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是对中国古代宫廷帝后嫔妃等人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整理及研究的中医养生学专著,这些养生保健方法是宫廷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宫廷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政权中心,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御医及众多医术高超之医者,担皇家“至尊之体”之健康重任,研创了诸多宫廷保健养生佳法。因此,探寻宫廷医药养生方法及历史文化,古为今用,推陈致新,对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宫廷医学养生精要》是一本集茶饮、药膳、膏方、美容、沐浴、足疗、功法、灸法、儒释道、琴棋书画、戏曲、建筑、服饰、节令习俗于一体的养生保健著作,书中收集、整理了各朝代现存的宫廷养生秘法、趣事及相关医学资料。东汉时期,在儒学“仁者寿”理念影响下,汉光武帝刘秀修身养性,以儒治国,勤于政事。晋代,御医们运用专用灸器——“瓦甑”进行火龙灸,其温通力极强,被视为“宫廷秘术”。隋代,大豆煎为宫廷常用乌发方。唐代,宫中贵人们以永和公主药澡豆方、唐宫迎蝶粉等美容养颜。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载有大量宫廷食疗方剂和保健食品,包括粥、羹、素饼、酒、浆、茶、乳、药酒等。宋太宗以道家饵药养生,喜好琴棋以修身养性,亲制九弦琴、五弦阮,创“棋势”。元代,太医忽思慧撰《饮膳正要》,食药结合,记载了河西米汤粥、酸枣粥等诸多简便实用的药膳,系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明代,明宣宗朱瞻基喜绘画,复宋徽宗“宣和书院”,建“宣德画院”,以笔墨丹青畅达情志。清代,内服药食及外治法全面发展,上驷院绰班处集蒙古族、满族、汉族正骨医术之大成;雍正皇帝常服琼玉膏,以脾肾同调、气血双补;被称为“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常饮松龄太平春酒、椿龄益寿药酒以养血活血,服龟龄集以补肾健身,食八珍糕以补气健脾,练“十常导引术”以通经活络,其喜足浴,爱古琴,听戏曲,擅书法,尊佛礼佛,寿臻89岁;慈禧太后亦喜食菊花延龄膏,钟情八段锦,频顾德和园大戏楼,享年74岁。此外,故宫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紫禁城内,红墙黄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居室冬暖夏凉;皇家园林圆明园更设有春雨轩、清夏堂、涵秋馆、生冬室,将四时摄养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继承并发展了陈可冀院士在清宫医案等宫廷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历代宫廷医学,曾整理成《中国宫廷医学医籍精华》一书,整理之时发现宫廷医学中与养生保健相关的药食养生、足浴美容、外治功法、文化传承的宝贵经验流传甚少,宫廷医学留给后世的养生遗产濒临失传,对此笔者深感惋惜。而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慢性病多发,急需专业化、系统化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指导。宫廷医学的传承、挖掘、探究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将宫廷医学珍贵资源转化创新、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使其走向大众并发挥价值,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及北京中医药学会支持成立的首个宫廷医学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团体——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创会及继任主任委员,笔者有责任承担并全面开展宫廷医学研究的重任,弘扬中国宫廷医学这一中医药瑰宝。作为一名临证多年的心血管科大夫,笔者也希望将中国宫廷医学的养生保健知识与现代中西医诊疗经验相结合,使深藏于宫闱的医学养生保健经验惠及于民,使其在养生保健、疾病康复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健康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本书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宫廷中药食、功法、美容、外治、文化等养生保健知识及四季养生内容,整理汇编成“药食养生”“美容养身”“功法健体”“文化润心”四部分。本书去粗取精,载录宫廷内行之有效的养生佳法及相关中医理论,力争从古代宫廷医学中筛选出真正有益于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方法。
最后,感谢编写团队的辛苦付出,感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之宫廷医学专题调查项目及转化项目“宫廷医学四季养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提供的机会,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特别感谢恩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对我辈宫廷医学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当我书稿完成,请九十三岁高龄的老师审阅时,老师高兴地说:“祝贺完成新著,证明你勤奋努力,成就明显。”岁月峥嵘,百舸争流,癸卯之年,大疫过后,万象更新。团队在挖掘、编写与普及宫廷医学养生知识过程中,兢兢业业,同心同力,反复校对,唯恐出现差池,若有疏漏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斧正。谨致谢忱!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张京春
2023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