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统战纪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一、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党的统战工作方针的调整

1927年春夏,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全国性政权,中国革命形势转入低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对大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初步总结,强调党的统战工作方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把着眼点转向发动工农群众上来,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当前中国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左”倾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是使党脱离群众的最主要危险;大会制定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策略,强调必须巩固党“在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必须用最大的努力恢复革命工会等群众组织,要善于利用一切合法斗争手段,尽可能地领导群众的日常经济政治斗争。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实行“下层群众的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

合肥地区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大革命失败后,合肥地区同全国各地的形势大体相同,党的组织遭到破坏,许多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八七会议后,皖籍共产党员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纷纷从武汉、南昌、上海等地回到家乡,秘密恢复和发展遭到破坏的中共地方组织。1927年9月初,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避至香港的合肥籍中共党员童汉章,受上海党组织(中央)的派遣回到合肥,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联系大革命时期隐蔽下来的、从外地陆续返回的中共党员,在合肥城内积极筹建中共党组织。9月下旬,曾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团长的许继慎奉党中央指示前往皖西组建革命武装,在离开皖西返回上海途经合肥时,与童汉章取得联系,协助童汉章联络了刚从武汉回来的中共党员范毓南、已在合肥的中共党员刘自强,在童汉章家中正式成立了中共合肥小组。1927年底,在合肥城东小学成立了中共合肥特别支部。1928年春,特别支部扩建为中共合肥特别区委。1930年5月,中共合肥特别区委在合肥西乡大方坎村召开党代表会议,决定改组中共合肥特别区委,成立中共合肥县委。此时,合肥地区中共基层党的组织发展较快,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在合肥城内和西乡雷麻店、西北乡高刘集建立起一、二、三区3个区委,在三河、中派、定远、北张建立了4个特别支部。1931年3月,中共合肥县委扩建为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又称中共皖西中心县委),下辖旧桐、太湖、潜山3个县委和舒城、定远、庐江北部等地党组织,以及合肥地区4个区委、4个特支。1931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合肥(皖西)、寿县(皖北)两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归中共中央直接领导。1932年6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皖西北中心县委进行所谓的“肃反”,严重危害了革命事业。同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此时,因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共合肥地区党、团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1932年9月,中共党员陈良季(又名陈良巨)、凌生等在合肥西乡成立了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同时组建了合肥游击队。1933年4月底,临时中心县委恢复为中共合肥中心县委。1934年5月底,合肥游击队在合肥西乡严店附近遭到国民党军队“围剿”,同时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机关遭到再次破坏。1934年10月,合肥、寿县两个中心县委再次合并为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隶属于中共上海中央局领导,同时,合肥游击队、皖北游击大队合并为皖西北游击大队。1935年2月,皖西北中心县委正式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同年6月,皖西北游击大队改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共合肥地方党组织在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统一战线工作方针的指示精神,采取灵活策略,积极组建农民协会、合肥赤色职工会、共青团合肥组织、妇女会、互济会、朝曦读书会等群团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领导各阶层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合肥农民协会。早在大革命时期,合肥就是全国开展农运的中心地区之一。1929年前后,合肥县农民协会成立(后改名为合肥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周味韶任主席。在中共合肥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合肥农运工作进行很快,到1931年底,合肥地区共有农民协会会员3250人。为保证农民协会组织的纯洁性,1932年,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制定了《农协章程》,对农民的入会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1934年4月,合肥赤色农民委员会发表了《为扒粮斗争告穷苦兄弟姐妹书》,号召穷苦兄弟姐妹脱离封建组织,加入农民委员会。到1934年11月,参加农民委员会的群众有7000多人。1935年2月,中共皖西北特委在合肥西乡设立了农运部,进一步发动和领导农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同地主豪绅作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声势的抗捐、抗暴、抗税斗争。

合肥赤色职工会。为加强对合肥工人运动的领导,1931年8月,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决定成立职工部,由秦全(又名程明远)任部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人运动。1932年4月,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合肥职工运动工作”的指示,组织合肥城内的木匠、修路工人及其他行业工人,成立合肥赤色职工会。

共青团合肥组织。1927年,随着中共合肥小组和合肥特别支部的建立,共青团组织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1928年,合肥地区建立了共青团特别支部(有21名团员),下辖6个团小组,其中合肥城内有4个团小组。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合肥正谊中学先后成立了学生会、学术研究会。1930年3月,共青团合肥特支扩建为共青团合肥县委,由王平任书记。1931年3月,共青团合肥县委扩建为中心县委。随后,团员队伍和基层组织有了新的发展,共青团合肥中心县委拥有团员130余名、基层团组织10个,其中合肥城内有2个支部,合肥四乡有8个特别支部。九一八事变后,共青团合肥中心县委广泛发动青年学生和城乡群众开展游行示威,在合肥地区掀起了抗日反蒋的革命浪潮。

妇女会。妇女会又称姊妹会,成立于1931年前后,活动于合肥西乡一带,主要负责人为周老三姐(又名童宜仙)。周老三姐参加革命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积极与农村广大贫苦妇女结为姊妹,相继在雷麻、高刘、宋湾、马郢、朱大郢、雀儿山等地成立了妇女会,配合当地农会开展抗租、抗捐和扒粮斗争。如1934年5月,周老三姐响应合肥赤色农民委员会的号召,发动雷麻、焦婆一带妇女会,扒了地主的稻子,全部分给了农民。

互济会。互济会又称济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互助组织。1928年春,中共七架桥区委在庐南郑家沪(也称七架桥)成立后,开始组建互济会,到1929年底,七架桥地区普遍建立了互济会组织。1931年春,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利用三河镇警备队长孙仲德的合法身份,在舒城、庐江、合肥一带组建了党的外围秘密组织——舒庐合地区赤色互济会,通过互济会活动扩大党的影响,配合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合肥地区凡有中共党支部的地方,都有1—2个互济会组织。各地互济会通过组织会员互助互救、开展文艺演唱等活动,揭露当地反动势力镇压革命的罪行,对团结和鼓励广大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根基。

朝曦读书会。1932年9月,合肥六中老师、中共党员谢立惠引导李静一、鲍有荪、蔡柏等学生,成立朝曦读书会,成为中共合肥地方党组织的一个联络点。随着读书会影响越来越大,会员很快发展到20人,有些会员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领导农民群众抗捐、抗暴、抗税

合肥东乡、西乡的抗捐、抗税斗争

1928年7月,中共党员周味韶在合肥西乡南岗集一带组织农民抗捐,与国民党合肥县稽查员熊仁鉴带领的催捐民团当场发生冲突,夺取民团枪支十几支。此事对国民党合肥县政府震动很大,迫使他们一面声称要追回枪支,一面责令各团防局不要“随意附加”捐税。1928年8月下旬,中共合肥特别区委获知蒋介石要来合肥视察的消息,立即部署、组织合肥西乡和东乡群众向蒋介石请愿,争取彻底废除烟苗税。当蒋介石的轿车驶进合肥前大街时,3000多名农民群众在周味韶的指挥下,从合肥东、西城门蜂拥而入,迫使蒋介石只得在合肥卫衙大关的广场上当众声明“今后绝对禁种烟苗,如有向民众多征烟苗捐者,可向国府控告”,并当场在群众诉状上批复“退还二成三”几个字。这次抗捐斗争,既震动了南京国民政府,更激发了合肥群众的革命热情。

合肥北乡抗租、抗税与罢工斗争

1931年5月,因农民庄稼长势较好,合肥北乡地主强行加租,合肥县十六联保主任又巧立名目征收耕牛税。中共合肥北乡区委书记崔筱斋组织各村农会,发动农民抗租、抗税,同时发动双河集、造甲店、肖凤集、青龙厂等地长工罢工,吓得十六联保主任不敢再征耕牛税,地主不敢再加租,还提高了长工工钱。

庐江减租、减息与扒粮斗争

1928年夏,庐江一带发生旱灾,地主吴礼宏因强逼农民交租遭到围攻,要求国民党庐江县政府派兵镇压。中共庐北特别支部组织了农会会员900多人进城请愿,迫使县政府答应在重灾之年减租、减息。1934年初和1935年春,中共庐北特支相继组织农民开展扒粮斗争,解决了部分农民缺粮过冬和春荒问题。

合肥西乡扒粮斗争

1932年,合肥发生严重春荒。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召开“春荒斗争”会议,决定以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为契机,发动合肥西乡官亭、北分路口、雷麻店的农民群众扒粮,并派出游击队和县委侦察队暗中保护群众,共夺得粮食20多万斤。这次西乡扒粮斗争,是合肥地区党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将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的一次有益尝试。

双河集武装暴动

为配合鄂豫皖苏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9月,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决定在合肥北乡双河集举行武装暴动,创立新的苏区。1932年4月,崔筱斋、李星三指挥双河集、造甲店、白小河等地农会会员统一行动,在北乡游击队、赤卫队和红枪会的武装保护下,将双河集一带南北20里、东西30里范围内大地主的粮食全部扒光,并夺取了双河集联防办事处、下塘集团防局的枪支40余支。后因国民党正规军队和地方民团的报复镇压,崔筱斋等人被迫带领游击队主力向大别山苏区转移。双河集农民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却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合肥地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活动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三、组织合肥地区工人开展罢工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合肥城内没有像样的工厂企业,工人主要分布在糕饼业、布业、染坊、米行及码头搬运等行业,他们生活困苦,工资很低。为争取给工人增加工资福利,1928年6月,中共合肥特别支部发动合肥糕点行业工人举行罢工;在糕点行业工人的带动下,合肥理发业、木工业和碾米业的工人也先后举行罢工。这次罢工浪潮还波及庐江、舒城和皖中等地。同年秋,合肥理发工人为争取人权罢工。1931年春,庐江矾矿工人为争取增加工资罢工。此后,合肥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人多次举行罢工、罢市,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为引导工人运动由经济斗争逐步上升为政治斗争,1932年4月,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一方面积极组建赤色职工会组织,一方面针对工人运动的特点,决定在节日、纪念日和资方裁员及物价上涨等情况下,适时发动工人运动。同年5月,合肥赤色职工工会发表了《“五一”示威告劳动民众书》,组织了纪念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和罢工。1933年秋冬,庐江白石山船工举行了罢工。这些罢工斗争,不仅给国民党当局和资本家以打击,而且使合肥地区的工人队伍通过斗争得到了锻炼。

四、合肥各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9月22日,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与共青团合肥中心县委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占据东三省的工作决议》,决定在合肥城乡建立反帝运动委员会,把反帝运动同土地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9月底,合肥学生与各界青年举行了九一八国耻大会。10月5日,省立第六中学、第六女子中学的学生与合肥市民万余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抗日反蒋大会,通电国民党政府和全国各地,要求国民党当局对日宣战;不准装运和贩卖日货;颁发惩治汉奸贩卖日货条例;通告全国各校停课三日实行军训,准备对日作战。会后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高呼抗日口号。合肥第六女中校长王德均组织十几名学生参加义勇军敢死队,准备随时开赴抗日战场。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为反抗日本侵略,抵制奸商偷运日货,组织发动了工人、学生万余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三河镇工人成立了“抗日会”,提出“抵制日货、反对侵略、对日宣战”等主张,积极声援上海。