医院报到,分配在中医科。当时院内有62位职工,中医科仅有一位受过中专教育的中医师。报到那天,院长对我说:你是6年制大学毕业的,除中医科的日常工作外,还要参加院内的急诊值班。听到要参加西医急诊值班,我又产生了新的惧怕。在校学习西医课程时因正与浙医大合并,所以我们享受到了优秀的西医老师授课和那里的教学资源,如解剖教师张克劬,生化教师朱寿民,普外教师郑树、冯懿正等。但一年的毕业实习是专门实习中医妇科,没有一点西医的内容。当时听到院长的安排后我真是寝食难安,限于通讯的落后,又无处商量对策,而且到了新单位,也不甘心示弱,怕被人看不起。母亲朴素的日常教诲“本事要多学一点,学了本事是自己的,贼偷不走火烧不了”开启了我的思路,给了我勇气。中医西医都是治病的,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学些西医的处理能力,我会比别人更强。我也向院长提出随院内高年制西医值夜门诊半年后独立值班,院长同意了我的请求。没过几天,我们响应周恩来总理应届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号召,全部同学回到杭州卫生干校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三分团留在杭州,参加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赴海宁庆云桥丁桥的社教医疗队,在那里参加了二期共十四个月的为农民服务活动。十四个月内我顺利完成中医(内、妇、儿、针灸)的日常诊疗、巡回出诊等工作,还随队内西医值班巡回,增强了西医方面的动手能力,向西医请教学习的机会也增多了。十四个月的收获颇丰:首先,我对中医的兴趣不断增加,认识到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初学者必须辨证准确,组方必须立法,对古人的“医必有方,医不执方”有了具体的体会。其次,加深了中医学扎根于民、服务于民的思想,群众需要中医,中医的疗效是中医发展延续的根本。再次,临证实践彻底清除了我对中医的偏见,明确了阴阳五行、四诊、八纲在中医学的核心地位。同时,14个月为农民服务,了解了他们的疾苦,培养了我良好的医德医风;与西医上级医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增进了感情,也提高了我的综合工作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学习相关的西医知识和现代科学诊疗方法,对发展中医提高疗效是很有必要的,切忌故步自封。十四个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医疗队工作是我巩固专业思想的再教育。只有打好基础,兼通各科,临证才能得心应手。学习扁鹊“随俗为变”“过邯郸为带下医”。至此,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中医,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1967年5月,社教医疗队结束后我重返安吉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经过14个月的锻炼,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在跟随高年制西医半年的夜急诊值班后,我开始独立夜值。

当时医院中医科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中医内妇儿科,甚至一根针一把草,只要能解决群众疾苦的都必须认真去做。记得有一年痢疾流行,我们采集了铁苋菜浓煎灌装后作为院内制剂用药,免费发送;再如用鲜鹅不食草炒蛋退黄疸,疗效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基本掌握了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对于一些复杂病证则列出证候,按轻者先处理,先开2剂药,服完复诊,留有时间向书本求教。书本,临证,再书本,再临证,这就是我当时处理复杂病证的模式。遇典型病证我选方对号入座,从中取得治疗用药经验,这是勤奋中的无师自通。曾治疗一位31岁婚后未避孕且未孕的妇女,其患痛经四处求医,后知县城来了位大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就诊。通过临床检查资料和收集病史,我认为她的痛经不至于导致不孕,限于农村不孕都归责于女方的习俗,她丈夫也从未就诊过;我提出男方必须进行检查。她丈夫在饭店掌勺多年,工作在炉灶边且外形瘦小,对其进行精液检查,结果显示精子数量、存活率和活动力都低下,检查出丈夫不育为其妻解除了多年的自卑和痛苦。我一方面劝其丈夫暂时调离岗位,配合中药治疗,因其长期高温站立工作,火热伤阴耗精,劳伤心肾,难以成育;一方面用益肾补阴填精,补益心脾,活血通络之法,用左归、归脾、知柏地黄、血府逐瘀等配合运用。治疗2个月之后精液检查正常,其妻即受孕。于除夕临盆,年初二自然分娩,取名根年。在基层工作要有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关心农民的疾苦。

在安吉的8年是我磨炼的8年,是打基础的8年,在无师长相助的困境中,我谨慎从事,虚心求教,胜任了繁重的医疗任务,既做中医又做西医,从未出过任何医疗事故,在县城已小有名气。我的成绩来自对中医的信仰,只有信仰中医,才会去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