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天启开始当明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宅子

朱由校皱起了眉头。

——不知道是因为时间上略微迟了的缘故,还是乍一看见王安那张老脸的缘故。

朱由校说到:“怎地会如此之晚?”

“回陛下。”王安回避起了自己的罪责。

“这件事情着实不能怪奴婢。”

“主要还是刘大人的住所,位于井字街中。”

“那块儿地界陛下您是不知道啊。”

“可谓是犹如十八弯的山路一样,极其绕道。”

“这不,奴婢才会在将刘大人给找到,又给带过来的路途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朱由校瞅着王安那副情非得已的面孔。

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他,和没有怪罪于他。

后世的北京城都有可能绕道,更别提现在的了呢。

——规划更差、路线更差!

并且从锦衣卫好些年都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来估摸,刘侨着实混得不咋地。

进而其人住的地段更差。

以至于王安在将其给找寻到,还带过来的途中,浪费了许多的时间。

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谅解。

“行了,这些事情就莫要再提了。”朱由校摆了摆手。

既然时间都已经浪费了,就别再珍惜那些个时间了。

逝者已去,应弥足当下!

“对了,你说那刘侨住所的地点,极为偏僻,对否?”朱由校问到。

“对。”王安回到。

“那住所本身呢,如何?”

“回陛下。”王安斟酌了一下言语,随后谨慎地回答到。

“奴婢去到了井字街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住户,大多以穷苦百姓为主。”

“他们所住的房屋,多是用着简易的、便宜的材料,所制作出来的。”

“真心破败了些许。”

“顺便那些穷苦百姓的门子,也多以上了年头的木门为主。”

“那些个木门之上,还有好些个缝隙呢。”

“奴婢觉得,来人若是贴近缝隙一瞧,许是能瞧得见里面的居民情况。”

王安这是在拐着弯儿地去向朱由校回答。

如此有两个好处。

一来,能让朱由校深刻理解到刘侨,乃至于锦衣卫当今的处境。

二来,能够为刘侨、乃至于天子遮掩、遮掩一部分惨境!

堂堂的锦衣卫都督佥事,活得如此落魄。

这、这、这......

实在太过丢人。

那刘侨好歹以后也是要起飞的人物,可不得为其注意一下脸面?

如果此刻让其丢了脸面,以后说不得被人家知道了的话,自己在哪里会被其人给下一个绊子!

王安觉得凭借自己这幅软弱的身子骨,可承受不住这份苦难!

能落点人家的好,就落点人家的好吧。

以后说不得被人家知道了的话,自己在哪里会被其人给送上一份功劳!

至于为天子遮掩一事......

王安只能表示,锦衣卫为天子爪牙。

锦衣卫本该由着天子去主动地、大力地扶持。

此时锦衣卫活得不大好了,可不就代表天子已经在朝堂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了。

顺带练扶持自己爪牙的实力都没有了?

悲惨乎!

悲惨乎!

天子也要脸的啊!

“果真活得如此不堪么?”朱由校闭上了眼睛,喃喃自语到。

也不知道他是在说锦衣卫活得如此不堪,还是再说自己活得如此不堪。

但王安这一次却没有接住朱由校的话头,去做回答了。

王安以一个太监的身份,在宫内能爬到朱由校的侍读太监一职。

怎会不懂得人情世故呢?

皇爷的有些问题,能回答就回答,可有些问题,就暂且闭嘴吧。

尤其,王安在内心忖(cun,三声)度到

——皇爷为太孙时,按照制度规章,太孙的侍读太监一职,已经十分好了。

可同样的,按照制度规章,当皇爷成为了皇上之后,这侍读太监一职,就已经十分不够看了。

那么,往上再冲一冲?

冲到何处?

司礼监.....掌印太监?

理应如是乎!

太监也有奋斗的目标!

——按照制度规章,储君的侍读太监再往上一走,就大抵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

近几日朱由校尽管没有发出要提拔王安为此职位的信息,可依据常理和与朱由校的关系来看,王安对此职位,少说有个七、八成的保证。

值此重要时机,王安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些个差了人情世故的举动,来让朱由校生出了少许的不满。

从而使得自己没了上进的机会!

太亏了、太亏了。

不能亏、不能亏。

“朕记得。”朱由校猛地一睁开眼睛,说起了事情。

果不其然,朱由校刚才的喃喃自语,并非在询问王安问题。

而是在暗暗思考着一些东西。

王安心头一舒。

看来自己的人情世故这一技能,练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啊!

“朕在承天门大街那儿。”承天门,即后世的天门安。

“有处宅子,来着,对吧?”皇帝也是有着一些私产的,例如,皇庄什么的。

再例如,朱由校此刻讲的这处宅子。

之前淮北饥荒的折子一到朱由校的手里。

他就开始寻思起了解决办法。

赈灾需要钱,而钱从何处来呢?

国库无钱,就只能考虑皇帝的小金库了。

这不,朱由校可是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审查了一番自己的小钱钱啊。

这不,这处宅子,就被朱由校给记住了。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朱由校安能不重视自己的经济财产?

至于用自己的私产赈灾一事,也早已被朱由校给否决了。

他害怕下层贪墨太过严重,甚至还层层加税,从百姓身上更加贪墨,乃至激起民变。

那可就完犊子了。

——明末的日子,本来就十分不好过,朱由校可不愿意更加不好过。

那他这个皇帝,到时候可就头大异常喽!

“回陛下,是的。”王安身为朱由校的侍读太监。

他在朱由校审查自己资产的同时,也知道了、并记住了一些信息。

所以,回忆、回忆,王安倒也能做出回答。

“那就将这处宅子,赏赐给刘侨吧。”朱由校拍下来板子。

“你出去将此事告知于他,并让他离开,之后你再进来寻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